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 拉瓦战术


 在相对于北方地区来说水网更加密集的南方地区,此时明清双方军队发生交战的这一片旱地,算是比较少见一些的地形。

 此刻这一区域,明清两军加起来上万骑兵所进行的大战,远远地看上去还算壮观。

 至于近近地看上去,若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无非就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待到八旗兵们冲锋之后,坐镇后方观察战场形势的豪格大将军,才有些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相比于和八旗骑兵们短兵相接,狡猾的明军骑兵们似乎更乐意边打边跑。

 面临占据人数优势的八旗健儿决死冲锋,原本以一道宽大的弧形散兵阵线“冲锋”的明军骑射手,纷纷开始互相配合着有序后退,在后退的过程中,还使用骑弓、或者手铳之类的火器射击后面或远或近追击的八旗兵,好似放风筝一般。

 由此看来,刚才的明军骑射手的冲锋,与其说是冲锋陷阵,不如说是骚扰八旗兵,现在八旗健儿们要正面来和他们较量,他们就跑路了,边跑路边射击,以这种“曼古歹”式战术,对追击的八旗兵持续造成伤亡,真是把观战的豪格大将军恶心的够呛。

 当然了,准确来说,令豪格乃至于一线作战的八旗健儿们感到恶心的,说白了,其实倒也不是这种似乎应该是蒙古人看家本领的“曼古歹”战术,而是明军骑射手的强悍实力,具体来说,就是明军骑射手发射箭矢以及发射铳弹的准确度和杀伤力。

 抛开铳弹不谈,单说射向八旗健儿的箭矢,那是人类在马上使用“骑弓”可以达到的准确度和杀伤力?

 曾经和蒙古人交手过多次的豪格,在观察此次战役对面明军骑兵的战术时,很难不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自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军队就擅长在宽阔的正面,用投射型轻骑兵以弧形散兵阵型前进,同时凭借军中的百夫长乃至千夫长控制散兵的作战,执行骚扰敌军阵型的作战任务,具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放风筝”战术。

 等到敌军被蒙古轻骑兵组成的散兵阵势,引诱或者骚扰到离阵或者动摇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集结于一线轻骑兵弧形阵势中央靠后位置,由蒙古主力重骑兵组成的一个或若干个突击集群,便会寻求敌方薄弱的位置进行集中突击,这种猛烈的突击,往往会引发敌阵全军崩溃。

 这种战术,又被人们称为“拉瓦战术”。

 然而,只要武器代差没有足够大,比如到核弹对打制石器的地步,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依旧还是人。

 几乎一模一样的战术,由类似林丹汗这样军事水平和他四百多年的祖先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渣渣所率领的战斗力也不咋地的蒙古健儿实施出来,和由朱由桹麾下开了大挂的大明羽林卫健儿实施出来,那肯定是天壤之别。

 顾不得在心里吐槽这帮明国最南边的广东骑兵把蒙古人老祖宗的战术玩得如此溜这种事情到底有多么不合理,一心一意想突围的豪格,唯恐迟疑太长时间明军中军的步兵阵列会贴上来和己方八旗兵纠缠,现在别无其他选择的他,只能借助对面明军骑射手稍加退却的机会,率领剩余还留守在原阵地上的八旗骑兵,加入战斗。

 也就是梭哈!

 梭哈!

 右翼清军全军五六千骑,必须全部梭哈!

 豪格估摸着一线放风筝的明军骑射手散兵阵线,可能只有一千骑左右,唉,也就是这一千,或许还不到一千的骑射手,就在远程火力上压制了六千八旗健儿。

 除了这一千左右骑射手之外,豪格估计大概率还有二倍多甚至三倍左右的主力明军重骑兵布置在骑射手阵线后边。

 可战场上万马齐奔、烟尘四起,相比于未正式交战前,现在豪格的战术视野很差,他难以确定八成在明军后阵蓄势待发的明军突击集群的具体位置。

 豪格只能祈祷他麾下的八旗健儿,快点遭遇大概率存在于明军骑射手后边的明军主力骑兵,然后凭借短时间依旧还存在的局部兵力优势,抵御住明军左翼主力骑兵的突击,而后反推回去,彻底击退明军左翼。

 北线明军的八千骑兵,组成成分是五千羽林健儿和三千其他诸卫抽调骑兵,此次战役中,武元晟将这八千骑兵平均分配给左右翼,左右翼的名义兵力,都是二千五百羽林和一千五百其他诸卫骑兵。

 当然,由于先前难免发生的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明军左右翼骑兵实际数量都是不足四千的,但因为明军一直在赢,所以明军左右翼的骑兵实际数量和四千差的也不多,估摸着就是差个百八十人的样子。

 临时从五千扩充到八千的大羽林卫骑兵,在编制上,同样临时被武元晟给临时分成了两个旅,对于“基本战略单位”和步兵类似,同样是四五百人编制骑兵营的羽林卫骑兵,具体拆分方式,也就是营以下不动,把整个卫间接所辖的十个骑兵营给平均分成两份,再平均填入抽调而来的其他各卫骑兵即可,这种临时拆分的命令,在军中海宋人军官的高效率执行下,也实在是简单的很。

 执行!

 最重要的就是执行!

 稍微有一点点政治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最最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就是皇帝这类治国者乃至上位者的所有命令,全部都是需要人去执行的,这些执行命令的人,基本上就是官僚系统内的各级官员。

 皇帝只有把握好与官僚系统的关系,发布的命令才有可能由官员传达并且执行下去。

 而各级官员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至少听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正如一个国王,一个僧侣、一个富翁和一个持刀佣兵的故事背后的道理一样,权力存在于人心,信则有,不信则无。

 在西元1646年年末,外有强敌,内有三百年积弊的腐朽体制桎梏的大明朝,几乎可以说彻底崩溃,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大势之下,治国者的个人能力,哪怕是天子的个人能力,或许真算不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