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八十四章 快船队大败湖人队


 在巴通格、喀克图等巴雅喇和戈什哈的护卫下,拥有大清镇国公、大清の宗室子弟,大清の旱鸭子等荣誉称号的喀尔楚浑,确实在没有淹死的状态下,进入了已经被八旗健儿的尸体污染的很严重的平浪湖中。

 身份尊贵的他,左手边是喀克图、右手边是巴通格。

 不仅有这两员通水性的巴雅喇左右为男护佑着他在湖水中“如履平地”,拥有特权的喀尔楚浑,还得到了一块三四尺长的珍贵树枝。

 确实珍贵!

 昔日在陆地上平平无奇的破树枝,到了湖中,对于不通水性的人来说,就等于可靠性比“救命稻草”还更上一层楼的“救命树枝”。

 喀尔楚浑周围在水中挣扎的、连个救命稻草都没有的其他八旗健儿,看到喀尔楚浑抱着的一个那么大的树枝,都难免眼气的很。

 可再眼气,他们也不敢轻易就上来抢夺。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看出来丢盔卸甲之后的喀尔楚浑的高贵身份,然后畏惧僭越了上下尊卑,回去会受到大清朝廷严酷的惩罚。

 形势都已经如此恶劣了,普通的清兵怎么可能会想到那么长远的事情。

 事实上,在兵败如山倒的大混乱局面中,平浪湖附近,无论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都已经变成了没有秩序的丛林社会,清兵之间自相残杀的事情层出不穷,而四周的明军,也不着急,只是在看清兵笑话的同时,一点一点挤压清军的生存空间,然后继续看笑话,更大的笑话。

 这种“步步为营”式进攻,也是得到了朱由桹首肯的,朱皇帅认为这样可以让明军将卒看到更长时间八旗健儿崩溃时候的狼狈景象,有助于提高明军将士的士气,并且加强在战略上对清军的藐视。

 八旗兵今日的惨相,一旦深入在场的数万明军将卒内心,然后宣传出去,大伙儿都会意识到传说中天兵天将一般的满洲大兵也不过如此,自萨尔浒之战起,八旗兵用三十年时间教给大明军队的“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道理,将会彻底完蛋。

 这很重要。

 大清朝就是靠着让人害怕来维持统治的,打破满洲兵主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受到大胜激励的明军、乃至于全天下的汉人军队,一旦不再畏惧八旗兵,反清复明大业,就可以说至少完成一半了。

 护卫喀尔楚浑的戈什哈和巴雅喇们,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加过清军之间的自相残杀,这些精锐八旗健儿,就算脱了盔甲,只携带武器进入半浅不深的湖水中,其战斗力,也不是普通八旗健儿可以比较的。

 正是由于他们的强大威慑力,才能够使得群丑退避,进而使得他们这些忠勇的奴才,在湖中给喀尔楚浑主子开辟出一条血路。

 但伴随着距离岸边越来越远,湖水越来越深,大部分不会游泳戈什哈们,就都变成泥菩萨了,这些泥菩萨别说继续保持威慑力为主子保驾护航了,就是自身都难以保全了。

 当然,在这种危机情况下,也不是所有戈什哈都要淹死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极度危险的外界环境逼迫下,还真就是有之前从来就是旱鸭子的戈什哈一下子就学会了游泳,然后成功通过了这一轮自然选择。

 至于那些没有一下子就学会游泳的,只能是被淘汰了性命,这是大部分戈什哈的下场。

 正所谓物以类聚,巴通格、喀克图不光自己是精通水性的巴雅喇,和他们勾搭在一起的巴雅喇同伙,因为老家都差不多,也都是水边的,都会水性,所以到了湖中央,倒也只是意外死了一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本数量与巴雅喇相似的戈什哈,只剩下了一个,也就是那个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一下子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的家伙。

 算上喀尔楚浑一共六个人的团伙,在偌大的平浪湖中游,寻找上岸的地方,临近的岸上,似乎都有明军,喀尔楚浑等人一时举棋不定,只能在湖中一边泡着,一边以树枝为核心随波逐流。

 大浪淘沙,在湖中游的越远,周边的八旗兵就越少,而且都还是会游泳的,互相之间的竞争力也少了,在比较充足的生存空间内,八旗健儿们已经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事情了。

 巴通格借此机会,搬出喀尔楚浑尊贵的身份,借此使得一些落单的“大清湖人队游泳健将”加入了队伍,以喀尔楚浑和他的树枝为中心的“大清平浪湖湖人队”队伍人数,急剧扩张,扩充了好几倍,很快就超过了二十人。

 人多力量大,“大清湖人队”快速壮大了之后,幸存下来的成员团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互帮互助,若是周围没有敌军威胁的情况下,这些经历过一轮残酷的自然选择,除了喀尔楚浑之外都会游泳的游泳版八旗健儿,只怕真可以在不继续付出伤亡的前提下上岸。

 可惜,现实是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战场的危险范围。

 在他们以喀尔楚浑和喀尔楚浑的树枝为核心抱团后没多久,就遇上了天敌——“大明快船队”。

 只见得二十几艘大概是小渔船改装而来的“小型战舰”,打着“熊”字旗号,自东向着以喀尔楚浑为中心的大清湖人队方向,行驶过来。

 刚刚聚拢而成、严重缺乏凝聚力的大清湖人队,就要面对如同刚出窝的成群海龟遇上成群海鸟一般的巨大危机,自然很难遭得住。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喀尔楚浑这个镇国公,也算不得什么大树,最多只能算是个让猢狲们临时依靠的树枝。

 大难当头之际,猢狲们纷纷抛弃树枝,各奔东西,但“湖人”游泳的速度,又岂能比得上“快船”上人划水的速度?

 他们就算被船队上的敌兵肆无忌惮地用远程武器攻击,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呆在比周围中小型小渔船要大一些的大型小渔船“舰队旗舰”上的熊益昌和熊益荣两兄弟,从事抗清事业也是很有一段时间,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打这么痛快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