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五章 五显庙之战(第2页)

 而且,在李喀尔楚浑束手就擒之后,皇帅你这么快就亲自见他,然后劝降,只怕是太给他脸了,还是晾他几日,待到我王师收复武昌,皇帅你再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他,到时候,估计都不用皇帅劝降,冷静下来认清形势的李喀尔楚浑,便会摇尾乞怜、磕头捣蒜,心甘情愿地当我大明的走狗……”

 朱由桹虽一向自以为是,可焦琏的这一番话,却就是可以说到他的心坎上。

 再回忆了一下自己曾经劝降俘虏的若干次历史战绩,无一不是成功把俘虏给劝上了断头台或者绞刑架,除了觉得自己身上的王霸之气太重之外,朱由桹多少也知道他的劝降方式有些过于直率。

 可惜已经在至高无上的皇位上坐了大半年的朱由桹,再加上被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冲昏头脑,他愈发觉得自己身份和地位尊贵,在这种类似“偶像包袱”的东西作用下,朱由桹日常的言行举止也是愈发的颐指气使,不喜欢被人教做事,却时常喜欢教人做事,对待自己的臣子都通常会下意识地不会好好说话,更不用说对一个阶下囚好好说话了。

 反正不好好说话,也没人治得了他。

 或许这就是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的无上权力对人的腐蚀吧。

 两世为人,实际人生阅历超过六十年的朱由桹,刚掌握至高无上权力才大半年,都能够如此,除了受到腐蚀这个理由之外,他的性格缺陷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嗯,或许也算不上性格缺陷,但凡有点成绩,不管是靠着运气还是真靠着实力取得,就飘了起来的人,无论何时,也都是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的。

 除了觉得对待李喀尔楚浑这个阶下囚,没必要像皇太极对待被俘虏的洪承畴那样有礼貌之外,和赵琸和焦琏这一说话,也确实是转移了朱由桹的注意力,使他没有想好到底给李喀尔楚浑改什么名,封什么爵。

 再加上武元晟从前线传来战报,说他率领的七千精骑已经在五显庙附近和都类部清军遭遇……

 总之,朱由桹接受了焦琏的劝说,答应把赏脸见李喀尔楚浑这件事情往后拖延一二。

 然后,朱由桹就将焦琏这类无关人等给打发走,他则是继续通过赵琸对五显庙前线战况进行实时了解。

 武元晟大约在申时刚过,就率领在金口附近集合完毕的七千广义羽林卫精骑,向北进军,借助早就预先布置好的侦查骑兵,七千精锐骑兵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开始在五显庙附近开始和大队清军步兵交战。

 相对明军来说通讯条件极其落后的都类、巴颜部清军援兵,确实是没有接收到豪格大军全军覆没的坏消息。

 因此,武元晟所帅七千精锐骑兵虽然称得上是疲劳之师,可他们对人数大约是他们三到四倍的清军发起的进攻,也是突袭。

 基本上是由绿营兵和包衣组成的清军,大部分都是无马步兵,而且有限的车辆基本上用来承载辎重粮草大炮,不可能让绝大部分清军士卒乘坐或者放装备。

 于是,从武昌到这里,这二三万清军步兵,也是平均每个人携带几十斤的武器装备走了四五十里,他们同样也是很疲惫的。

 而且清军二三万人的队伍,行军时候的队列前后绵延数里,这导致了,虽然总体上来说,明军的人数处于劣势,但在清军队列前方,也就是五显庙一带,明军骑兵却可以实现局部兵力优势。

 局部兵力优势、骑兵打步兵、有备而来对没有防备、大明近卫军精锐骑兵对大清包衣兵和绿营兵……

 总体上,武元晟的七千精骑可谓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很快,明军骑兵就在五显庙正面击溃了清军先头部队,这个时候,清军后方较远处的部队,比如在七八里外杨泗矶一带的,甚至都还不知道大军前方发生了什么。

 五显庙周围都是平地,这种地形,又是一个有利于明军作战的因素。

 占据先机并且旗开得胜的明军骑兵,个个精神都亢奋起来,这种亢奋驱散了疲惫。

 在五显庙取胜后,明军沿着长江流向的方向,也就是东北方向,驱赶着清军溃兵,去冲击后续的清军。

 位于清军行军阵列大致中间位置的大清太祖外孙都类,才得知前军遭遇敌军突袭,正在集结周边军队的时候,被明军骑兵驱赶着的清军溃兵就冲了过来,当即就把都类附近的军队给冲散。

 若是给都类足够的反应时间,他凭借手头的少量八旗兵压阵,来监督绿营兵和包衣们组织阵型去抵御明军骑兵,或许还可以给明军骑兵造成一些麻烦。

 可惜明军骑兵实在太快了。

 快的都类都摸不着头脑。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都类附近的中军绿营兵和包衣,和前军绿营兵和包衣一样,很快也成了被明军骑兵驱赶的对象,到这个时候,对于清军来说形势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到这个时候还是懵逼的都类,犹然大骂着负责指挥前军的李巴颜是个废物,丝毫不知道李巴颜在明军骑兵发起冲锋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壮烈地战死沙场了。

 心知形势已经无法挽回,在求生本能的控制下,都类决定舍弃大军,只率领他身边的少量八旗骑兵,先行撤退。

 反正他麾下这些出武昌城时候人数接近三万的大军,九成以上都是些不值钱的绿营兵和包衣,死了就死了吧。

 而且,都类也十分想知道在半路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明军骑兵突袭他,他在金口的豪格哥哥到底怎么了?

 想要追究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都类选择抛弃大军逃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都类这个主将带头逃跑后,被抛弃的清军步兵别说扭转局面了,就是连反抗之力都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之后,明军骑兵自五显庙开始,向东北方向追杀了十几里,一直到天黑。

 那时候,长江东岸岸边的十几里,都已经成了一条细长的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