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沙洲上架大炮


 有一说一,保安门外表现最胆大包天的那几十个明军骑兵,虽然不怀好意地跟在清军溃兵身后,但也没有太过于靠近武昌城南城墙。

 毕竟,若是离得太过于近,就算城墙上清兵发射出来的软绵绵箭矢,破不了海宋羽林骑兵的防,可城墙上清兵发射的铳弹、或者标枪乃至石头之类的投掷物,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在城头清军的泛远程武器打击下,已经有少量明军骑兵被打死打伤了。

 当然,这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相比较于痛击敌军,城头清军对城下友军造成的“误伤”,显然是更加大的。

 若是继续较近地尾随基本上都已经在保安门门前叫门的清军溃兵,明军骑兵可能承受的伤亡,肯定会更加大一些。

 不过,在城南明军骑兵指挥官看来,若是可以赚取保安门,这些可能的伤亡,就都是必要的牺牲,应付的代价,时代的局限……

 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大明近卫军取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朱皇帅所亲自统率的北伐明军,在野战这方面是无可匹敌、不可战胜的!

 弱小可怜无助的清军只有呆在城墙后边,才可以有一点点安全感,才可以勉强拖延朱皇帅亲率的北伐大军一二。

 而且这点拖延的时间,是如此短暂,理论上,最多,也就是半个月而已。

 显然,朱皇帅麾下的北伐明军,这时候,已经有建州之乱初期后金军不仅在野战如萨尔浒之战击败明军,还可以只用数日就攻陷沈阳、辽阳这类“坚城”的席卷之势。

 天启-崇祯年间的大明,通过构筑关宁锦防线等手段,总归还是遏制了建州反贼在大明关内复制在辽东的席卷之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建奴这个“大明朝的恶性肿瘤”继续恶化,使得大明朝在辽东全境沦陷后,又与建州反贼在关宁锦防线相持了近二十年。

 相对比来说,这时候的大清,对上眼看着就剩最后一口气了却是回光返照……嗯,“回光返照”这么厉害简直可以说起死回生的大明军队这种“倒反天罡”似的席卷之势,只怕在某一条战线,比如淮河-大散关之类的,与明军形成战略相持局面,从而保住已经霸占的中原,避免全局崩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

 毕竟,与相当大程度上靠着体量极大的大明昏招频出才在万历-天启年间席卷辽东的后金军不同,现在的明军,完全可以说是靠着绝对的实力取胜的,被明军击败的李成栋、三顺王一顺公、豪格、都类等人,基本上都是被开挂后的明军凭借绝对实力再加上一些信息差锦上添花然后给“以力破之”的。

 这种实力上的明显差距,若是清廷单单只寄希望于其他方面的高明举措,肯定是不太容易去弥补的。

 言归正传,正是由于城墙确实可以对北伐明军的攻势造成难得的一丁点阻碍,此时先行抵达武昌城周边的明军骑兵,为了尽可能缩短攻占武昌时间,才会尽可能在朱由桹来不及开“超时空传送”这种攻城大杀器一般的强力外挂的前提下,尝试用更加常规一些的手段获取城池。

 可惜,城头上的清兵,就是心肠硬,就是不给城下落难的袍泽兄弟开门。

 武昌守军这种无情无义的表现,不仅使得城下清军溃兵心寒,也为追杀清军溃兵的明军骑兵所不齿。

 再加上又有几个明军骑兵被城头清军的远程武器给击死击伤,而且武昌城中间谍还报告说清兵正在努力从城中向城头运送红衣大炮。

 总之,基于以上一系列理由,明军骑兵准备跑路了。

 至少要离城墙再远一些。

 在此之前,必须要把城下这帮清军溃兵杀光。

 出于人道主义,即通过先给清军溃兵生还的希望然后再出其不意地击杀他们,从而减少清军溃兵死亡的痛苦。

 以及为了顺便向守城清军示威。

 明军骑兵先是全部退到百步之外,再由其中的神射手下马向城墙跟的清军溃兵射击,很快将城墙下的清军溃兵全部射杀。

 明军精兵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射箭本领,使得本就因为友军战败而士气低落的城头清军士气更加低落。

 刚才出城作战的,以及现在在城头上守御的,大多都是绿营兵。

 八旗兵都被豪格和都类带走了,此时的武昌城中一万余守军,九成半以上都是绿营兵和包衣。

 满打满算区区几百八旗兵,能够在包衣的帮助下弹压好上万绿营兵,主要靠的就是八旗健儿过去靠一直打胜仗打出来的赫赫武功。

 城头上的很多绿营兵,和城下的清军溃兵,都是互相认识的,有的甚至互相之间是亲朋好友,只是碍于军令,城头绿营兵才眼睁睁地看着城下弟兄们陷入危机而不管不顾的。

 随着在城头清兵看来很会走位、不容易被射击的明军骑兵原路返回,并且渐渐远去,城头上的一些清兵,高兴程度,都可以和城下死里逃生的清军溃兵相媲美了。

 然后,城下高兴的清军溃兵,就乐极生悲,他们一个接一个,被百步穿杨的明军神射手给射杀了。

 城头上目睹袍泽战友被杀的很大一部分绿营兵,心中难免有对城外明军的仇恨,但比仇恨更多的,却是畏惧了。

 想当初他们还是明军的时候,袍泽兄弟也没少被八旗大爷杀,对八旗大爷的恐惧赛过对八旗大爷的仇恨,就是他们剃发投清给八旗大爷当走狗的重要原因。

 打不过就加入,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了,吧?

 城东的战斗规模,比城南要小一些,结果却也是大差不差。

 目送城南明军骑兵留下一地清军尸体,带着缴获的战马和其他战利品扬长而去,星讷和罗绣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九百马步兵,全军覆没,一个都没回来啊!”

 星讷尚书说话的声音很是颤抖。

 “是的,城南的保安门外如此,喀喀木侍郎所把守的城东宾阳门外,只怕也差不多,确实是损失了九百兵马。”

 点了点头,星讷旁边的罗绣锦继续沉着冷静地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