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项目启动

 当陆时羡再次回到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时,无疑比上次多了一份亲切。

 这里有着他所熟识的师长和学长学姐们。

 此时的实验室,包括诸显、肇东明和牛成堂几位院士在内的老板都不在。

 欢迎陆时羡的依旧还是实验室“大管家”唐家群教授。

 “诸院士都跟我说过了,小陆你真是年轻有为啊!”唐家群颇为感叹地说道:“听说你申请到燕京市青年基金项目了,研究生弄到这个可不容易。”

 陆时羡将功劳都推给了徐志鸿:“嘿嘿!多亏了徐院士的指导和帮助。”

 唐家群颇为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多说。

 在体制内有一句话颇为出名:在燕京一板砖能够拍出一堆处长。

 是的,平时在地方上难以见到的高级领导干部,简直比牛毛还多。

 那么换到科研圈,虽然略有区别,但是差别不太大。

 院士头衔确实难得,但那么多年下来,整个燕京积累下来的院士数量也算不少。

 其实徐志鸿在和其他部门打交道的时候,还没他那个校长头衔管用。

 但徐志鸿在怎么说也只是前任和过去式了,影响力早就削弱了不少。

 现在谁有资金谁就是大爷。

 不管你是混哪个圈子的。

 陆时羡能顺利拿到项目,也进一步说明了他的能力。

 唐家群也不揭破,反而感慨地说道:“恭喜你现在成为实验室第二十六个课题项目组负责人。”

 “虽然是临时的,但不管怎么说,你已经在实验室创下了这个最年轻的记录,我已经可以预见你的未来成就不可限量,有时候科学研究也讲究天赋,无疑你是很高的那一种,都不需要怎么指引,就能自行成才。”

 “世界发展越来越日新月异,我们却愈发感到力不从心,到底还是都老了啊!”唐家群叹声道:“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的真好。你的样子不禁让我想起了谈老爷子,很少有人清楚,他也是在我们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

 陆时羡连忙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您这话可是折煞我了。”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科学工作者都非常不容易,研究环境比现在差了岂止是百倍。

 在陆时羡眼里,谈老爷子是个国内遗传生物学的奠基人。是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以及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也是他第一次将基因两字写入中文。

 如果没有他,国内的遗传学发展有可能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但他又不只是一个生物学家,更是践行科学家职责的先锋和榜样。从1994年开始,国外开始以所谓合作名义大肆攫取我国人种的基因组样本。

 而华国的人种基因密码一旦被国外解读,不仅能通过科学研究应用到生物制药,还有可能出现针对华国人的基因武器,风险十分巨大。

 正是在谈老爷子的奔走呼告下,这种乱象得到了遏制,我们宝贵的基因资源得以保全下来,后来因他的存在,又直接促成了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