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第2页)

 二是当地交通相对发达,三是这边的贸易市场也比较成熟。

 所以从这个世纪开始,耀华厂就和比利时的一家玻璃厂合作,成为全国,甚至是全亚洲最大的玻璃生产厂,是国内最早生产平面玻璃的,也是国内最早生产防弹玻璃的……”

 许唯平详细的介绍着秦皇岛玻璃市场的情况,姜小白也没有不耐烦,认真的听着。

 并且另一只手,还在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的,纪录着什么。

 “不过现在,耀华厂正在进行改制,要退城进郊,而且他们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也没有完全建成,还在建设中,再加上现在搬迁厂子,所以他们自己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建好……”

 “退城进郊”这项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改制的国企进行的一项工作。

 尤其是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随着改革放开,很多国企都由城区搬迁到了郊区。

 “其他的厂子呢?”姜小白问道。

 “其他的厂子,相比耀华厂来说,都小很多,一些玻璃厂倒是想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可是没有什么路子,而有一些玻璃厂压根还没有意识到,浮法玻璃对于现在玻璃技术的革新,根本就不上心。”

 许唯平说道。

 姜小白想了想说道:“那这样吧,你直接返回洛玻厂,和洛玻谈吧,看看洛玻什么条件,我们双方及时沟通。”姜小白说道。

 “好,等我到了洛玻,我给您电话。”许唯平说完挂了电话,

 “这耀华也是一大堆事啊!”挂了电话,姜小白感慨的说道。

 越是大的国企,负担和包袱越是沉重,改制起来就越是麻烦,等到民营企业轻装上阵以后。

 很快就能够把国企给甩到身后,好在大兴玻璃厂就几百人。

 “不至于吧,前几年我们还去耀华参观过呢,当时耀华那一排排的厂区,先进的生产线,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就想着要是有一天我们大兴玻璃厂也能够有耀华厂那么大的规模该多好。”

 一旁沙发上坐着的金国炎说道。

 “规模越大,就越难调头,不过你说的我们大兴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嘛,等今年把浮法玻璃生产线给引进了,我们肯定要扩大规模生产的……”

 这边姜小白和金国炎正聊着,另一边沈正兰敲门走了进来。

 “姜厂,金厂,”

 “沈姐过来了,有事吗?”姜小白笑着问道。

 “宋厂长来电话打到您办公室了,说找您有事。”沈正兰说道。

 “宋厂长?”姜小白有些疑惑。

 “就是上次来厂子里订玻璃,您亲自出面接待的那个宋厂长。”沈正兰提醒到。

 “宋汉斌啊,好,我这就去。”姜小白说着起身。

 他知道是谁了,宋汉斌,宋馨的父亲。

 年前回家的时候,还是他送自己等人去的火车站呢,只是不知道找自己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