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客 作品

第1072章 艰难的冬季战事(第2页)

 作为司令部长官的陈玉德的压力很大,首先暴雪和严寒的天气对进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小股部队如果远离营地,很容易出现失去联系的情况,经常会发生通讯中断而失踪,最后迷失在雪林里。

 其次就是补给问题,目前国内的运输是不用担心了,各地的匪患都已经解决,安全得很,但连续的暴雪让铁路和公路都不容易走通,而如果要采取海运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相当长一段路程,但是进入东北之后,陆路运输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为了解决武器弹药和物资的补给问题,尽量减少因为天气严寒带来的影响,后勤方面不得不向民间租用了大批的可以飘洋过海的大型货运船只。

 运输船小了不行,一趟也拉不了多少物资, 而且在海上的风浪很大,万一翻船了还得不偿失,货运船只的运载量最起码也得三千吨以上。

 如果是三四年以前,在民国还真找不出几艘有这么大运载量的货运轮船,但是这几年随着江南造船厂发展起来,民国与西洋各国的海运贸易频繁,不少船运公司都购置了几条远洋货轮,国内的船舶制造能力满足不了市场庞大需求的情况下,那些船运公司的老板就只能向国外的造船厂订购。

 因此这两年来,国内一些船运公司基本上都有好几条大排水量的远洋货轮,尽管还暂时无法与欧美这些大国的海运能力相比,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而此时日军的日子更加艰难,他们不仅缺少弹药和粮食,还缺少冬衣,海运航线被切断时还是9月份,日军那时还是穿着单衣。

 实际上此时日军包括高层在内都非常恐慌,毕竟失去了支援和补给,他们就是无根之萍!

 恶劣的形势让日军的士气极为低落。

 而且国民军给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国民军不再发动大规模集群进攻,而是以小股部队进行分散攻击,这对于日军分散在各个据点的进攻非常有效。

 与日军的战事情况越来越明朗了,特别是在进入12月之后,前线指挥部终于发来的电报,战事将在一个礼拜之内结束。

 叶长青接到这份电报之后很

高兴,也很期待,如果海参崴北边的战事结束了,后勤运输和军费开支就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也可以腾出更多的兵力。

 尽管现在对同盟国的战事是头等大事,但是对于叶长青来说,还有一件事情比较重要,就是该换钱币的问题。

 目前民国国内主要流通银元,大额交易主要靠银行支票,还有一些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不论是哪类,都是种类繁多,就比如银元,有袁老板发行的,也有鹰洋,还有龙洋以及其他一些银元。

 至于以银行券的种类就太多了,这玩意纯粹就是以银行自身的信誉为担保发行的,不是官方钱币,但却可以在市面上流通,就跟从前的银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