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6章 创业未半 花光预算

 计划这东西,就是用来打乱的。

 开机前的最后一周,剧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幕后团队一分为二,摄影组去拍空镜,道具组改造布景。

 结果道具这边出了岔子,大壮借来的游艇实地开工才发现尺寸不够,摄影机和轨道摆不开。

 这已经是大壮朋友圈里最大的船了,比这条更大的就算借得来,也开不进黄浦江。

 无奈之下,大壮只能发动皇阿玛之力,通过魔影厂的关系,包下了江上个头儿最大的游船。

 友情价,3天20万。

 于是备用金还没坚持到开机就浪没了。

 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

 包人家的船就得紧着人家的时间安排,这场戏不得不挪到8月下旬。

 日程表牵一发而动全身,陈一鸣只好把后面的戏拉到前面来,马大壮联系外景档期就差把电话打爆炸,小美的预算表几乎一小时一变。

 突出一个焦头烂额,脱离了后勤完备的横店大舞台,剧组成员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菜鸡,陈一鸣久违地找回了几分当年初入行的酸爽。

 ……

 忙忙乱乱中结束了前期筹备的所有事项,《魔都假日》的主要演员与各部门头领汇聚一堂,借用

 一般来说,剧本围读是剧组全体主创在开拍前达成一致合议的必须步骤,在这个环节,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服化道、摄灯录、剪辑、后期等各个部门都必须参与进来。

 作为主创核心的导演和编剧,需要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充分向团队成员阐述传达,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部分,要取得演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充分“谅解”。

 围读过后,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原则上不再变动,整个团队都将以围读后的剧本为基础运作。

 当然,实际执行过程中,所谓原则就是用来突破的。

 剧组这个地方,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话事人只能有一个,没有例外。

 演员和导演争,导演和编剧争,制作人和导演争,甚至有些强势的武术指导、摄影指导都能横插一杠子。

 不争哪来的话语权?

 老制片厂模式下,剧本围读的严肃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毕竟华国的电影传统历来是导演最大,其话事人的地位是有上头背书的。

 当然,导演的言行也要受到所属制片厂的监督,哪怕是谢静谢大导,想随随便便往定稿的剧本里加“私货”也是不允许的。

 这样一来,导演自然是无比重视剧本围读,毕竟这是巩固其权威、贯彻其创作意图的有益程序。

 改制之后,导演中心制得以延续,但制片厂的监督却名存实亡。

 华国导演们一朝去除束缚,瞬间如同脱缰野马,打着创作自由的旗号,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大权在握之下,导演怎么可能尊重围读的成果呢?

 追求艺术嘛,要的就是火花,要的就是碰撞,不改不舒服斯基!

 导演带头不尊重剧本,其他主创又能有几分热情?

 几年折腾下来,如今剧本围读已经名存实亡,少数坚持这个程序的剧组,也只限于主要演员一起读读台词,对全体主创的约束性几近于无。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就《魔都假日》来说,一众主创对剧本围读还是充满“期待”的。

 毕竟,再怎么导演中心制,创作自由也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地位和成绩赋予的。

 作为《魔都假日》的导演兼编剧,陈一鸣啥都没有,一个学广播电视的,连个短片都没拍过,凭啥对几十号人发号施令如臂使指?

 凭他的剧本写得好?还是凭他身后站着魔圈二代马大壮?

 话语权是碰撞出来的,碰一下才知道谁强谁弱,才知道后面该听谁的。

 比如此刻的会议室中,男主角古越河与副导演伏瑞香活脱脱就是两个“反贼”,改朝换代的意图毫不掩饰。

 如果陈一鸣按不住这两个明反的,备不住还会有暗反的“内奸”跳出来趁火打劫。

 这不,围读刚开始,祥瑞(她负责读剧本上台词之外的所有内容)

 “一鸣,我有疑问,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是什么?剧本上好像没有标注。”

 陈一鸣两手一摊,“模糊背景,大概就是开放之后千年之前,毕竟过于明确整个故事就不成立了。”

 古越河一脸为难,“那也就是说不是当代戏,而是年代戏喽?”

 说到这里他还面带无辜地补充(dAo),“不是我抬杠哦,剧本里关于男主背景的交待过于稀疏,只知道是个穷记者,年龄不详家庭不详经历不详,这几天我人物小传都写不下去。”

 朋友归朋友,现在古越河是男主角,这部剧的戏份又是明显偏女主的,现在不争,开拍之后他老古就是纯纯抬轿人。

 这可是他的

 圈子里,导演压制不住演员,一番压制不住二番,结果把独角戏演成双主戏的例子可不止一桩。

 该争的就要争,这就叫做专业。

 这类破事陈一鸣上辈子经验丰富,当即就不留情面地镇压下去。

 “人物小传怎么写那是你的事情,我不管。我只要你根据指示给出对的情绪,给不出来就是你的问题。这位大前辈,伱也不想因为案头工作准备不足n机拖延吧?”

 看出古越河一脸憋屈,副导演祥瑞以下,会议室里不少人也显得不以为然,陈一鸣于是开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