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50章 正式启动 难题不少

 陈一鸣放下电话,双眼直直地看向对面的马云腾。

 大壮一脸好奇地问,“那个大嗓门儿就是郜叔?好大口气,一当兵的能把手伸进电影局不成?家里什么背景啊,帝都大院里出来的?”

 陈一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你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知道。听马叔说,当年是你爸的老班长,活着的一等功,现在是总后带花的。”

 大壮嘴巴张得老大,“一等功?好家伙,只听过没见过,我上午该跟你一起去的啊。我爸他们现在在哪,我看看还来不来得及过去凑个热闹。”

 陈一鸣嘿嘿一笑,“就在暮蔼茶室,伱肯定知道地方,去吧!要不要我给你来一曲送别?”

 大壮立马怂了,“算了算了,好些年没吃我老子的皮带扣了,我可不去触霉头。”

 陈一鸣站起身,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说道。

 “成了。我宣布,铂爵的

 大壮兴致勃勃地捧哏凑趣,“那么请问陈导,项目的名字叫什么呢?”

 陈一鸣一下子被问愣住了。

 是哦,半岛战争运动防御战阶段,大概是什么时间来着?

 按照战史的记载,是1951年9月到1952年4月。

 取景要选在关外的荒山野岭,与半岛同纬度,这样植被情况才能大致吻合。

 元旦后建组,6月份上映,满打满算半年时间。

 根据这个时间倒推,4月中旬之前结束拍摄封镜。

 1个半月拍摄,3月初必须开拍。

 1月2月两个月,堪景、搭景、排练,时间将将够用。

 这样的话,就是选择1952年3、4月份作为时间背景。

 不行!

 这个时段我方后勤供应已经有所改善,防御态势更是大幅改观,跟电影的主旨不符合。

 所以还是要选1951年9、10月份,防御最艰苦伤亡最惨重的时段。

 也就是秋天的戏放在春天拍。

 这样一来,取景地就不能选择关外,3月份还大雪封山呢,而且土地没化冻搭景过于困难。

 需要到地质条件相近的关内山区取景,堪景又要多浪费不少时间。

 盘算完毕,陈一鸣一字一句地回答,《1951》,这部电影就叫《1951》。

 ……

 两人一起出去草草对付了中饭,回来之后叫了小美做记录,关起门来一项一项地对日程。

 陈一鸣先简单描述了电影剧情,逐一列出急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摄影。

 电影虽然被称为导演的艺术,但实际执行“拍”这个工序的,却是摄影师操纵的摄影机。

 摄影技术不支持,什么导演艺术都是空中楼阁。

 前世《1917》能成为移动式一镜到底的杰作,就在于2018年的摄影技术已经能够支持导演的构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一鸣在本时空的2010年就考虑复刻《1917》,多少有一些狂妄和不切实际。

 毕竟这会儿的摄影机都是大块头,阿莱mini版根本没指望,甚至阿莱数字机本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不过反过来讲,站在历史的上游与下游,人的视角和眼界本来就是天差地别的。

 前世阿莱mini在2015年正式发布,萨姆导演在2018年开始筹备《1917》,并不代表在这两个节点之前,移动式一镜到底的电影就完全不能拍。

 很多时候,某个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只是源于机缘巧合下的灵机一动,进而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而已。

 就比如在阿莱在发布mini几年前,还出过一款重量差距不大的m。

 这款机器比起阿莱初代的f25各项参数改进并不多,最大的特色是把机器一分为二,拍摄单元与影像处理单元通过一根光缆相连,让摄影机从一个人单扛变成两个人分担。

 不过是一个思路的转换,阿莱摄影机就有了应用斯坦尼康的可能。

 陈一鸣跟马云腾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大壮要做的,是尽快通过魔都电视台的介绍人,前往阿莱总部沟通需求,争取

 摄影机下来,就是摄影师,成熟老道的斯坦尼康摄影师。

 斯坦尼康是摄影机稳定器的音译,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就应用于电影拍摄的成熟技术,坚果甚至还有专门的“斯坦尼康”资格证书考核。

 但是这项技术传入国内很晚,玩儿得好的华国摄影师也不多。

 华国当世

 《1951》时间紧任务重,陈一鸣当下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效仿孙旺泉,花钱摇老外。

 这事儿他同样交给了马云腾,联系申芃菲,走华纳兄弟的关系,在好莱坞寻找档期合适的成名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