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73章 渡河 飞机

 罗宝河确认可以制作没有毒副作用的发烟装置,传令兵的行军路线得以最终确定。

 沙盘上插满了各色小旗,清晰地标注出电影场景的大致面貌。

 板房所在的山坳插着一面方型红旗,表明这里是我军指挥所,也是传令兵领受任务的地方。

 从指挥所出发北上,先走山腰再上山脊,再沿着山脊线一路朝东北方向行进,直到589高地的山腰处。

 工兵用测距仪测出两地直线距离为1.8公里,具体的行进距离和工事长度,则需要等待进一步的实地测绘。

 589高地上插着一面三角红旗,表明这里是我军阵地,也是传令兵渗透行动的起点。

 越过589高地,下到山谷内涉水过河,继续朝东北方向沿着470高地的边缘行进,一直绕到470高地的北坡。

 470高地上插着一面三角蓝旗,表明这里是敌军阵地。而在高地北坡的延伸处,则插着一面方型蓝旗,意思是这里有敌人营地。

 至此就是渗透行动的

 由于有敌军营地卡在470高地和天马山之间的必经之路上,传令兵不得不绕行,以方型蓝旗为起点继续往东北走,把距离拉远之后从营地外围逆时针绕一个大圈。

 绕到正北方向时,刚好可以俯瞰到1公里外的105榴弹炮阵地,范团长把另一面三角蓝旗插在沙盘上。

 接下来掉头向南,隔着敌军营地一个矮山包,沿着一条稍浅的山谷走到尽头,逐渐接近天马山东侧的山脊线。

 从这里翻过山脊,顺着天马山反斜面直插向西,就可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天马山主阵地的坑道入口。

 探讨结束之后,众人围着沙盘看着一连串的小旗子勾勒出来的传令兵行进路线。

 陈一鸣拿着教鞭,对照着行进路线简要介绍对应的剧情和场景。

 “各位请看,白色小旗是传令兵在我方二线阵地通过的路线。

 剧情方面,这一段行程主要是传令小组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侧面交待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战场形势等等。

 抵达589高地之后,两人会与阵地指挥官进行一番交流,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行进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场景方面,这一段将动用大量的工兵连战士作为群演,体现我军战士的战地日常。

 二线阵地沿白水河南岸的山脊线构筑,按照剧情设定,在故事开始时工事已经基本完工,因此这一段也是接下来搭景的重点。”

 接着陈一鸣手中的教鞭指向那一串绿色小旗。

 “从589高地出发,首先要涉渡白水河。

 我们试验过,如果摄影师在水中行进跟拍,只靠斯坦尼康稳定性不够,所以需要架设两道跨河钩索,摄影师悬吊在钩索上跟随拍摄。

 摄影师上威压也算是咱们一个创举,伏副导此刻正在魔影厂调试设备,据她的反馈问题不大。”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屋里唯二的西洋面孔,保罗搞怪地摊手耸肩还做了个鬼脸。

 他是一个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壮汉,一脸彼得杰克逊式的络腮胡子。

 1月份的晋北山区,中午时分的气温也在零下四五度,他只穿了一件薄羽绒服,里头更是只有一件白t恤。

 头上戴着一顶洋基队的棒球帽,上身穿着一件摄影马夹,下身是一条户外多袋裤,裤脚掖在一双巨大的野战靴里。

 全身上下,只有塞得鼓鼓囊囊的摄影师三件套,让别人不用担心他会被冻死。

 他的助手是一个矮他半个头的精壮小伙子,他的反应就比较正常,听完小美的翻译立马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就在这时,沙教授插进来说道,“陈导,既然电影里设定这条河在秋季枯水期可以涉渡,那么联合军就理应对之保持高度警戒。

 这很容易推演,联合军24小时火力封锁白水河在天马山侧后的河段,阻断我军增援,说明他们对天马山势在必得。

 这样一来,白水河下游470与589两高对峙的河段,也必定会被重点关注。

 否则不仅470高地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还会让我军打通与天马山的联系,火力封锁的炮弹全都白打了。”

 这回变成一张苦瓜脸的,换成陈一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