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10章 震动 有挂

 陈一鸣秒懂。

 林萧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当导演的,既要放得开权,又要拿得住攥儿。

 那么自己做得到吗?

 或者说,建组至今自己做到了吗?

 陈一鸣稍作评估就把这茬丢开了,自省和总结完全可以等到电影下映再说。

 他也没有回答林萧的问话,而是坐回到监视器前,继续拉片看素材。

 仅就目前来说,这才是他最该干的事情。

 阴有时小雨的天气持续了两天,段一宁和刘东君也在泥巴地里爬足了两天。

 两人爬出了水平,爬出了经验,由于他们爬得太过熟练,陈一鸣不得不做出提醒。

 这片区域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实拍的时候千万猥琐一点,别跟逛自家小区似的。

 4月5日清明节,天气终于放晴。

 剧组依旧起大早赶到外景地,隔着土丘的炮阵地同样一片喧嚣,两边都在加紧进行作业准备。

 地面尚未干透,只能继续演练。

 半天暴晒之后,吃过中饭又排了一遍,老段发现身上开始挂土了。

 可惜头顶一片云都没有,摄影机的影子明晃晃地打在演员身上,还是不能拍。

 大家只能继续等,希望借到太阳下山后的那片刻余晖,让今天不至于空手而回。

 一直等到下午4点45分,这场一波无数折的火炮戏终于正式开拍。

 炮营战士们这些天也给憋够呛,杨中校特意通知陈一鸣,拍摄过程中他们将全程实弹击发,而无需罗宝河在凹地里“放烟花”。

 陈一鸣当然求之不得,这样一来烟雾、炮声全部可以实时录制,不需要拖到后期做加特效。

 各部门准备就绪,祥瑞一声令下,土丘顶上一堵沙袋墙后面,扣着一顶坚果老式军盔的杨晓光扣下勃朗宁BAr1918的扳机。

 剧组使用的武器装备中,除了那两台59车壳子,大概只有这挺机枪是纯纯真货。

 距离段一宁身前十几米的树丛,枝叶噼里啪啦地纷飞掉落,稍粗一些的树干,被打得树皮四溅。

 机枪打的是空包弹,至于树丛的惨相,当然是罗宝河的杰作。

 段刘二人与身后的追身镜头配合默契,枪声一响,两人当即卧倒在地,镜头延续段一宁的朝向,罩住前方被扫射的树丛。

 用一个空镜预埋下剪辑点之后,拖后的段一宁把背上的芝加哥打字机顺到身前,然后稍微抬起上半身快速匍匐前进,在下方重新入镜连上动作逻辑。

 随着段一宁逐渐靠近刘东君,镜头下降到几乎与地面相接,同时顺时针转动九十度,一边转一边匀速推镜,推开镜头前的野草,给到两人近景侧颜大特写。

 段一宁朝刘东君做了单手下压的动作,开始慢慢拧身抬头,用身体动作表明他要观察形势。

 镜头继续顺时针转动,以与段一宁相同的速率再转九十度,给到他正面的特写。

 监视器内,老段绑着草圈伪装的军帽刚刚冒出一个顶,土丘另一侧突然传来“吭、吭”的闷响。

 段一宁迅速趴低,电控底座顺势提升高度,带动镜头九十度垂直向下。

 大量的排练,让段刘二人与摄影机配合得无比丝滑,完全没有犯错误。

 但是监视器前的陈一鸣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段一宁的挺身观察稍显突兀。

 高处是致命的机枪火力,段一宁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暴露,在没有后续枪声的情况下,贸然以高姿态观察高处的敌人,似乎有些过于鲁莽了。

 陈一鸣在笔记本里记了一笔,这里需要增加一个互动补上逻辑漏洞。

 随后的一大段长镜头,就是段刘两人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两天时间的结晶。

 土丘另一侧的18门火炮分为6组,间隔15秒依次开火。

 段一宁抓住规律之后,每次炮声传来就快速爬上一段,借助草丛和矮树的掩护,往远离火炮的方向移动。

 两人的行进路线当然是提前设计过的,大致是很多个z字前后连接的折线运动,这样在圆盘上绕圈移动的摄影机,就可以一直保持在两人的头顶正上方。

 炮声响过两轮之后,两人逐渐靠近土丘尽头的地垄,突前的段一宁趴在不高的土坡外侧,慢慢调整身体姿态,从卧姿变为跪姿。

 镜头以同样的速率,逐渐降低机位,来到段一宁的越肩视角。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扭头观察,段一宁慢慢把头探出地垄,在他肩膀后面的镜头也慢慢摇镜,一点点地为观众展示出炮群警戒阵地的全貌。

 两辆潘兴坦克侧对着镜头,正对着地垄西侧的凹地开口,伸展着自己长长的炮管,坦克中间则是双层火力点,二层的3门无后坐力炮同样炮口森森。

 段一宁光速缩头,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