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26章 不懂规矩 在野武将

 为什么炸心态?

 因为韩三爷不当人,一部《建国大业》等于客串了一回百晓生,给一众明星编了个兵器谱。

 这部电影去年底就开始曝光,从那之后可以说是一周一波新闻,各路明星的名字走马灯一样来来回回。

 全明星零片酬,韩三爷成功把这个项目炒成了一个长期热搜,好像沾个边儿就代表了官方肯定,演个角儿就暗示着江湖地位。

 猜一猜游戏玩儿到四月份,基本上华国有名有姓的明星都被韩三爷拉出来遛了一遍,这时候他才发现局势有些失控,人太多他安排不过来了。

 毕竟这场秀的规模实在太大,坊间解读出来的正治意味也太明显。

 不仅一大帮港城、台岛的明星纷纷自荐刷脸,内地的选角范围也从演员向外扩展,演小品的、演话剧的、唱戏的、拍片的全都来了,甚至连歌星作家都有来凑热闹的。

 剧本里连不说话的龙套都已经安排了某星某腕,故事线更是一扩再扩,再扩电影就要冲上4个小时了。

 韩三爷没办法,只好婉拒掉后来者,片子按最多的场次拍,拍完再按标准时长剪。

 这样至少可以把戏份被剪掉的明星放在“特别演出”那一栏,让人家不至于白跑一趟。

 马二爷跟陈一鸣说起这个乐子时,脸都要笑裂了。

 吃瓜网友当然不知道内里的弯弯绕绕,他们的信息来源只有真真假假的新闻,于是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逐周盘点《建国大业》的参演名单。

 刚开始大家会震惊于这片子的牌面,随着名单越来越长,关注的重点就慢慢变味儿了。

 198名演员是很多,但也不足以把华语圈的明星一网打尽,漏网的“遗珠”还是不少的。

 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

 演员和明星其实不是一回事,像军艺团那一伙就毫无星味儿,跟今年电影圈的

 当然,侯永等人也不会去挑韩三爷的理,他们跟帝圈那帮人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

 但当时间进入5月份,《建国大业》演员“溢出”之后,圈子里突然意识到,今年的献礼大戏似乎不止《建国大业》一个,还有个魔影操盘的《1951》呢。

 挤不进《建国大业》只能自己生闷气,谁让韩三爷惹不起呢,可是一个新人导演怎么敢这么嚣张?

 于是针对对象瞬间转换,还升了个级。

 几顿酒几场局信息一交换,大家很快发现,《1951》不声不响地已经接近杀青,而且大概率会在《建国大业》之前上映。

 华国“

 而且,这又是一个面向海外的项目!

 偏偏还就给他搞成了!

 处女作可以当你是新人不懂事,现在操盘跟《建国大业》并列的主旋律项目,你还这么悄无声息地搞,太瞧不起人了啊!

 剧本有没有在圈子里散过,不该让前辈们先过目先挑角色吗?

 刘东君,那tm是谁,让一个高二学生演主角,这是主旋律的创作态度?

 侯永,段一宁,张毅,毛豆,张宇,不是无名氏就是查无此人,还想不想要票房了?

 帝都的研讨会来了就跑,会场那么多圈内前辈,你就这么全盘无视?

 诸般怨念交缠到一起,汇聚为一句话,这小子不懂规矩!

 陈一鸣在自己茫然无知的时候,已经在圈子里隐隐约约地树敌无数,不知道多少人等着《1951》的滑铁卢,让这个不懂规矩的“暴发户”一夕之间原形毕露。

 说实话,陈一鸣前世一个混迹电视剧圈十几年的老炮,怎么可能不懂规矩?

 华国的影圈和剧圈本来就是一个圈,所谓的规矩又能有多大区别?

 问题在于,穿越过来不过短短10个月,又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有限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外界信息,让他很难摆脱前世混子导演的固有认知。

 说白了,他对自己飙升的地位毫无概念,还当自己是小趴菜呢。

 混圈子的

 前辈高人们再怎么酸陈一鸣“走狗屎运”,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奖项、有实绩的新锐导演,更重要的一点,是勾搭上就有好处。

 无论是国内票房,还是海外扬名,亦或是红毯亮相,都像暗夜明灯一样招人稀罕。

 莉莉的蒙特利尔影后,古越河的爆棚热度,陈一鸣可能不关心,然而对于有野心的明星来说,谁不是羡慕嫉妒恨?

 按照华国娱乐圈的“境界划分”,陈一鸣现在的层级相当于“筑基大圆满”,只要《1951》再爆一次票房或是海外撸个大奖,立马“渡劫飞升、成就金丹”。

 到了这个层级,业务上已经无需精进,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经营圈子,主动拥抱同行、和衷共济才对。

 当年的孙旺泉就是一个鲜明的反例,拿了柏林金熊之后还不圆融,傲得四六不懂,结果票房高又怎样,之后拍得每一部电影都被喷得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