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30章 梦境 初心

 开幕式与往年一样,在可以容纳2000人的卢米埃尔放映厅举行。

 陈一鸣他们进去的时候,放映厅里已经基本坐满了,中央的大屏幕上同步直播着《1951》剧组的动向,老实说从另一个视角看自己的实况直播,还挺好玩的。

 参加开幕式的大部分都是电影圈的专业嘉宾,只有少部分普通观众,不过大家都很遵守戛纳一直以来的礼仪,起立鼓掌给开幕电影的主创送上自己的敬意。

 陈一鸣打头,一行五人一边朝着四处挥手,一边顶着噼里啪啦的闪光灯往

 《1951》剧组的座位,被安排在

 坐下没多久,大荧幕上给出了红毯上的最新实况,本届评审团的9位评委,在主席托尼-塔伦蒂诺的带领下,在台阶上站成一排,向场外观众致意。

 山呼海啸的呐喊和掌声,透过荧幕依旧令人目眩神迷。

 陈一鸣不由得心生感慨,这就是聚光灯下顶级的名利场啊,难怪那么多人孜孜以求、不顾一切地追逐。

 随着评审团在托尼的带领下步入放映厅,陈一鸣也加入到起立鼓掌的行列中。

 托尼一行人堪称朋友遍天下,一边走一边不断与两侧的嘉宾谈笑寒暄,因此场内的掌声持续了足有三分钟。

 好不容易等到评审团落座,陈一鸣屁股刚挨椅子,随着一个满头白发的白人老头走上舞台,掌声再起。

 陈一鸣只好再一次起立鼓掌,一鼓又是一分多钟。

 听保罗解释,才知道这老头是戛纳电影节的艺术总监,蒂埃里-亨利。

 说起来陈一鸣正经要好好感谢这位老亨利,《1951》能成为开幕影片,全靠他一言而决。

 陈一鸣之前把这个好记在了托尼头上,属实是拜菩萨找错了庙门。

 亨利的演讲似乎很精彩,因为几次被现场的掌声和笑声打断,可惜陈一鸣他们完全听不懂。

 随后托尼率领其他8位评委上台,逐个自我介绍之后,托尼接过话筒开始吟唱。

 明明说的是不列颠话,口音强调却极其怪异,陈一鸣的大学六级水平完全hold不住,结果还是一句话也听不明白。

 接近9点,评审团9人下台落座,头顶的灯光熄灭,终于到了放映环节。

 陈一鸣安下心来,总算可以补一觉了。

 让一个导演反复看他自己拍的电影,好比让一个作家反复读他自己写的小说,绝对是一种酷刑。

 从电影精剪开始,每次重看,陈一鸣都能找出不满意的新问题,令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一种悔恨交织的负面情绪中。

 就好像吵架吵完了,才在脑海里找到更犀利的反击台词,偏偏又没有机会施展,那感觉别提多憋闷了。

 所以《1951》的几次试映,陈一鸣都拿来补眠了,贯穿全片或大或小的炮击声完全不会影响到他,他早习惯了。

 可惜这一套应对在戛纳没用了,放映厅黑下来之后,陈一鸣刚把两臂揣起脑袋低下,就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惊起。

 他条件反射地一抬头,大荧幕上不过是戛纳电影节的logo而已,这有什么可鼓掌的?

 3秒钟之后logo结束,荧幕上打出魔影集团的logo,放映厅里又是一阵掌声。

 接下来,一个logo一轮掌声,不偏不倚童叟无欺。

 陈一鸣这才反应过来,应该是电影节的惯例,用掌声向电影出品方致敬。

 而且陈一鸣已经分辨出来,每轮鼓掌都是有气氛组牵头的,跟华国春晚现场的领掌员差不多。

 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可惜这回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1951》。

 金盾影业的logo过去之后,大荧幕上出现了那只特效制作的松鼠,气氛组想当然地以为这又是一个公司logo,于是掌声再起。

 掌声随着松鼠的运动一直持续,嘉宾们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这家公司logo展示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点,怎么还不结束?

 气氛组们硬着头皮继续加大力度,直到电影里炮击声响起,远处山脚的烟都腾起来了。

 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电影已经开始,掌声才稀稀拉拉地有了停歇的迹象。

 下一刻,烟雾包裹着卡车呼啸而过,定格松鼠的“时间冻结”华丽登场。

 卢米埃尔放映厅的银幕是超规格的,尺寸和精度显著大过华国普通的放映厅,屏幕上硕大的松鼠纤毫毕现,连惊恐的小眼神儿都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

 尽管已经看过无数遍,陈一鸣依旧会为这个瞬间所激动,这是经他之手复现出来的“子弹时间”,虽然比起《黑客帝国》要晚上十年。

 影厅内响起小声的惊呼,本已零落的掌声因为观众自发加入的掌声再次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