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64章 泥石流 类型片

 陈一鸣从回忆里醒过神来,侧头一看,正对上两只囧囧有神的眼睛。

 大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改了姿势,身体从沙发扶手上拧着探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看到陈一鸣有了回应,大壮兴奋地问道,“想明白了?咱们怎么搞?”

 陈一鸣一手推开眼前的大脸,“搞屁搞!我说你就信啊?你董事长我董事长?”

 大壮舔着脸笑道,“一鸣,你不知道圈子里现在都怎么传伱,可邪乎了。

 先摘金棕榈大奖,后爆三千万首订,都是闻所未闻的招式,现在你如果对外说要拍个10亿投资的大片,我觉得都有人敢应。

 去年那篇《魔都晚报》的采访最近也被挖出来了,你在里头预测国产喜剧是下一个风口,你知道近期有多少喜剧片立项吗?

 你说,我信!”

 陈一鸣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吧,做公司首先要遵循的,不是行业风向,而是行业规律。

 既然你说了,铂爵现在是一家电影公司,那么咱们就得搞搞清楚,电影行业的规律是什么。”

 陈一鸣起身到办公桌上拿来纸笔,在纸上边画边说。

 “好莱坞已经把商业电影的路径展示得很清晰了,其实很简单。

 一是观众,就是市场上有多少需求,这是行业的上限。

 当前阶段,这个上限我们通过《1951》已经摸得很透彻了,单部影片的极限数据,就是3000万观影人次,9亿票房。

 显然,这是无法复制的,只能作为我们今后决策的背景。

 我们真正可以参考的,是去年52亿的全年总票房,平均一下就是单周1亿的大盘。

 根据目前院线的行业惯例,新片平均上映时间6周,次周票房跌幅40%,首周排片不高于35%,每周平均跌幅7%。

 按此计算,可以得出在上座率不低于均线的情况下,单部电影的基准票房在7000万左右,对应24万观影人次。

 也就是说,立项之初能够得出24万观影人次的预估,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项目,有启动运作的资格。

 而且,这个24万只是基准线,影院在扩建,观众在增长,明年这条基准线一定会继续上浮,也许是26万,甚至是30万。

 我想,今后我们选择合作的导演,

 大壮盯着白纸上的一行行算式,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他从来没想过,搞艺术的导演,立项之初居然要先盘算能卖掉多少张电影票。

 传统认知中,这不该是宣发负责的工作吗?

 这种搞法,哪个导演能服气?

 想了半天都想不通,他抬头看向陈一鸣,后者老神在在,正在滋溜滋溜喝茶。

 “柱爷你接着说,

 陈一鸣放下茶杯,拿起笔继续在纸上划拉。

 “

 确定了项目目标之后,这几条线都可以倒推出来。

 7000万的片均票房,也就是2000万的片均收入。

 扣除各种税费和边际利息,我们可以把投资上限设在1500万,只要确保总投资在这个额度以下,就可以大幅降低亏损几率。

 1500万减去30%的预留宣发资金,则是保底线,1000万。

 华国导演很少有商业思维,超支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我们还要在投资上限之上,再设置一条止损线。

 这条线的意义,不是约束导演,而是约束你我。

 假设超支比例设为25%,那就意味着当项目支出可预见地将突破1900万时,我们就要强行插手介入。

 我们当然尊重导演,但我们更尊重投资,这也是商业电影的运作规律。

 你看,我又给合作导演加了一条紧箍咒,显得很不友好。

 然而这是一家初创电影公司所必须恪守的,包括我这个创作总监。”

 大壮盯着白纸上的数字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实在忍不住问道,“一鸣,我不懂电影,但是却有一种感觉,这样子搞电影过于条条框框,根本就不像在搞艺术啊!”

 陈一鸣哈哈一笑,“你说对了,商业电影本来就不是艺术品,商业导演也不是艺术家,我们就是卖手艺的工匠。

 我之前跟你们提过,华国当前的电影圈子就谈不上是个产业,因为根本列不出几个成熟的类型片,也从未培养出对应某个类型片的观众基本盘。

 现在内地的导演,除了王小刚的贫嘴喜剧,就没有其他类型片导演了。

 结果现在王小刚也不满足于商业成就,一头扎进大片领域探索艺术去了。

 你可以研究一下好莱坞二线公司虎门影业的发迹史,就能明白深耕类型片对于铂爵这样的中等制作公司有多重要。

 对于铂爵来说,业绩只是锦上添,风险才是存亡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