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73章 改编 支配

 祥瑞的小脸儿皱成了包子,喃喃道,“改喜剧?这可能吗?我毫无头绪啊,这是个近未来软科幻的本子,怎么才能改成喜剧片?”

 莉莉也一脸担心道,“一鸣,你不会想让我在里面扮丑出洋相吧?我倒不是抗拒出演喜剧片,不过我现在可是淑女人设啊。”

 陈一鸣摆手道,“安啦,不会大改的,预算和时间都不允许,改动太大还不如重新写个新的。

 祥瑞的剧本有一个点子是很有趣的,这也是整个剧本最有价值的部分,即象征意味极强的红色和蓝色。

 于是祥瑞又多加了几层嵌套,把红蓝手套的意义遮掩起来,不过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整个故事的源头,也就是实验员莫妮卡的行动目标,被埋得太深了。

 在剧本最后,其他4个实验人员的对话给了观众一个提示,作为男友的纯粹意识体,是实验的意外收获。

 这里的潜台词自然是,莫妮卡化身艾斯丽进入意识世界,其实另有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她的目的是什么?

 剧本其实并未回答,只给出了暗示,也就是那几个没有填上的坑。

 观众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具有自主能力并变换颜色的双手,以及钢琴曲与那句意味不明的圣经原文。”

 陈一鸣说到这里停了下来,问莉莉和梅根,“你们肯定看过不止一次剧本,

 莉莉皱着眉头回答道,“我

 一是开头的连环杀人魔传闻,给我确立了某种剧情走向的预期,然而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被耍了,那真的只是个传闻。

 二是一鸣伱说的红色与蓝色,除了主角自己,其他人对此都视而不见,这同样给了我某种预期。但是后续发展中,除了让主角具备超凡能力之外,对两种颜色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剧本就那样结束了。

 三是红与蓝的区别,红色能弹钢琴,蓝色能写作,可是为什么衣橱里的红色突然变成了蓝色,剧本同样没有解释。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莫妮卡为什么进入意识世界?

 我不知道!

 因为剧本自始至终,莫妮卡都没有真正觉醒自己的意识,一个不自主的人,显然谈不上什么行动目的。”

 陈一鸣用手势打断了祥瑞的辩解,转而看向梅根。

 妹子很善解人意,为了照顾陈一鸣的渣听力,特意放慢了说话的速度。

 “我很喜欢字符串的创意,触碰即湮灭,把握住了虚拟世界的某种本质,有一种科学哲学的意味。

 至于莫妮卡的目的,我猜测应该是为了覆盖或消除某种能力,因为我在想象剧本中的场景时,特别是逃避追杀的场景,主角的双手,一直在赋予我一种橡皮擦的联想。”

 “啪啪啪”,对梅根的回答,陈一鸣送出发自内心的赞赏。

 “祥瑞,你的室友是一个好知音。

 莉莉的回答代表了偏理性观众的观感,因为莉莉作为主演,阅读剧本时自然希望把握故事的内在逻辑。

 而梅根的回答代表了偏感性观众的观感,比起逻辑探究,眼睛摄入的视觉信息才是

 两种观感都有道理,电影理应满足两个层次的需求,不过具体就这个剧本而言,我认为后者的优先级更高。

 因为这是一部脑洞向的悬疑片,本身设定上就有解释不通的情况,所谓的逻辑严谨不过是一种奢望,因为你很难预料观众会往哪个方向解读。

 而对视觉信号的认知则相对统一,不同观众之间只是橡皮擦和油漆桶的差别,对于理解故事内核不构成任何障碍。”

 陈一鸣看向三个妹子说道,“我有一个初步设想,你们自己斟酌是否可行。

 祥瑞的短片剧本中,爱丽丝纠结于钢琴和写作两个志向难以抉择,因此产生了心魔,会在意识世界对爱丽丝的心灵投影进行追杀。

 祥瑞根据这个内核,对剧本进行了扩写,引入莫妮卡为首的5人实验小组,进入意识世界诱导爱丽丝做出实验小组所倾向的决定。

 莫妮卡化身艾斯丽替代爱丽丝的意识,但是与此同时,艾斯丽也会失去莫妮卡的自主意识,这属于剧本的底层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