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78章 华山论剑 古装大片

 安静祥和又鸡飞狗跳的正月,陈一鸣过得出人意料地有些快。

 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偶尔走走亲戚见见同学,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元宵节。

 陈一鸣好说歹说推掉了央视元宵晚会露脸的“殊荣”,他实在是受不得那个。

 不过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的年会就真的没办法推了,他也只能惆怅地离开温暖的被窝,离家前往帝都。

 说起来,今年这两个会明显有着特殊的意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邀请了不少内地之外的华国导演,港城来的最多,基本上有名有号的都来了,台岛那几个文艺片导演也悉数出席。

 两岸三地英才齐聚,很有些华山论剑的架势。

 陈一鸣电话拜年时,马二爷给他科普过背景,说穿了很简单,年底被好莱坞大片三连重击之后,不服气的华国电影人打算绝地反击。

 从去年11月开始,《变形金刚2》、《方舟》、《潘多拉》三部大片接力,在华国电影市场掀起了好一阵腥风血雨。

 陈怀开的《一代名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吴克森的《三国下-赤壁》才是最大的输家。

 吴导没想到他为了躲开《潘多拉》,都把片子推到2月份的春节档了,却还是被台风尾刮得七晕八素。

 《潘多拉》去年12月下旬登陆华国,立刻让华国电影人想起了被《冰海沉船》支配的恐惧,而且这一次的势头比12年前更凶猛。

 华国总数不到一百个3d放映厅连着一个月爆满,黄牛票直接炒到三位数,帝都那两个imax影厅的价格,更是一度逼近四位数。

 普通影院同样大排长龙,一个词概括,就是现象级,还是比《1951》更现象的现象级。

 于是《三国下-赤壁》就这样灰灰了,被一部上映40天的电影按地摩擦,毫无还手之力。

 大年初一,《潘多拉》再次走出逆跌曲线,豪取4500万票房,将总票房推至13.5亿。

 《1951》打破《冰海沉船》的纪录不过几个月,卡隆就用《潘多拉》又把纪录刷回来了。

 而同一天首映的《赤壁》,只拿到2300万票房,势头大坏。

 等到春节档期结束时,《赤壁》勉强破亿,然而口碑已经彻底崩塌,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一波其实是吴导自己作的,否则就算是正面对上《潘多拉》,也不至于扑得这么惨。

 《官渡》的成功让吴克森信心爆棚,于是果断把前作首席编剧鲁一围赶走,自己上手掌控剧本。

 结果显而易见,擅长兄弟情和暴力美学的吴导搞不定历史题材,武戏倒是诚意满满,文戏却是逻辑崩坏,熟悉三国历史的华国观众完全不买账。

 加上吴导私心过重,《官渡》还象征性地请来沈明当个招牌,到了《赤壁》连招牌都不要了,所有主要角色一水的港城台岛的演员。

 这种门户之见显然不值得提倡。

 如果《赤壁》票房大爆,吴导自然可以挟胜逞威,别人看不过去也只能捏着鼻子认。

 可现实是《赤壁》扑到了地心,吴导要还是头铁硬顶,那就是智商欠费了。

 港城电影人是最具危机意识的群体,因为港城市场狭小,而从业人员众多,一旦失去内地市场,无异于自我灭绝。

 与内地同行相比,他们还有着技术追赶的心气,反正就是堆特效呗,加人加钱总有办法,实在不行还可以请国外的特效团队。

 可是追赶的前提,是内地得看在华国人是一家的面子上拉偏架,钱、地、人、物、市场都得大力支持,否则港城导演就是再有志向,也是对着空气输出。

 这才是两岸三地导演大聚会的真正原因,急的是港城人,内地再不济也还有本土喜剧片可以折腾一下,而且就算真的躺平也没什么大不了,以前又不是没躺过。

 至于两个年会的具体情形,实在是一言难尽不提也罢。

 陈一鸣是一门心思只带两个耳朵去的,虽然准备了发言稿,也不过千把字的小文,说的还是“重视类型片市场”的老调常谈,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

 然而与会的众多大导名导都不肯放过他,说起来他这个金棕榈加金球奖获得者,单论奖项也确实是会场里最能打的。

 于是每上去一个人,讲完了都要顺带@他一下,弄得他不得不保持全神贯注,连溜号上厕所都不方便。

 好吧,这两场年会其实都是推介会来着。

 出席的港城导演基本都带着项目,大投资,大卡司,大场面,票房10亿起步,绝对是愿景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