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86章 情绪连接 不增反减

 杨老板显然是对选角有想法的,之前选定的男主陈祖名,说不定就是他的意思。

 然而陈一鸣的剧本,男主已经降格为男配,而且陈一鸣话里的潜台词很明显,在木兰身边镜头较多的男角色,同样要搭上1年以上的档期,没人能例外。

 这肯定不符合港城明星的style,对于他们来说,拍戏期间不轧戏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还要提前训练?还要全程陪伴?那怎么可能!

 杨老板那是多老道的人,马上把话题一转,关于选角再也不提了。

 不聊人,那就只能聊钱了。

 陈一鸣的预算表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直接就是3亿。

 当初大壮知道之后

 而且3亿投资,铂爵只能占1成,这太低了,不值得折腾一回。

 不过陈一鸣还是说服了大壮,因为这个项目依然是陈一鸣自编自导,有着足够的主动权。

 铂爵3000万占一成,陈一鸣现在的咖位,有资格也有底气给自己开出1000万片酬加10%票房分成的合作条件。

 这样一算,铂爵系的投资额就是4000万加10%,合计23%的份额,跟《1951》差不多了。

 而且把盘子做大,也方便把更多投资方拉进来,如果片子拍完钱没了,折算进宣发费用就可以解决。

 老马和老杨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对3亿投资倒是没什么意见,关键是陈一鸣提出来的份额分配。

 马二爷率先提问,“一鸣,怎么拟邀请投资方里还有地方政府,他们的钱可不好拿,流程又长,手续也繁琐,你的片子拍完了,他们的钱都未必能进账。”

 陈一鸣估摸着二大爷肯定明白陈一鸣的套路,这是给他搭台子在杨老板跟前充大明白呢。

 于是陈一鸣欣然领受好意,很随意地解释道,“《木兰》涉及到好几处大场景,包括民间坞堡,长安坊市,大唐宫殿。

 比较省钱的拍法,是满华国寻找现成的场景,比如横城的影视基地,华北的经年古镇。

 但是这些场景不一定符合拍摄需求,租景要一笔钱,场景的改造和复原又是一笔钱。

 所以我还是首选自己搭景,一劳永逸。

 出于不浪费的原则,才引入有建设影视城意向的地方政府。

 他们作为资方的作用,不是投钱凑份子,而是在行政层面给搭景保驾护航,以及给整个项目做保底。

 前期搭景的钱咱们投,同时给地方政府预留一定份额,戏拍完之后搭好的场景留给后者,费用由后者分期或是远期缴纳投资款认购。”

 这法子是陈一鸣从前世诗人那里学来的,陈大导演拍《妖猫传》,直接跟襄阳政府合作搞出一个唐城,然后《妖猫传》上映没怎么赚钱,留下的影视城倒是日进斗金。

 杨老板作为港商,对于房地产的各种套路那是熟极而流,陈一鸣三言两语他就明白个通透,当即点头表示同意。

 至于另外一个投资方,总政旗下的金盾影视,那就更加不必解释了,杨老板跟金盾也合作过,当然知道在内地拍戏,军方做靠山有多少便利。

 陈一鸣倒是没想着找野爹,他是为了搭上个老关系,方便他继续找部队战士当群演。

 《木兰》比《1951》场面更大,片尾的大决战,按照历史记载是十几万人的超级大阵仗。

 陈一鸣不是拍《大决战》,当然用不起这么多人,但是几千号群演是底线,再少就寒酸了。

 对于大佬来说,钱、人两项聊完,其他都是小事。

 《木兰》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几人开始喝茶闲聊。

 杨老板是个茶道中人,聊起茶来头头是道,听说陈一鸣喜欢喝绿茶,当即盛情邀请他去港城做客,到时候用珍藏的六安瓜片招待他。

 聊至中午,杨老板谢绝了午宴告辞,3人送别杨老板,回到办公室说体己话。

 直到此时,马二爷才道出他内心真正的担忧。

 “一鸣,关于剧本那条副线,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知道你不想让电影陷入情情爱爱的俗套,可是以我看来,去掉副线只保留大战西突厥的主线,电影的内容也已经足够充实。”

 陈一鸣本来也没指望藏住自己的“私货”,因此他很直白地答道,“马叔,历史电影想让观众代入,就一定要在角色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情绪连接。

 而且,我总是觉得,历史电影不该止步于史实的还原,它理应传递出更为现代化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