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90章 自由 野心

 陈一鸣的原剧本中,台词其实写了两版,一版是比较偏古意的,一版则更为通俗接近于大白话。

 反复斟酌之后,陈一鸣还是选择了通俗版。

 虽然会削弱历史厚重感,但是毕竟是3亿投资的商业制作,陈一鸣不得不考虑市场接受度。

 更具现代感的台词,不仅方便观众理解,防止看字幕分神,而且也有面向海外市场的一层考虑。

 古意台词过于凝练精悍,配音和翻译的时候处理难度太大,演员口型也很难对上,外国观众观看起来会非常割裂。

 影棚中央,郁南已经不再端坐,而是站起身在闺房空地上来回走着圈。

 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空旷的影棚里回荡着她的声音,说的正是刚才播放的录音。

 基本功很扎实,只是听了一遍,就记得七七八八了。

 众评委不是

 由于华国一直是导演中心制,商业电影的积累很少,因此很多时候选角都是导演的一言堂,试镜时导演的眼缘儿堪称决定性的因素。

 近些年随着电影投资规模的扩大,导演的拍板权有所收缩,投资人的意志逐渐凸显。

 有了剧组博弈的空间,试镜才开始具有实质性的意义,程序上也就正规化起来。

 尽管如此,国内剧组的试镜依旧是较为随意的,作为评价合格线的意义更大一些。

 过了线意味着基本符合要求,再下来就是拼资历、人脉、背景、片酬等等戏外的东西了。

 像陈一鸣这样,一天只试一个人,带妆也就罢了,还要在规定的场景实拍,绝对称得上是兴师动众。

 更夸张的是,陈一鸣还给了演员非常大的自主权,一场戏足足3小时的时间自由支配。

 表现派的可以极致炫技,掏出三五七九种不同的演法,总有一款适合。

 体验派的可以充分沉浸,通过反复尝试拿出最具感染力的表演。

 综合能力强的,可以调动摄影、灯光呈现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面。

 总之,这是一种类似于表演学院考试的即兴小品式试镜,业务积累越是深厚就越是有利,绝对符合《木兰》大女主电影的牌面。

 快到10点时,郁南示意准备完毕。

 陈一鸣问道,“郁老师,对机位和打光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郁南摇头回答,“不用,先走一遍看看。”

 齐郁、崔放闻言起身离开评委席,分别到两台摄影机后面站定。

 初始机位比较常规,一个在闺房正面,一个在几凳外侧,大致呈60度夹角。

 各就位之后,郁南冲陈一鸣点了点头,后者当即喊了一声开始。

 王礼荥按下播放键,画外音再次响起。

 郁南的出场就透着特立独行,不坐榻不坐凳,而是背对评委席抱膝坐在几案上,仰着头作势看向窗外的月光。

 画外音并未让她有丝毫动容,只有头微微侧了一下,给评委一个“她在听”的暗示。

 爹娘的对话很快播放完毕,郁南这才转过头,片刻之后确认不再有声音,她高抬腿轻落地,在几案前站起。

 她慢步走向门口,脸上的神色依旧平静,唯有嘴唇紧紧地抿着。

 郁南是典型的北方人长相,鹅蛋脸,颧骨略微突出,下颌略圆,五官立体,其实是一张很有女人味的脸。

 为了中和这张脸的明艳感,化妆师给她修了两道平眉,只在眉梢带了一点起伏,再用比较淡的唇彩修饰了她的天生厚嘴唇。

 现在郁南进一步抿紧双唇,立马散发出一股强烈的情绪,让陈一鸣感觉到,她身体里蕴含着的即将喷薄而出的意念。

 她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一直走出门口,走到摄影机一步之遥的地方,才停住脚步。

 盯着摄影机后面的某处,她的眼睛有晶莹闪动,然而在珠泪成形垂垂欲滴之时,她却猛地一个转身,变为背对摄影机。

 抬起手拔下固发的钗环,她把双环髻拆散,右手把长发捞起顺到身前。

 一边用手通着长发,一边迈步走回闺房,重新坐回到几案前。

 她的手越来越慢,停顿良久之后,两只手突然变得果决,上下翻飞快速把长发打成一个松松的发髻顶在脑后。

 郁南豁然起身,提着裙子快步走到墙边,把手伸向悬着的长剑。

 然而将触未触之际,她的手又迟缓进而停滞下来,拐了个弯俯身打开了木箱。

 里面是预先放置的男装,郁南把衣服捧出来摊在榻上。

 下一刻,摄影棚里的所有人都奥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