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13章 吴军 走戏

 陈一鸣被毛卫平磨得没办法,无奈解释道,“电影主人公的

 我挑张子风来演小木兰,自有我的道理,人物就在她的表演舒适区里,只是她还没有完全入戏。

 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拍几次自然就好了。

 我这个导演都不急,你急个啥?”

 毛卫平还想说话,刚好王威跑过来对陈一鸣说道,“陈导,吴军吴老师到了。”

 陈一鸣闻言起身,“毛哥继续吃,我去迎个人。”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食堂,把毛卫平后续的抱怨都给憋回了嗓子眼。

 两人回到会议室,进门就看到靠墙坐着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男演员,正是吴军。

 吴军今年43岁,算是华国男演员里的一线守门员。

 他的主业其实是话剧演员,入行二十年,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数量不算多,一番主演就更少,但是他很会选剧本,基本没有烂片。

 陈一鸣最早知道他,还是源于吴克森导演的那部《三国上-官渡》,他在里面扮演吕布。

 那部电影吴军大部分戏份都戴着面具,尽管如此,前期过场里仅有的几个露脸特写,他还是表演得可圈可点,立住了吕布英雄迟暮的人设。

 因此陈一鸣通过金盾的关系,向吴军发出了定向邀约,请他出演木兰爹。

 虽然在《木兰辞》中是

 陈一鸣心里已经做好了后手准备,如果吴军不愿意来,就在魔影厂挑一个“中年戏骨”顶一下。

 这个角色本身戏份不重,对演技要求也不高,邀请吴军其实更多是为了营造一个“全明星阵容”的噱头。

 没想到的是,剧本递过去之后,吴军答应得很爽快,还专门询问需不需要提前进组练习。

 这还真是意外收获!

 然而吴军给陈一鸣带来的意外还没完,这不,陈一鸣昨天才给吴军发过通告,今天吴军就赶到了剧组,比通告里的预定日期整整提前了三天。

 “吴老师,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陈一鸣对吴军还是很敬重的,业务好,素质高,听王威说,这么大老远的他就自己一个人过来了,连个助理都没带。

 以他的资历和地位,前呼后拥那叫装叉,但是三五个随从属于标配,不说别的,就算经纪人不跟着,助理、化妆师、公关总是要的。

 说起来,陈一鸣的剧组还真没什么人耍过大牌,女主角郁南只带了一个助理,不过不管是去训练还是进片场,她都是一个人,助理一直留在休息区。

 郁南往下,古越河跟杭晓明训练时间比较短,此刻已经离开皇城镇。

 至于另外十一太保,基本上全是三十以上、三线以下,这个年龄呆在这个咖位的,就没有蠢人。上头女主都只有一个助理,下头男配哪个有底气摆谱?

 于是其他剧组司空见惯的各种幺蛾子,《木兰》一概没有,突出一个安静祥和。

 正在玩儿手机的吴军闻言起身,笑呵呵地迎上来跟陈一鸣握手。

 “陈导你好,久仰大名,今朝得见,幸会幸会。”

 声音洪亮,笑容可亲,无愧于粉丝给他的外号,大侠本侠。

 “吴老师客气了,几点到的,吃饭了吗?”

 吴军松开手跟陈一鸣一起到桌边坐下,“上午9点到的,包制片领我去吃的饭,我都睡过一觉了。”

 陈一鸣默默给小美点个赞,干得漂亮。

 “我这边条件有限,吴老师多包涵,您是接到通告就出发了吧,敬业精神没得说。”

 “当不起当不起,看剧本角色武戏不少,还是早点进组比较好,我是演过武侠片不假,但我真不会打戏,万一到时候给剧组添麻烦就不好了。”

 “吴老师谦虚了,咱们这片子打戏都不难,您绝对手拿把掐。”

 两人寒暄过后,吴军就提出来,如果方便的话就去片场看看,走一走戏。

 对于这样的演员,陈一鸣说不出个不字,他让王威去通知崔放,召集群演在营帐区集合,随后他带着吴军,直奔草原戏的外景地。

 出了皇城镇,往东北方向走两公里,翻过一个小矮丘,就能看见一大片蒙古包。

 大大小小一共16个帐篷,组成一个扇形,居中是一个方圆5米的大帐,流苏、顶盖、幡杆、银线、彩旗,装饰得华丽无比,自然就是片中东突厥可汗的帅帐了。

 陈一鸣走进大帐,路平站在一边,看着几个助手敲敲打打地组装一个案几。

 注意到陈一鸣进来,路平迎上来说道,“陈导来了,正好有事跟你说。”

 陈一鸣四处溜达着打量大帐内的布置,嘴上招呼着,“路哥,来见过吴老师。”

 路平跟吴军打过招呼,跟在陈一鸣身后说道,“这几天镇上多了不少生人,组里的安保全集中在胡杨林那边,这边就有些照应不到,中午我过来就发现,帐篷里有人进来过。”

 陈一鸣闻言转头,“丢东西了?”

 选在皇城镇做外景地,镇子里的当地人自然要打定到位,因此剧组进驻之前,皇城镇的官私两道大壮都没少打点。

 本地民风尚可,剧组跟当地人处得也很不错,过去半个月只零星有几次小摩擦,大矛盾从来没有过。

 而且草原外景地这边,只是一些空帐篷,能丢什么啊?

 路平摇头又点头,“没丢东西,反倒多了点东西。”

 他把手一摊,手心里是一个纽扣大小的录音装置。

 陈一鸣接过来摆弄了两下,扔还给路平。“就这个?”

 “刚查过一遍,只发现这一件。陈导,我估摸着应该是狗仔,胡杨林那边我们盯得紧不好混进去,就提前在这边打窝子。”

 这倒也确实是一个问题,陈一鸣的咖位摆在这里,外界对他的新片《木兰》充满好奇心,自然会吸引狗仔队凑过来。

 之前的《1951》是情况特殊,陈一鸣在军事禁区里头拍戏,哪个狗仔敢往那里面闯?

 陈一鸣点头说道,“我知道了,问题不大,请兄弟们辛苦一下,正式开拍前再仔细检查一遍。

 路哥,这边的布景已经收尾了吧?”

 路平爽快应下,随后答道,“就差一点点边角料,今天就可以收尾。大营外面的鹿角、障碍、营门已经制作完毕,开拍前一晚过来安装,绝对不会耽误拍摄。”

 陈一鸣笑道,“不着急,前一场戏还有得磨,伱们还有一些时间。”

 两人正说话间,帐篷外传来崔放的大嗓门,“陈导,群演都到了。”

 陈一鸣转身出帐,就看见崔放大呼小叫地跑过来,远处帐篷区外头,稀稀拉拉站着几十个群演,或站或蹲姿态各异。

 这些都是皇城镇当地的居民,不管是放牧的还是务工的,都会骑马。

 原本陈一鸣是打算继续通过总政联系部队战士做群演,但是一打听才知道,西部军区的骑兵部队已经裁撤到近乎于无,剩下的零星单位也基本在边防部门,不可能拉过来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