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24章 你是懂解读的

 电影放映结束,影厅灯光大亮。

 孙旺泉的功力摆在那里,画面好看,色彩艳丽,泪点抓得也十分到位,因此放映厅里的观众很给面子,顾不得擦眼泪,就献上了雷鸣般的掌声。

 陈一鸣一边跟着拍巴掌,一边在内心试图给这种现象找出一种符合逻辑的解释。

 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要归结到影院的独特氛围上。

 一方面是密闭幽暗环境下的受迫性集中观影,另一方面是置身群体时的潜意识共情,两相叠加确实有助于放大观众的内心情绪,让其感性的一面压倒性地盖过理性的一面。

 当然这种放大效应并不持久,当观众离开放映厅,重新置身于开放嘈杂的环境下,特别是再次摄入外界信息时,被压制的理性一面马上会重占上风。

 说到底,大部分人都是认同理性与逻辑的,而人的记忆又具有选择性,不合乎常理的部分往往会被加粗加重。

 这样一想,电影还真的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因为只有放映厅,可以提供这种“人群中的孤独感”,赋予观众感性恣意释放的情绪体验。

 以往的主流观点,比如电视与视频网站会杀死电影,或是影院里只有视效大片才能存活等等,并不是天然正确的。

 就在陈一鸣神游四海的时候,孙旺泉已经带领宁宁等几个演员起身来到大屏幕前面,向鼓掌的观众鞠躬致意。

 掌声停歇,孙旺泉等人落座。

 院线方在观众席前摆放了一排单人沙发,这条件比陈一鸣跑路演的时候要优越多了,侧面体现了孙旺泉的牌面。

 奇怪的是,明明是发布会的格局,现场却没有安排司仪控场走流程。

 就在媒体记者们按捺不住纷纷自行提问的时候,一个人从侧面过道走出,行走之间洪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整个放映厅。

 “各位媒体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维平,欢迎你们来到《金陵》的魔都试映会。”

 陈一鸣眼神一凝,真有你的老张,韩三爷你都敢忽悠!

 张维平有意不与陈一鸣的灼灼视线接触,对孙旺泉诧异的眼神同样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当好自己的现场司仪。

 媒体记者们立刻兴奋起来,张维平这个大嘴巴来了,对家陈一鸣也在现场,那还不赶紧燥起来?

 纵横电影圈十几年,张维平嘴皮子的功力自不待言,轻松hold住全场。

 作为资深制作人,他的媒体关系同样根基深厚,虽然不像帝圈王一白那样一呼百应,但是各大城市也都有交好的媒体朋友。

 因此一内一外的默契配合下,见面会前半段氛围很是和谐,孙旺泉和泉女郎宁宁成为场上焦点,讲了很多电影幕后故事和絮。

 在张维平的引导下,见面会的话题绕开了微博上的巨大争议,记者们也选择性地遗忘了《金陵》官博依旧关闭的评论区。

 不过老张终究是狗肉上不得大席,被捧了几句之后又有些得意忘形,拿着麦克风开始大放厥词。

 “6亿投资,好莱坞影帝担纲主角,这个配置在华国绝无仅有,奥斯卡外语片只是路上的风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才是旅途的终点。”

 好家伙!记者们直呼好家伙!

 张维平实力诠释什么叫鸭子只有嘴最硬,冲奥牌不能打没关系,人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展望一下奥斯卡最高大奖。

 伱陈一鸣做得到吗?

 被老张憋在座位上一心搞事的记者们直呼舒服,这回采访由头都不用找了,直接就可以向陈一鸣提问,谁让在场的只有他拿过奥斯卡呢,妥妥的前辈啊。

 于是浪潮娱乐的记者不等张维平抒情结束,直接跳出来发问,“陈导,请问你对《金陵》的冲奥大业怎么看?”

 场内众多乐子人立马跟上,七嘴八舌地叫道,“陈导,谈一谈吧。”

 张维平光速变脸,然而群情汹涌众意难违,他也只能招呼工作人员把话筒传到陈一鸣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