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60章 忙忙碌碌的唐城

 第260章 忙忙碌碌的唐城

 秦芷蕾杀青之后,敦煌外景地的戏份彻底完成,剧组再次转场。

 群演们各回各家,武老爷子手下的武行们也散去大半。

 小美和路平各留下一个副手,负责敦煌这边的收尾,两人则率领剧组大部分幕后赶往襄城。

 陈一鸣给了郁南一周假期,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

 倒不是陈一鸣大发慈悲,而是剧组进驻唐城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对场景和设备进行调试。

 此外,在襄城本地招募的群演,也需要时间提前进行排练。

 唐城的戏份主要有四个场景。

 其一是电影开头坞堡的段落,也就是木兰从军之前的戏份。

 其二是长安城门,这里会拍摄入城与出城两场戏。

 其三是大明宫,包括征西大军正式觐见献俘,与木兰私下面见武则天。

 最后是长安坊市,白天逛街,夜晚观舞,深夜砍人,三场戏都是在这里。

 演员可以暂时放假,陈一鸣和一众幕后却没得休息,赶到襄城之后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开拍筹备工作中。

 唐城的难点主要是两场夜景群戏。

 第一场是酒楼内的舞戏,熙熙攘攘的宾客之中,舞姬跳起一曲胡旋舞穿插其间。

 这是一场内景戏,陈一鸣对林萧提出的要求是,美术风格要跟草原外景地万芊的胡旋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有一股子长安城内纸醉金迷的华丽颓废感。

 场景内人山人海,舞蹈和音乐极致繁复,置身其中的木兰却要一眼望去孤独离世。

 显然,在这里演员的表演只是辅助,发挥关键作用的其实是构图、灯造、运镜和后期。

 第二场戏紧随前一场,木兰一行人离开酒楼之后,在坊市巷道里遭遇突袭,幕后主使正是白天朝会上被申斥贬职的王氏叔侄。

 这里是继郁南秦芷蕾的双人马战之后,全片第二段“花里胡哨”的武戏,当然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是第一段。

 花哨就花哨在动作编排和武器选取,陈一鸣让武元荣尽可能地放飞想象力,多整一些奇门兵刃出来。

 第一波错身而过的突袭,袭击者使用的是伞柄和扇骨。

 一击不成之后,巷道两侧高处跃下的远程攻击,扔过来的是链剑和回旋镖。

 而重头戏的近身搏杀,武元荣还在继续开脑洞。

 不过这场戏虽然打得花样百出,分胜负却是一瞬间的事,陈一鸣要求一个回合就要见生死。

 因此整场戏的时间并不长,王氏叔侄嘎得非常利索,走得十分突然,正应了一句人狠话不多。

 这场戏的主力自然是武元荣的武指团队,不过其他幕后人员要下的功夫也不少。

 比如打灯的王老爷子,就必须巧妙利用巷道里不多的几处自然光源,把这场昏暗环境下的厮杀拍得清晰可见。

 显而易见的是,这又是一个综合了摄影、灯光、武指、后期等多个幕后部门的复杂工程。

 这样的镜头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有一个字,磨。

 襄城其实对《木兰》剧组的入驻高度关注,当地媒体几乎是全天候地跟踪报道。

 有关方面早就安排了宣传预案,希望在剧组开机那一刻集中爆发一波,借着陈一鸣的名头把唐城影视基地的字号打出去。

 可惜《木兰》并不配合,预热的新闻发了一周多,剧组依旧在“筹备”,开机时间迟迟难以到来。

 整个剧组已经忙疯了,实在没有兴致去配合襄城当地的宣传。

 四个主要场景的前期布景,涉及到海量的道具和服装,时间紧任务重,路平的道具组压力山大。

 三个副导演全力忙活群演的招募、培训和排练,要与几百上千人次的群演进行逐个沟通,当然也轻松不起来。

 唐城景区又是高速赶工的产物,林萧几乎是每天三五次地联系待命的施工队返工,负责协调的大壮心力交瘁。

 陈一鸣原计划7月半的时候关机杀青,结果实际进度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接近7月下旬各项筹备工作才算是符合他的要求,郁南等演员闷在酒店里长达半个月之久。

 7月18日,《木兰》在唐城的戏份终于开拍,这段长跑终于到了冲刺阶段。

 第一个镜头,吴军老腊肉和张子风小朋友重返剧组,补拍木兰爹和小木兰回家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