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

 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

 行一百者半九十,结束后期制作并报送审查,算是《木兰》这个项目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只要审查委员会不从中作梗,后续就是按部就班的宣发上映了,陈一鸣作为导演终于可以暂且清闲一时。

 在过审方面铂爵还是很靠谱的,之前运作的几部电影,基本都过的行云流水毫无磕绊。

 除了仰仗魔影、金盾等有力靠山的支持,还要归功于陈一鸣的清醒自知。

 两世为人,陈一鸣深知电影在华国文化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应对审查方面从来不耍滑头。

 从《魔都假日》开始,他都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表里如一。

 立项审查之前,一定事先准备好完整的终稿剧本。

 明面上走流程,按照程序要求提交故事梗概,而暗地里的上下沟通,必定围绕着定稿的剧本进行,绝不让帮忙疏通关系的“自家人”难做。

 拍摄阶段虽然免不了会有细节层面的调整,但是剧本主线一定不会动,陈一鸣自编自导的习惯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其他幕后主创不会动辄突发奇想。

 陈一鸣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华国导演的传统,由于文艺片在华国电影产业草创之初的垄断地位,华国导演或多或少都带着一股子文人气质,以及一言堂的执拗脾气。

 很多项目提交立项申请表时,填写的故事梗概干脆就是经手的小助理临时现编的。

 对于前者,陈一鸣力主在片头加了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同时在历史文化专项审查环节,明里暗里做了不少工作,最终顺利过关。

 陈一鸣对此一向不置一词,内里更是嗤之以鼻。

 引资、建组、开机、拍摄、后期,直至上映前的漫长时间里,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各方意志的妥协博弈,结果就是改来改去总是定不了稿的剧本。

 跟《魔都假日》和《1951》比起来,《木兰》略有突破之举。

 大言意气,卵用没有!

 喷的口水再多,还真能让上头放松审查不成?

 就几個拍电影的,也配?

 在加入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之后,陈一鸣推脱不过也出席了几次名目各异的会议,发言者每提到华国电影发展云云,必定离不开对电影审查的怨念和攻讦。

 陈一鸣从不妄然试探审查的底线,立项审查明晰上峰界限,成片审查不越雷池一步,由此才得以成就“铂爵送审能走绿色通道”的坊间谬闻。

 自己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就别怪审查委员会吹毛求疵。

 其一是朝代背景的魔改,其二是反抗权贵高门的暗线。

 这无异于忽悠审查委员会,流程被卡根本怪不到电影局,纯是自作孽。

 根深蒂固的导演中心制,让剧本在华国导演心目中,很难称得上是一剧之本。

 至于后者,无论是剧本还是成片,都只是浅尝辄止,丰富主题性但决不深入,电影主线紧扣对抗异族侵袭,唐军内斗的部分终结于反杀王文度,此后再无引申。

 这两点以外,《木兰》就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向古装大片了,再无犯忌之处。

 三年积累下来的守规矩印象,加上魔影与金盾的保驾护航,方有送审之日即宣发之始的自信。

 因为就算如陈一鸣一般准备了终稿剧本,也没多大用处。

 很多项目档期都定了,宣发也启动了,却还在做n次剪辑,电影内容不止是脱离剧本,甚至跟申请表上的故事梗概都八竿子打不着了。

 审查无需额外关注,档期和宣发自有老牛和老贾操心,陈一鸣只需静待后续节点确定,然后予以配合即可。

 无他,唯守信耳。

 尽可能地规避了马二爷当初的顾虑,从私下里获得的反馈来看,基本上没有问题。

 这让他难得有了些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一下明年的类型片计划。

 根据之前的规划,铂爵接下来的项目,主要是青春片、爱情片、悬疑探案片、小妞电影。

 基本上都是以小博大的类型。

 《情书》以青春为内核,爱情为主线,结尾又带了一点悬疑色彩,算是一个跨类型作品。

 实际效果还不错,原版毕竟是一代经典,陈一鸣的魔改又恰逢其时,抓到了潮流逆转的时机。

 投资4000多万,票房3个多亿,整个项目单凭票房收入,预期收益就在六到八千万之间,直接翻了小两倍。

 海外营收预计还能赚上个两三千万,加起来就是单片利润上亿。

 当然,铂爵虽然是主控,也只是项目投资方之一,这一个亿还要好几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