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80章 高强度旅行

 第280章 高强度旅行

 胡琴变奏的悠扬旋律下,木兰骑马穿行在大西北的苍茫天地之间,行过大片大片的胡杨林,以及疏勒河两岸的千顷良田。

 画面倾斜为一张张飞页,如同岁月史书般翻过,截取了木兰镇守边陲几十年间的一个个片段。

 直到定格在老年版的木兰居高远眺的那一刻,画面渐暗打出最后一行字幕。

 “公元690年,太后武氏改元称帝,诏令左武卫大将军、西域安抚大使木兰入朝,其人返京途中拜还皇命,后不知所踪。”

 长长的演职员表一行行滚动,放映厅内灯光亮起,嘈杂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陈一鸣夹杂在人群中漫步向外走,边走边窃听着观众们兴高采烈的评论。

 “陈一鸣可真够自信的,木兰的故事居然还能这么改。”

 “说实话还挺有意思的,古代历史的女将军并不少,唐有李秀宁,宋有梁红玉,明有秦良玉,谁规定木兰一定要是北方胡人呢。”

 “木兰的身份很早就被拆穿了啊,同乡更是一开始就知道她是女儿身,不过王文度居然没有用这一点攻击木兰,逻辑上讲不通。”

 “实锤了,陈一鸣就是个色批,一部古代战争片,拍得最吸睛的却是两个跳舞的妹子。”

 “导演的意思,应该是木兰厌恶长安城的勾心斗角,所以才会一直蹲在西域不挪窝。”

 “长安城本来就很多胡姬好不好,现在这样没毛病,万芊在片子里的设定是业余选手,跳得更情有独钟,酒楼妹子是职业的,所以长相、打扮还有舞姿都更华丽。”

 “那也要武后愿意才行吧,665年到690年这可是二十多年的时光,让一个武将手握一地兵权这么久不动弹,这得是何等的信任啊,简直太不武则天了。”

 “两段胡旋舞好好看,忍不住想二刷了,陈导好狡猾,之前那么多版预告片,偏偏就没有这两段舞蹈。”

 “谁说的,片尾的女版公孙瓒不飒么?高马尾才是俺的最爱。”

 “万芊该和长安城里那个舞者对调一下的,明明酒楼的妹子才更像异族人。”

 “好家伙这电影看得我腰酸背痛,2個多小时连个上厕所的空隙都没有,这明明是三部曲的容量吧。”

 “哈哈哈,是教主大人的风格了,像《1951》的一镜到底一样,要拍啥就直接给拍成影史天花板。”

 “昨天看新闻,还提到几年前陈导评价《官渡》马上的打戏有突破,这回轮到他自己拍,直接把《官渡》秒成渣了。”

 “哇你这个绰号好贴切,西突厥白马义从哎。”

 “结尾木兰凭什么不支持武后呢,陈一鸣肯定在这里夹带私货,木兰怎么也不该是一个忠诚于李唐皇室的人呐。”

 “还真是,我没仔细算过,好像打仗的片段快占到一半篇幅了,互相还不重样儿,这回可是一波吃了个饱。”

 “肯定是武后伸手帮忙了呗,电影里有过暗示的。”

 混在人群里穿过长长的走廊,形形色色的议论在回音中激荡,陈一鸣听下来觉得影迷评价还算可以,没有什么令人厌恶的毒点。

 其实这也符合《木兰》的定位,故事脉络简洁清晰,主打动作戏和大场面,目标就是覆盖观众在放映厅内以及外出走廊里的这段距离。

 等观众的影像记忆随着时间削弱之后,自然能挑出一些不合三观或是不符逻辑的地方,不过那已经与电影本体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