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筝 作品

第399章 计算机促进科技发展(第2页)

 

扁圆的身体珀菲科特可以理解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承载货物而设计的,四条长腿更没什么好说的,她自己设计的工程机器人在造型上只会看起来腿更长也更多。

 

毕竟长腿是雪地行走的必要设计,而多足结构也能够使其行走更加稳固,也能有效提升其崎岖地形的通过能力。

 

但当数个这样的扁圆机器人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了。

 

“你觉得如何?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吗?”薇儿似乎不太觉得这东西丑,反而一脸期待的等待着珀菲科特的评价。

 

珀菲科特按捺下了自己想要吐槽的欲望,也抑制了自己的审美对这东西的偏见,转而使用全知之眼来对其做一个评定。

 

“大型多功能自律机器人”

 

“制作材料:卓越”

 

“制作工艺:杰出”

 

“效果:拥有六百匹马力输出动力,可以多台连接成一个高效运输平台,并具备路面清扫、建筑施工和物资运输等多重用途”

 

“评价:一份相当优秀的设计,但受限于设计者在工程学上的造诣不足,它虽然设计的很不错,但结构冗余、有效载荷浪费不小,建议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造。”

 

看到全知之眼如此评价,珀菲科特顿时了然,显然全知之眼和自己的看法相差不大,都觉得薇儿的设计中有些地方确实需要改进。

 

首先无疑就是这个造型,扁圆的设计确实可以做到提升运载能力的作用,但事实上并不需要设计的这么极限。

 

圆形确实是相同条件下能够将载货面积扩展到最大的设计,但问题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需要用到这么极限的设计,直接用长方形的货仓其实也是没有关系的。

 

而多个圆形平台的连接,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只要能够将连接接口设计成活动的,那么这个组合结构的灵活性将会十分卓越。

 

但是,薇儿并没有采用活动接口的设计,于是乎这个明明可以很亮眼的结构,就显得十分的呆板,看上去就只是单纯的将几个机器人接在了一起,而没有考虑更多实际运用的情况。

 

当然,以薇儿的技术就算没有活动的接口,这几个机器人在连接在一起之后,也不是直接被锁死成为一条直线,而是依旧有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空间,可以做到弯曲或者扭动的动作。

 

但对于珀菲科特来说,这种设计就太糟糕了。

 

所以她在问薇儿要过了设计图之后,直接在上面改了起来。

 

首先主体结构变成了多个长方形的货箱,这样可以和履带车的底盘适配,而且也便于在大型机器人身上进行堆迭,同时也更便于运输散货,以及对重要物品进行保护。

 

当然,这种设计也不是珀菲科特的原创,而是原世界名为货运集装箱的设计。

 

一个大型机器人身上可以堆迭四个长方形的货箱,由头部的蒸汽核心进行驱动,四条步行足被珀菲科特加到了六条,但却缩短了长度,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同时也加强了通行能力。

 

至于说链接关节则被珀菲科特搞成了两个半球之间的活动链接,这样可以为两台机器人之间提供相当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其灵活性大大提升。

 

但经过了珀菲科特这样一改,原本薇儿设计的扁圆型机器人就被她变成了两头半球型的圆柱体造型,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长腿的香肠。

 

“这个设计……”薇儿显然对珀菲科特的这种设计觉得不太好看,认真想了想说道:“球形关节链接其实没有太大必要,火车那种链接挂钩也不错,这些大型机器人也不需要应对特别崎岖的地形吧?”

 

“那就把球形连接删了?”珀菲科特对此到是不太在意,左右不过是换一种连接方式,同时再改改外观的事情。

 

薇儿仔细计算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说道:“删了吧,实际意义不大,虽然是两个机器人连接在一起,但在道路上通行的时候,他们最小转弯夹角也不会小于120度,实在是没有必要上球形连接。”

 

“行吧,那就把这个改了。”珀菲科特点了点头,随即发动了自己全知之眼的优化能力,将这份设计图优化到了一个可以直接拿去生产的状态。

 

而在优化之后,这种大型多功能机器人从外观上看,六条长腿和长条形的身体更接近蚱蜢的造型。

 

不过这种大型机器人不需要跳跃,到是没有那种发达的后肢,而仅仅只是由六条一样长短的行进支撑足。

 

多个机器人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也更像是长腿的火车,而不是别的。

 

“这是你的能力?看起来似乎挺好用的。”薇儿注意到了珀菲科特使用优化的能力,但她却将其误认为是珀菲科特所掌握的一种炼金秘法,只是将图纸和图纸上的内容做出了调整。

 

是的,薇儿以为图纸上的设计修改是珀菲科特自己完成的,这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误会。

 

不过珀菲科特没有解释,她只是将完工之后的设计图和自己设计的履带车之间进行了校对,然后调整了一些参数设计,便再次使用了优化能力,将这份图纸也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的履带蒸汽车虽然还是以蒸汽为动力,需要烧煤来驱动锅炉,但从造型上看,即便是拿到原世界也会被人惊呼有科幻感。

 

不过这些都关紧要,真正重要的还是履带车的通行能力,以及它的承载能力。

 

尤其是在珀菲科特做出修改之后,履带车是否能够承受得住一个满载的货运集装箱放上车,以及在满载之后履带车的性能又如何。

 

这些对于珀菲科特和薇儿来说,以前她们就只能造个样车出来进行测试,看看极限工况下样车的工作是否正常。

 

但现在有了计算机,她们就可以将各种数据汇总起来,然后用计算机来计算各种参数,这样可比直接造一台样机来的省事的多。

 

尽管样机还是要造的,但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一者是试错,而一者则是检验设计是否合格,以及测试极限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