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文章还指出西德经济面临的问题,在经历15年平均增速6.6%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后,西德于60年代中期,开始增速换挡。

 所谓的增速换挡,就是西德政府拒绝减速,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导致80年代初出现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

 体制性的问题是财政常年赤字,债务累积,极大地限制了逆周期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空间,1981年,光是国债利息支付就占到当年联邦政府预算总额的12.3%,为第三大支出项目。

 结构性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对传统工业部门长期实施维持性补贴,造成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外贸易连续三年赤字,马克贬值。

 作为第二大货币,除了美元就是马克了。可是马克贬值就会影响经济增速。这是西德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新上台的科尔政府,开始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

 在这个政策的主导下,西德的国家支出比例、减少财政赤字、迫使新债务减少,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缓慢增长,不追求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变得温和,贸易顺差必须逐年增加,在出口和净出口力争世界第一位,从而使马克成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定锚货币和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这些都是科尔政府提出来解决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这也是科尔在东西德统一后当选第一任总理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吴炜会知道,因为大学里的英文翻译有一篇阅读理解就是以科尔自传中回忆自己的执政政策。那里有一些关于解决供给侧改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