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2页)

 这个年代,自行车在这时候是人们的主要通勤工具。电影院里又放起一些被禁多年的老电影,在那些略显陈旧的大街小巷和城市的角落里,已经贴满了露出女人大腿的电影海报。年轻人热衷的迪斯科舞厅、商场里唱个不停的流行音乐,诉说着燕京人的消费生活越来越多样化。

 年轻人脱下绿军装,穿上了紧绷臀部、裤脚异常宽敞的喇叭裤,成为街头时髦的风景。

 同样的年轻人开始烫起了卷发,理发店人满为患,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

 有些新潮的物件儿,在一些思想“顽固”的人眼里,成了“盲目模仿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比如喇叭裤在当时就受到谴责,甚至有街道管委会的大妈上街“捉拿”那些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发的时髦年轻人。不过,这一切也未能阻挡那些追求新潮的年轻人的脚步。也没有打击人们的消费热情。

 在这个买电视还需要商业票的时候,新世纪广场就取消了凭票购买电视机的限制。

 这里的门店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各大厂家的开设的门店,所以没有了计划指标一说。

 痞子作家王朔在回忆当年时,就曾发出“世道变了”的感叹:“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带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我不再继续写入党申请书,也不再抢着打扫厕所替战友洗衣服表现自己多么努力地在学雷锋。我跟我们头儿说我有办法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揣着部队养海带挣出来的 3000块钱去广东倒走私电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