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413章 朱元璋其实也是将百姓视作奴隶

 第413章 朱元璋其实也是将百姓视作奴隶

 朱元璋听完了江都郡主的话之后显得很是沉重。

 说实话,他不是没有考虑过重新设立丞相这件事情。

 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落下锤子?

 是因为朱元璋心中有一个非常难以放下的坎。

 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所制定的这一切看上去很合理,但是漏洞百出。

 之所以要将所有人都给拿下,使自己能够保持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了能够将天下自己的家里的产业,让天下百姓成为自己的奴隶,官员成为自家的仆人。

 这样才能满足他曾经在年幼之时,所遭受到的一切屈辱。

 才能满足他这半生以来苦苦煎熬,最后功成名就,可以俯瞰天下的心理。

 他的确是没有将百姓和官员放在眼里。

 虽然表面上一直都在说自己,才是真正的为民做主的,但骨子里,他是想要将这个蛋糕做大做强。

 他之所以如此压制官员,就是害怕官员跟他分家产,害怕官员得到太多的利益。

 甚至他们更是将所有人视作他们满族人的家奴。

 如果真是这么着想的话,应该第一个先打击的就是那些分封出去的王爷们。

 可为何却要放任不管?

 因为在老爷子的眼里面,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老朱家的产业,我的儿子,代表的就是我,我打天下这么累,为什么不能让儿子们享受享受呢?

 至于说到为了天下着想,为了百姓着想这种话,当然可以放在歌功颂德的时候讲一讲,但真正放到政治立场上来看的话,简直就是狗屁不通。

 这就是他的心理,这就是他为何打击贪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下是我朱元璋打下来的,我的儿子们就有资格来分配这些利益。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老太婆是个妖婆,但是在她的思维逻辑里面有一点很重要。

 就因为这么一个想法的存在,才会导致朱元璋如此强烈的对权力的追求。

 说到底他是将天下当做了老朱家的一份产业,任何人想插手这份产业的分配都对他形成巨大威胁,他都要一一铲除。

 他打击官员当中的贪污腐败者,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百姓着想,他更多的是害怕这些当官的从百姓身上拿到更多,从而让他减少收获。

 而外国友邦跟他们家才是平起平坐,把土地给他们算是平起平坐的交易。

 以至于到了清朝更加是如此。

 很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这些东西都是我爱新觉罗家的。

 因为在慈禧这些人的眼里,天下就是他们家的产业。

 以至于慈禧更是讲出一句非常有名,而龌龊的话——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但如果把土地分给了本朝的子民,那就相当于给了家奴,自己家的东西,怎么能给家奴呢?

 所以这个老太婆做出普通人觉得非常荒唐的事。

 清朝不仅仅是把天下当作了产业,更是把天下当作了钱包,是他们欲取欲求的钱库。

 他的子孙个個在当地可以说是鱼肉百姓,是无法无天。

 如果真的为百姓着想,真的大公无私,就应该约束约束这些王爷的行为。

 为何会收出这样的一句话?

 我想给谁就给谁。

 我是绝对不会让你们这些家奴,有朝一日可以跟我一起分天下的利益。

 至于外国友邦,那是他们有这种能力,而你就算是再出息,你也是家奴。

 朱元璋其实也有这种思想。

 要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会将天下分的那么的细致,并且也说出了类似的话。

 虽然没有做出行动来,他说过老百姓是他家的奴隶,官员是他家的仆人这种话。

 江都郡主也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所以这般说出来,朱元璋之所以觉得难受就在这里。

 他很清楚自己家的子孙到了后边肯定会堕落腐败,因为在村子里边就流传过那么一句话,富不过三代。

 怎么可能会有世代富裕的家族,绝不可能,但懂这番道理,以及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来,那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很难接受有一个丞相跟自己一起分享这份权利。

 更难以接受的是,由贪官出现来掠夺自己的利益。

 但是现在江都郡主这么说,让此时的朱元璋有点如鲠在喉。

 他知道这是陈寒的主意。

 陈寒看到了后世清朝的发展,明白如果不设立丞相的话,那么后边的皇帝必然堕落,必然把大明王朝拖向深渊,然后朱家子孙蒙尘。

 但要做出这个决定,要让出这些利益,对于一个打天下的皇帝来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即便朱元璋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要让出这些来,也不是随便就能下定决心的。

 朱元璋长叹一声反问:“设立了丞相就一定能保证咱们大明王朝长治久安?一定能够挺过历史那两百七十六年?”

 江都郡主摇摇头:“谁也说不清楚,但至少有更大的几率,您说是不是?”

 朱元璋听完这话,喃喃自语,“仅仅只是增加一点几率……只是增加那么一点几率,我们就必须让出权力,你皇爷爷如何能够下定这个决心?设立丞相之后,一旦这个丞相,是一个强横专恨之人,那我老朱家的子孙可不会过得很好?

 一旦这个强横的丞相真的掌握了权力,又加上咱们老朱家的皇帝年纪轻轻,无法驾驭这样的丞相,你们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难道就不怕有朝一日这样的丞相会推翻咱们老朱家,自己当皇帝?”

 江都郡主安慰起来:“皇爷爷,纵观历史上丞相造反的情况还是少的,他毕竟是文官,还有武将呢,一个丞相如何掌军权?文武相互制衡,以及像夫君说的那样,今后多提拔宗室当中有才华者,让他们当官形成互相制衡,互相互补之局面,使双方之间有来有往,不至于一家独大。

 而从中调和便是丞相要做的事,如此一来,天下局面稳定,皇帝从中拿大主意也有人帮忙。

 当皇帝的即便能力差一些,有个丞相相辅佐,与任何人来讲都是有好处。

 反而历史上太监不是没有贤良者,但少,他们天生残缺,心里必然阴暗,这种人一旦掌权,对任何人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