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225章

 但由于他多次拒绝执行光头的命令,前段时间去西南首府述职的时候被半软禁了,接替他位置的人是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要是换点能打的就算了,结果来了个婆婆。

 先不说这货目前为止没打过什么大仗,光是上任第一天摆出两线作战的态度就令人作呕。还击匪驱敌,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脸都不要了。

 第三点原因是因为微操大师上线,直接抽干了守军。

 原本中条山的防线是果脯部队和八路军共同负责的,二者皆不可少,一内一外相得益彰。

 由一方在正面顶住敌人主力,一方在敌人占领区打游击断补给,这个过程中两方必然少不了来往和沟通。

 可从1939年开始,微操大师以鬼子近年在中条山没有什么建树为理由,不断抽调走原本防线上的主力部队。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第四集团军,几个主力军相继被换防到了黄河以南。这可是防线的主力部队,简直就是自断一臂。

 其实真正的理由很简单,无非就是跟八路军配合默契双方交流频繁,并且交通线紧密相连可以直达根据地。

 但很显然,这种程度的微操还不是极限。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守军换防不断。

 第二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的所有主力、第十四集团军、第三十六集团军的十七军和七十六军全走了。

 也就是说,原本在中条山兢兢业业坚守了三年的部队,从战区最高长官到一线作战官兵全被换了一遍。

 虽然又东拼西凑出了两个集团军和一些杂牌部队共二十万人,但就算是个军盲也知道这东方马奇诺的防御力量大不如前。

 这些换防的新部队,不仅装备差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甚至还没搞清楚地形。

 就算是换一条正版的马奇诺防线,估计也会因为内部问题被鬼子捅穿。

 据情报显示,从四月份开始鬼子一边增兵,一边每天南运渡河器材,看起来是要在风陵渡过黄河的样子。

 按理来说,一个正常的指挥官肯定是要派大量的兵力侦察,看看敌人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好做出相应的防守策略。

 但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可好,他一拍脑袋给出了三条方案。

 第一个方案,主力向黄河南岸撤退,直接巩固河防。

 虽然是不战而退,会被全国老百姓戳脊梁骨。但好赖算是保存实力并且损盟友利己,很符合他们的行事风格。

 第二个方案,趁着敌人没准备好,先行出击以破其攻势。

 这是真男人的选择,如果能配合现在的八路军和晋绥军,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吃掉鬼子六个师团打出一场大胜仗。

 虽然有难度,但也不是不能尝试。

 第三个方案,采用机动战术,变内线为外线作战,依靠地形节节阻击。

 这打法也不错,是虎将用了三年的战术。虽然现在的守军不太行,但至少有一战之力。

 可结果呢,根据情报显示。中条山守军哪个都没选,直接在整条防线上平摊兵力,摆了个祖传的一字长蛇阵。

 防线可是足足有三百里,在没有公路没有马匹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如此部署摆明了就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

 而且兵力部署太不合理了,防线的东段纵深宽广,即使被突袭也可以用空间换时间,防守部队的压力相对小一些。

 西段的情况正好相反,那边纵深狭窄一旦开战就是决战,以前是战斗力最强的第四集团军顶在这里。

 理论上来说应该把能打硬仗的部队部署在西段,但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却把最消极作战的部队,放在了防线最关键的位置上。

 更何况作为一名后世的穿越者,黄河知道一个边区都不清楚的情况,那就是此时中条山的守军因为军需补给问题已经焦头烂额。

 各部队粮食和战备物资匮乏,特别是西段的第五集团军面临着全军性的饥荒。

 果脯的征粮能力本身就不太行,更何况还要优先补充嫡系,杂牌军跟中央军比起来就不是人。

 为数不多的粮食,还得靠守军自己派队伍到黄河的各个渡口搬运。

 最远的前沿阵地离渡口足足有100里地,路上还很有可能遇到鬼子袭击。

 于是,守军直接开摆。他们不仅贩卖本就不多的武器弹药,甚至还在军营里做起了棒棒糖生意。

 第五集团军的司令为了活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生意越做越大,军纪也是越来越差。

 一个好好的军营,被弄得乌烟瘴气活生生像个市场。进来做生意的人很多都是汉奸,甚至后期鬼子的特务都可以自由进出。

 导致小日子十分清楚第五集团军的部署,指挥部、通讯中心、医院和军火库的位置各个了如指掌。

 一旦开战,守军的指挥系统大概率会崩溃。敌人负责谍报活动的特高科都傻了,没见过这么轻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