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332章

 1941年8月15日,太原武器实验场。

 今天是上一阶段科研槽解锁的日子,黄河一大清早就邀请了大佬们来城外的靶场观摩新武器的威力。

 持枪的卫兵以及制高点上布防严密的警戒哨,无不证明了这处试验场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靶位上,跟步兵专家一起回来的朱政委,正在带领战士们布置炮兵阵地。

 虽然这位已经有些日子没接触新式火炮,但没人会质疑他就是八路军内部最专业的炮兵指挥员之一。

 毕竟人家可是克拉辛炮兵学校的优等生,当年毕业的时候无论笔试还是实弹射击都拿到了同届最高分。

 能文能武这个词,几乎是给朱政委量身定做的。

 得知这位大佬跟随副师长一起来到太原体检时,黄河毫不犹豫地向对方发起了试炮的邀请。

 “黄局长!我们又见面了。”

 “万万没想到总部的条件居然这么好,光是各口径的制式迫击炮就有四种。什么时候给我们山东根据地也运上一批,都是八路军的武装可不能偏心哦。”

 “五分钟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一轮试射,你先在一旁休息会儿。”

 “好!辛苦啦!”

 简单地寒暄过后,朱政委回到炮兵阵地继续进行刚刚未完成的工作。

 实验场忙碌的景象加剧了副总指挥的好奇心,他默默走到预制阵地的附近,准备凑近看看黄河给大家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嘶...”

 “好粗的管子啊,目测应该是120毫米。”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口径的迫击炮,这视觉冲击可不是一般的强。”

 闻言,副总参谋一行人也围了上去。

 没错,今天的主角正是黄河用科研槽解锁的「布朗德mle 1935型120毫米迫击炮」。

 看到安装了双轮炮架的重迫,以及那粗大的炮管和巨大且沉重的炮弹,大佬们纷纷露出了兴奋激动的神情。

 跟它比起来,部队现役的81毫米迫击炮简直就像是未成年的童工。

 如此评价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120毫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81毫米的等比例放大版,二者在设计理念和细节上有不少相同点。

 虽然布朗德设计这门炮的初衷,是为团级步兵单位增加一款支援型的武器。

 但在华北战场上,120毫米迫击炮的出现妥妥地算是降维打击,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重炮级别。

 毕竟八路军和华北方面军,现阶段的攻坚火力还是以75毫米的身管炮为主。

 敌人的确是有105毫米的榴弹炮,不过那可是师团一级才会装备的武器。

 更何况鬼子们已经失去了制空权,现在每门炮都是难补充的宝贝疙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根本不会动用它们。

 部队有了120毫米的迫击炮后,八路军团一级的炮兵体系算是初具规模,实力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

 迎着大佬们火热的目光,黄河走到迫击炮的后方开始介绍各项基础数据。

 “理论上来说,这门炮可以当做81毫米迫击炮的放大版。”

 “它的战斗全重只有二百四十九公斤,在行进过程中还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最重的炮身也不超过九十公斤。”

 此话一出,旅长的心中飘过无数种作战的可能性。

 九十公斤的重量,对于现阶段的八路军来说绝对可以轻松地带走,很适合需要机动性的平原作战和山地作战。

 更何况布朗德120毫米迫击炮还带着橡胶轮胎,靠卡车牵引能达到每小时六十公里的时速。

 “它的最大射程有七千五百米,理论射速为每分钟10~12发。炮弹重量十七公斤,杀伤半径为三十四米。”

 跟法国原装货比起来,唤醒勇虎系统提供的型号稍做了些改动。它不仅换装了相当先进的观瞄设备,更是增加了五百米的射程。

 上述的数据,再次引起了大佬们的惊呼。

 虽然在场众人都是见过了大世面的,但大家的反应也不算少见多怪,主要是布朗德120毫米的性能实在是太过逆天。

 现在的民国并不是没有能力生产口径超过120毫米的迫击炮,奉天兵工厂和果脯的五十厂以前甚至还造出过150毫米的大管子。

 只可惜由于材料和工艺等原因,上述武器在射程等指标上要差一些,性能往往只有进口货的70%左右。

 作为老牌炮兵强国的产物、迫击炮祖师爷的作品,哪怕就是原版的威力也要远超同时期苏德的装备。

 毕竟二者的重量都超过了二百八十公斤,射程也只有五千七百米和六千米。

 新炮的基础数据,让旅长的眼珠子再次亮了起来,

 “将近八千米的射程吗?还真是81毫米迫击炮的放大版。”

 “这十七公斤的炮弹,怎么说也得有三公斤的装药吧,真是个好东西。”

 虽然迫击炮的初速不高,但它强大的威力绝对不输于鬼子的105榴弹炮,普通的土木掩体绝对是一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