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338章

 这些区域分别是进攻出发地区、冲击出发地区、队形展开地区和交火地区。”

 “进攻出发地区一般是距离敌人一线阵地较远的位置,那里并不适合让步兵开始冲锋,毕竟血肉之躯不能一直保持冲锋的状态。”

 “所以进攻出发地区与敌人的阵地之间,还需要一个专门给步兵们完成冲锋前准备的区域,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冲击出发地区。”

 “负责跟坦克一起进攻的步兵,并不是从进攻开始的那一刻就摆好固定的战斗队形。他们需要根据敌人的火力分配实时做出改变,这个过程中可以稍微贴近一些,以便保持联络和救援。”

 “等调整结束后,坦克的部队就来到了交火区,接下来就是正式进攻的时间。”

 赵刚细致入微的分段式讲解,让大佬们十分轻松地理解了陆战一团的战术细节。其实上述的所有步骤,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步坦协同作战。

 该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两个兵种的优势,互相弥补对方的缺点,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就比如坦克火力强大,装甲也足已抵挡住大部分鬼子步兵的射击,还有强于肉眼的观瞄设备。

 步兵的火力虽然比较弱,但是胜在体积小运动灵活,并且老兵的视野绝对比坦克里要好的多。

 各取所长的话,坦克可以发扬火力的优势,轻易地摧毁日军的工事和掩体,可以在任何时间对鬼子们进行压制。

 如此以来,步兵就可以无伤或者轻伤接近敌人,与敌人进行近距离的战斗。

 步兵则是负责观察和指示,并为坦克提供近身以及视野盲区的警戒。

 毕竟永远不能让装甲车辆独立行动,不然敌人可能会利用死角靠近坦克。万一陆战一团的空降坦克让鬼子提前开发出了刺雷,岂不是会挨上一发太君快乐棒。

 除了提供警戒,步兵还可以进入建筑物、树林等坦克不便进入的位置清理敌人,尽可能排除有老阴比偷袭的可能性。

 其实步坦协同在陆军战术里不算特别高端的存在,但前提是部队拥有先进的通讯装置。

 就拿德三的三号、四号坦克来举例,它们在战争前期的性能并不算太出众。正是由于每台坦克都有无线电的原因,才能让两兄弟在战争中所向披靡。

 一支协同作战的部队里,坦克与坦克之间、坦克与步兵之间如果拥有足够的通讯工具,那么即使队伍的规模很庞大,组织的难度也不会太高。

 而陆战一团刚好就有上述的条件。

 作为八路军最精锐的部队,战士们甚至可以做到便携式通讯器下放到班一级,主打的就是资源豪华。

 ······

 在赵刚讲解的期间,陆战一团的六台坦克已经分成两个排变阵成了后三角队形,每个排由两台坦克打头阵。

 由于坦克的观察和武器有死角,而作战环境有可能是复杂且狭窄的地形,该队形的优点就是每辆坦克之间具有一定的方位视察界。

 此时步兵跟随的距离可以很近,但不能超过二百米的距离。

 在对方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时候,这种进攻方式可以发挥两个兵种最大的优势。

 坦克会先点名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帮助步兵减少进攻时的损失。等到接近鬼子们的阵地时,步兵再冲上去收割敌人。

 以上的战术,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专业名词:混金盾。

 这段演习赵刚并没有开口做多余的解释,副总指挥一行人都是征战多年的指挥员,一眼就能看出如此战斗的优点。

 片刻后,陆战一团再次变阵,队形变成了步兵在前坦克在后。

 “刚刚的战术适用于鬼子没有反坦克武器,现阶段的假设为敌人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此时就需要步兵们主动出击,争取干掉在视野中的一切反坦克手段。”

 “该队形的难度比较高,因为同志们在坦克的前方,需要实时沟通不要被坦克压到,还得防止被坦克上的武器误伤。”

 “以后野战部队拥有更大口径的坦克,还要考虑主炮开火时是否会震伤随行的步兵。”

 话音刚落,陆战一团的坦克进行了最后一次变阵。

 其中一排的三辆坦克呈三角队形,二排的坦克稍微调整角度并排紧随其后。二者之间还夹杂着步兵,整支部队一瞬间就变成了一往无前的箭矢。

 如果真的在战场上,敌人的伤亡数字一定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当前后排坦克的队形叫做横队队形,适用于视野较好或者进攻通道很开阔的地形。坦克们还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变阵成左右梯次队形,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发挥坦克的火力优势,也可以减少被一次性团灭的风险。”

 “搭配上步兵,就是步坦混合冲锋,据说是北边最喜欢的战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