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402章

 必要的时候,分解装车也不是不行,就是展开的速度会受到影响。”

 “对了,m1936和m1935b部分炮弹可以通用。如此一来,后勤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1941年12月2日,同蒲铁路北段。

 “呜呜呜!”

 伴随着由远及近的汽笛声,一列运载着各型号重装备的火车,缓缓地驶进忻县站台。

 冬天寒冷的气温,使得蒸汽从烟囱排出的一瞬间便凝结成白色水雾,让整个车站的景色看起来无比壮观。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运输火车稳稳地停在指定区域。

 早已等候多时的战士们也立即开始行动,纷纷协助前来增援的友军卸下重装备和补给物资。

 “报告刘参谋长!总部炮旅全员到齐!请指示!”

 略显熟悉的声音,让103猛地一回头。

 在发现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后,他立马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三步并作两步地上前迎接。

 对于现阶段的八路军来说,炮兵可是部队里最为重要的基石,火炮的打击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更是战斗力的保障。

 更何况总部的直属炮兵可是精锐中的精锐,这种强有力的支援谁又会不喜欢呢?

 “老邱!好久不见啊!”

 “你们炮旅可真是及时雨,我正愁前线的火力有些不足呢!接下来的决战有你们的帮助,鬼子们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来来来,透露一下,这回你们带了多少好东西!”

 当前的晋察冀军区,尚未进行支援型武器的升级换代。

 虽然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与布朗德120毫米迫击炮的组合,足以应对驻蒙军和华北方面军的联合进攻。

 但作为一名陆军将领,103真的很难拒绝新式火炮。

 毕竟大就是美,多就是好。口径即为正义,射程则是真理。

 上述的观点,早已在历次战役中被验证,甚至成为了八路军战士们公认的守则。

 正当总部炮旅的邱政委准备揭晓答案时,黄河却一脸凡尔赛地从人家的身后钻了出来,并且抢先开口对着103说道:

 “嘿嘿,这次我们带的可都是大管子。”

 “不多不少,也就2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05毫米野战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加强团的自行火箭炮。”

 “怎么样,对总部的支援还满意吗?”

 此话一出,103立马露出了震惊无比的表情。他甚至没能顾得上跟黄河打招呼,便直接冲到车厢里查看新式火炮。

 先不说那些神秘的自行火箭炮,单单是36门105毫米的身管炮就足够吸睛。

 这种级别的火力,哪怕是放在残酷的欧洲东线战场,也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要是以日军的标准来算,这一个炮兵旅的纸面实力,就足以压制住三个乙种师团的炮兵。

 “不得了啊不得了,咱们火力升级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要是能给我七个炮旅,再配合上数量充足的步兵和空军,我甚至有信心横扫全民国的日本人。”

 一阵感慨后,103恋恋不舍地从车厢里跳了出来,随后有些好奇地问道:

 “黄局长,你怎么来前线了?难不成是有什么工作?”

 在绝大多数同志的心中,黄河都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技术宅。每天不是在搞研究,就是在搞研究的路上。

 此时此刻他出现在战场,那必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工作或者是任务。

 面对103的疑问,黄某人也没卖什么关子。他一边指向后方的车厢,一边解释道:

 “刚刚提到的加强团里,有一个连的新装备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测试。”

 “红箭知道吗?就是4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我们武器实验研究局在几个月前刚刚搞出来的新武器。”

 “现在升级了,我这次来忻口就是为了记录红箭2的实战数据。相比于在靶场空射,我更倾向于用鬼子开刃。”

 早期的火箭弹,无论是黄河主导开发的红箭,还是老毛子现役列装的喀秋莎,都存在着有效射程短和精度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武器实验研究局拿出了两套解决方案。

 第一套,让弹体在飞行的过程中保持旋转,说白了就是107火上的涡轮式火箭弹。

 这项技术的核心操作并不复杂,仅需将发动机喷嘴由一个分为多个,使其均匀地绕着底部边缘排布一圈。

 如此一来,就可以让火箭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保持自旋,最终达到提升精度的作用。

 利用该原理,武器实验研究局的同志们正在尝试开发威力更大的攻坚火箭弹,目前暂定口径200毫米以上。

 第二套,采用螺旋刻槽导向管使得火箭弹自旋,再配合上弹体的尾翼组成双重稳定。

 如此一来,红箭2自行火箭炮就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将射程提升至逆天的十五公里,绝对堪称高效的杀敌武器。

 ······

 看着如同活阎王一般的黄河,103的嘴角情不自禁地抽动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