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445章

 即使是不精通农事的人,也会被此情此景所震撼。

 果然啊,这就是胡人要渡阴山的原因。

 “啊,老王!?你怎么在这里?是边区派你过来的?”

 面对好友的疑问,大胡子十分随意地点了点头。

 干掉驻蒙军之后,边区也在思考如何深度开发整个绥远地区。

 重工业城市在现阶段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轻工业和农业也同样重要。

 正是因为上述的想法,陆军士气奇才索性将王旅长派来后套平原指导工作,顺便在当地招募一批兵源兴修水利。

 “我在这边待不了多久,估计最晚今年四月份就要回烂泥湾,要不然就赶不上春耕了。”

 “在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工作。我在这边开个头,后续的任务还是得交给新根据地。”

 在交谈期间,王、黄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部队驻地的食堂。

 桌子上除了大胡子拿手的湘菜以外,还有猪骨头烩酸菜、焖面和后套硬四盘。

 面对如此丰盛的午饭,黄河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饭后,二人在警卫排的陪同下一起去田间遛弯,顺便在路上聊一聊工作的事情。

 沿着田间小路,黄河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小水渠。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以班为单位的战士们,正在带领着当地老百姓挖掘大水渠。

 他们男女齐上阵,依靠锹挖肩挑小车推,单凭热情便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当然了,现在的tg可不原始。除了人力施工以外,还有十几辆带着推土铲的蝉式正在运作。

 此情此景,让大胡子十分感慨地说道:

 “哎,母亲河九曲百害,唯富一套。但是想要开发河套地区,绝非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老黄,你刚刚在飞机上,应该看到了八大干渠和乌加河了吧。可惜啊,仅凭这些还不能控制母亲河的旱涝。”

 “想要让塞上粮仓永存,我们就需要一条庞大的总干渠来控制河水。”

 话毕,大胡子从自己的冬季军装中掏出一份文件,上面记载了边区对于河套平原的治理计划。

 仅仅只是看了一眼,黄某人便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居然在当前的时间点,看到了后世大名鼎鼎的“二黄河”引水工程。

 那种两河并流,同时上演野性和冷静的奇观,黄河上辈子有幸见过实景。

 在他的记忆中,这条管理着所有支渠调度的总渠,可是历史十年之久才完工。

 “真是大胆且天才的想法,也不知道这是谁提出的预案。虽然该引水工程的难度极高,但只要能顺利完成,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老王,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开口。我会让包头第一机械厂按照你们的需求生产工程设备,尽可能地出一份力。”

 秦汉时期,始皇统一六国,移民实边。武帝抗击匈奴,在河套地区大举迁入内地人民到此垦殖。

 唐代的时候,人们更是大兴水利,发展灌溉农业。

 到了带清光绪年间,这里不但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通过母亲河出口粮食。

 正是因为人们建设灌溉网络、土壤改良、植树造林,才使得河套地区终成塞上江南。

 “好啊,有你这句话,我们农垦建设兵团估计能省不少力。按我说,你还是赶紧把拖拉机、挖掘机等一系列正经工程装备搞出来吧。”

 “单靠蝉式坦克的推土铲,还真有点不够用。”

 “话说,我怎么感觉你比我还要有信心啊。来来来,让我听听你的想法,猜猜咱们多少年可以完工。”

 老王的问题,让黄河的思绪回到了前世,仿佛再次置身于那片向日葵田。

 “具体的时间啊,那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估计应该不会超过八年,毕竟除了原始的人力之外,我们还有机械。”

 “至于信心,很简单啊。”

 “我始终坚信着一件事,那就是人民的力量,一定可以将这里改造成永久的沃土。”

 「多的不说,今天日万。」

 太原,梅山会议厅。

 当黄河在绥远地区东奔西走,稳定发挥兔子的传统艺能大搞工业基建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八路军总部也没有闲着。

 “九月打雷十月雾,来年丰收保不住啊。”

 “去年豫省就遇到了旱灾,各个县区的粮食收成非常差,老百姓们一度只能靠仅存的余粮度日。”

 “如果今年春天还是不下雨,那对所有人来说都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说说自己的想法吧,集思广益才能早日解决问题。”

 大型天灾,并非全无预兆。

 从1941年的春天开始,整个母亲河的中下游区域及其周边地带,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只不过由于农业和经济的损失尚处在可控阶段,各省各地区的老百姓才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