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方开唱,八方来听!

 第26章 一方开唱,八方来听!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傩舞,又称鬼戏。

 这是一种专门跳来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大部分是用来娱乐所谓鬼神的,本质上也是一种祭祀礼。

 所以,在雕刻好傩面之后,想要连接上所雕刻的神或人,转移接纳其信仰,就需要搭上戏台,演上一出大戏!

 陈道拿出商挽的传承书籍。

 这本书籍上,记录了从古到今,很多流传下来的傩戏曲目,大部分是现在民间也会扮演。

 傩戏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请神的需要出发。

 戴上某一位神祇的面具之后,运用类似神格面具的手法请神上身。

 只要面具够传神,贡品够足,戏剧演的好,这种手段甚至可以让一位普通人,也能暂时拥有异人的手段!

 而且还是最顶级的唱优手段!

 二是从娱神娱人的需要出发。

 这一方面,主要扮演一些与请神法事无关的剧目。

 也就是和戏曲、小品类似。

 傩戏可分“正八出”和“外八出”两种。

 “正八戏”统属巫教仪式,也就是前者的请神法事。

 “外八出”是有情节的折子戏和连台大戏,也就是后说的民间曲目。

 傩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开坛、开洞、闭坛。

 开坛和闭坛就是请神和送神,打开洞门则是开始演出剧目。

 陈道要表演的,属于“正八戏”,是一出自古商时期就传下来的小曲目。

 经过“商”遗民的简化之后,这个有关风神的小曲目,就变得极为简单,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讲的是一个村子有难,村民让村子里的“巫”去祭祀风神,以求吹散村子内的瘟疫。

 这一出戏,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演。

 陈道拿出东西,然后开始搭建自己的草台。

 他弄了一些木板在这里,用钉子钉上四个小腿摆正,就算是一个“舞台”了。

 在正前方放上几块布,当做是是“座位”。

 傩戏也叫鬼戏,所以这戏啊,通常不是唱给人听的,哪怕是没有人,这座位也是不能少。

 最后是舞台布景,陈道拿出一个小凳子,将一个简易的相框放在上面,其中有一个小草人,草人面上贴着“风神大风”。

 殷商祭祀先公、先王先妣、先臣、神、祇五种。

 其中神指天上的,祇指地上的。

 天神地祇大致就是这么来的。

 风,在殷商祭祀中,也是单独的一档,比“帝”要低,有:“大风”“小风”“宁风”“不风”四个。

 此外还有“四方风神”。

 陈道祭祀的这位,便是“大风”!

 大风的名字恐怕已经找不到了,所以陈道就用“风神大风”指代。

 “咔。”

 陈道用打火机烧香,在方框做的神台前放上香炉,将点燃的香插上。

 之后开始换装,穿上一件灰色长袍,手持祭礼需要的道具,开始按照记载中所说踏上舞步,口中念念有词。

 他并非说单纯按照那些书籍上所说的进行,而是按照自己的功法,‘傩戏·面神’来的。

 他要的不是“大风”,“赐予”的力量。

 而是如同神格面具一般,直接截取“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