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子有利 作品

第168章 午时国仇必家恨

 第168章 午时·国仇必家恨

 巳时刚到,奉天联合商务总会。

 “你说啥?”储良生瞠目结舌,“纺织厂炸了是啥意思?”

 郑班头面堂黢黑,抹了一把人中上的血污,急道:“炸了!炸了就是炸了呗!一多半的机器全毁了,工人也有死有伤!”

 “啥时候的事儿?”储良生眉头紧锁,“你他妈咋才过来通知?”

 “哎我的天呐!储先生,炸成那样,我连个人都找不着,还能有口气儿赶过来,就不错了!本来都好好的,结果刚一拉电闸,就他妈炸了!”

 储良生愣住——怪不得刚才老爷问他,有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宝国纺纱厂,位于城外商埠地偏僻角落,本来就远,又隔着外郭墙、内城墙,如今又不是夜深人寂的时候,声音传到这边时,当然业已微弱难辨。

 按说,自从三年前,宝国火柴厂被烧以后,白家吃一堑、长一智,平常总会派几个机灵的崽子,轮流看守厂房安全。

 但昨晚情况特殊,人手都被调走。

 一部分跟黑瞎子守窑;一部分跟白国屏合围;其余人等,还要负责老爷子的安全。

 “海老鸮”众弟兄砸窑越狠,白家越无暇他顾。

 眼下,白宝臣在商会主持大局;白国屏在巡警局配合调查;黑瞎子战死,厂房更无手下照看。

 及至此时,储良生方才明白,“海老鸮”不只是要杀人,而是要彻底铲掉白家根基。

 “你们几个,赶紧跟我一块儿进去,通报老爷!”储良生厉声喊道。

 未曾想,众人刚转过身,就听“轰”的一声巨响。

 但见商会大楼浑身震颤,犹如懒龙抖甲,“哗啦啦”,玻璃碴子碎裂一地,浓重的灰白烟尘,从门窗里,翻涌奔腾,冲出室外,将众人掀翻在地。

 街面上顿时惊叫连连,行人纷纷躲远,驻足观望。

 紧接着,商会大楼里,又响起“噼里啪啦”十数响枪声,围观百姓这才仓皇逃窜。

 储良生等人大惊失色,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扇呼两下眼前的灰尘,便前赴后继着冲了进去。

 此时此刻。

 江小道在会议室里,心硬如铁,杀人如麻。

 不分对错,无论是非,为报血仇,殃及无辜——端的是一场积恶业火!

 他孤身一人,并不逞强斗狠,杀尽了目击者后,把匣子炮揣进怀中,取出一个面罩,戴在脸上,随即翻身越窗,右手扣住后窗窗台,悬于半空,左脚踩住一楼窗框,横跳下来,在草坪上就地一滚,自是毫发无伤!

 黑纱蝉翼云纹履——果然好用!

 落地以后,江小道片刻不怠,立即翻身上马,从后街扬鞭而去。

 这时节,奉天巡警,一部分正在白家大宅收拾烂摊子;一部分正在局里盘问白国屏;其余人等,又都被方才宝国纺织厂的爆炸吸引过去,如何还有多余警力在此处巡街?

 谁又能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再要派人赶来,又得等些时辰。

 “海老鸮”料敌于先,江小道昼夜奔驰,调白家之耳目,戏巡警之爪牙。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兵行诡道,以小见大,概莫如是。

 后街背阳,冷清少人。

 江小道一路飞驰,尽管也看见几个循声过来卖呆儿的看客,可一见他冲过来,也都立马侧身回避,相当识趣。

 拐弯抹角,抹角拐弯。

 不消盏茶的功夫,江小道便已远离了商会附近,甩开周遭看客,紧接着拐进胡同后,便有意让马放缓步调,摘下面罩,以免仓皇惹人猜疑。

 却不想,刚走到胡同拐角处,却见七八个练家子,从斜刺里冲了出来。

 江小道心头一凛,陡然勒紧缰绳,胯下烈马猛抬双蹄,挺起上身,发出“呜哼哼”的嘶鸣。

 江小道调整身位,一甩手,又一把匣子炮,旋即落入掌心,不等举枪,借着烈马转身的势头,便要扣动扳机。

 说时迟、那时快,千钧一发之际,忽听得来人中一声大喊:“慢!江少侠且慢!”

 江小道眉心隆起,循声看去,却是熟人。

 “别开枪!”钱伯顺连声大喊,“江少侠,别开枪!喂!伱们几个,还不往后稍一稍!”

 “是你?”江小道眯起眼睛,“找我干啥?”

 钱伯顺的脸上,不见平时笑呵呵的模样,语速极快。

 “江少侠,我家少爷苏文棋,有要紧事儿,急需见你!”

 江小道安抚受惊的马,却说:“真有啥要紧事儿,你就痛快说,还用得着非得见面?召之即来,拿我当啥呢?”

 “这里人多眼杂,实在开不了口。”钱伯顺连忙解释,“这事儿非同小可,请江少侠务必跟我家少爷,当面详谈。”

 江小道面露狐疑:“这时候,我可没功夫去你们广源钱庄。”

 “放心,当然不是广源钱庄,我家少爷另外安排了别的地方。”

 江小道仍然不肯轻信。

 钱伯顺见状,干脆上前一步,迎着枪口走过去,说:“江少侠,你们这次帮了苏家大忙,我家少爷知恩图报。你要是不信,就拿我当人质,要是有半句假话,项上人头,随你拿去,只不过千万不能再有耽搁,一定快随我来!”

 ……

 ……

 时间回溯,辰初二刻。

 早上七点半,奉天火车站。

 白家几个崽子,正伙同鬼子的“黑帽子”在候车室里,对本国旅客逐一盘查。

 胡小妍和小花,在大姑的安排下,被一个年近五十的妇人,带到远处的长椅上坐下,而许如清自己,则是孤身一人,坐在远处,看起来神情自若,有恃无恐。

 这妇人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皮肉虽见松弛,但眉眼之间,尚能一睹当年风华。

 不是别人,正是“串儿红”的同门师姐——刘玉清。

 许如清决意远离奉天,临别之际,如有半点不舍,也只因这师姐一人而已。

 她既然决心照看胡小妍,便也预备了应变之策,一旦遭遇意外,就由师姐代为庇护。

 刘玉清退隐江湖不容易,无奈师妹央求,同门一场,实在不忍心袖手旁观,便只好应承下来。

 胡小妍不明所以,心里难免慌张。

 刘玉清却异常镇定,低声问:“刚才我教你的那套说辞,你都记住没?”

 “记住了。”

 “你呢?”刘玉清又问。

 小花连忙应声:“记、记住了。”

 刘玉清又说:“你们俩没露过相,害怕、磕巴、哆嗦,都不要紧,这是正常反应,问题不大,别记错词儿就行。”

 胡小妍默然点头,只是眼神总时不时地瞥向坐在远处的许如清。

 刘玉清接着说:“待会儿,他们要是先问到如清,咱们就不用这么费劲,趁着人多就能走了。”

 胡小妍忍不住问:“咱们去哪?”

 “哪儿也不去,先到我那待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刘玉清没打算把她俩送去辽南。

 一来,要是护送,她没法跟家里交代;要是不护送,胡小妍和小花在那边无人接应,而且一个残废带一个丫头,路上难免遇见歹人。

 二来,受倒清会党的影响,辽南地界常有人聚众起事,局势动荡混乱。

 考虑到胡小妍身份隐蔽,与其独走,还不如留在奉天安全。

 说话间,候车室里突然有人喊道:“找到啦!德哥,‘串儿红’搁这猫着呢!”

 三人心头俱是一紧,连忙扭过身,循声看去,但见白家人和“黑帽子”已经纷纷聚拢到许如清身前。

 领头那人,三十多岁,死鱼眼睛、猴腮嘴,乃是白家的翻译董绍德。

 跟在他旁边的,则是南铁株式会社的小职员,也是老熟人——当年在“卧云楼”门前吃过亏的三浦熊介。

 一有动静,候车室里男女老少,齐刷刷地侧目张望。

 原本坐在许如清周围的旅客,立刻如同躲避瘟神一般,纷纷起身远离。

 唯独她这个当事人,面对十几个爷们儿团团围堵,却仍旧面不改色,沉静似水,嘴角上似乎还带着一抹轻蔑的笑意。

 这才是江湖不问儿女,裙钗不弱须眉。

 董绍德背过手,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一脸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