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倾暖云顼云璃林倾城 作品

第812章

 顾祺高扬起头,神情倨傲。

 “若依主帅所言,我们是否只需派人假扮作大楚使臣,伺机杀掉苏锦遥及其亲信,然后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便可大获全胜,不必费一兵一卒?”

 任谁都听得出来,他的语气中,并无多少尊敬可言。

 苏文渊眉目温良,大度的没和他计较。

 “你可以这么理解。”

 “那好,末将尚且有些疑虑,还请主帅如实作答。”

 顾琪顺势抬高了声音,中气十足。

 “第一,大楚使臣是否同意,配合我们行动,且事后不会趁火打劫,伺机邀功?”

 “第二,诛杀苏锦遥的人,能否在第一时间得手,并及时发出信号。 ”

 “第三,京城各路驻军态度如何,会不会在苏锦瑶死了之后,继续同我们为敌,阻截我们的大军?”

 “第四——”

 他眼尾轻扫,一缕轻蔑,随着话语自唇角溢出。

 “即便前面一切顺利,主帅又能否在苏锦瑶被杀的这么短时间内,及时率军控制住京城,彻底击溃对方主力?”

 若擒贼先擒王那么容易实现,史书上就没有战争发生了。

 一番条理清晰的质问,让在场诸将,不免对顾琪都刮目相看。

 原以为只是个举止鲁莽的世家小子,没想到,他竟还擅长兵法谋略。

 顾家的人,果然不同凡响。

 照此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年,战场上便又会多出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

 顾怿神情玩味。

 顾祺是他的堂弟,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因着年龄相近,关系还算不错。

 若说最熟知他的人,恐怕他算一个。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肯定他的能力。

 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勇武有余,智谋不足。

 虽然熟读兵书,但因缺少应变,只会纸上谈兵。

 偏偏他还极度自傲,不愿听取任何意见。

 这也是为何,他虽在军中效力多年,却仍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将,且从未参与过任何一场战役的原因。

 因为他并不足以堪当大任。

 这一次,若非随行武将大多死于围场,剩下的,也在古氏叛乱中折了个干净,朝中无人可用,皇上也不会想到他。

 给他一个前锋,也是考虑到了他的勇猛。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帮着苏文渊说话。

 虽然在他心里,也赞同这个计谋,但如何让顾祺,乃至这些各怀心思的勤王军将领心服口服,就不是他的事了。

 苏文渊既身为主帅,就应该具备这个魄力。

 如若不能,趁早滚蛋。

 只是想到那抹绝艳出尘的倩影,他又认命叹气。

 罢了,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如果他真的处于劣势,他就适当帮着说两句。

 总不能让这群偷奸耍滑的武夫,欺负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

 就当是报她在暗道之内的救命之恩了。

 想到这里,他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难看了下来,看向顾祺的眼神,也隐隐透着责怪。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接收到自家堂兄谴责的目光,顾祺心中一个咯噔。

 这是——

 嫌他态度不够强硬?

 想到这里,他只觉浑身战意瞬间大涨,当下便冷笑一声,继续输出。

 “主帅,打仗不是儿戏,你没上过战场,经验不足,末将理解。”

 “但这场仗,明明可以打的更为稳妥漂亮,不能因为你的私心,就无端夺了大家伙的功劳吧?”

 他心中轻嗤,就这点能耐,还想取表兄而代之?

 不自量力。

 今日在这里,他就给他点颜色瞧瞧,为表兄出了这口气。

 在场诸将不由在心里,默默为顾祺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人就是勇啊,这简直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不过赞同归赞同,指望他们出言帮衬,那是不能够的。

 顾祺背后有顾府,还有顾皇后和太子殿下做靠山,他们可什么都没有。

 还是坐山观虎斗,偷偷跟着沾光的好。

 苏文渊刚要逐条解答他的疑问,蓦然见他又莫名激动起来,张口闭口一副老将教训小兵的模样,顿时被气笑了。

 他当下也不急着解释了,而是身体微微后倾,懒懒靠向椅背,双手环胸。

 “那顾前锋不妨说一说,你认为,这仗该怎么打?”

 嘲笑他没上过战场?

 好像他上过似的。

 以为从松子山到京城这一路上收编了一些游兵散卒,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了?

 未免太过可笑。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顾祺也不推让,立即侃侃而言,“末将认为,将胜负寄托在区区几个人身上,实乃是极不靠谱之举。”

 “主帅多少有些轻率了。”

 既是两军交战,就应该大大方方的在战场上较量,让对方心服口服。

 使这些不入流的阴谋诡计,岂对得起王师这一称号?

 毕竟,这本就是一场稳赢的战役。

 苏文渊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顾琪。

 他忍着脾气,“继续。”

 机会已经给了他,他若不能说出个子丑寅某来,他可不管他是不是出自顾家。

 军中无世家,哪怕他是皇兄的人也一样。

 顾琪神色自负,胸有成竹的答道,“若是末将,自有上上之策可用。”

 兵法上,这样攻城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他闭上眼睛,都能打出个胜仗来。

 苏文渊面色有些不耐,“说。”

 若他真有比这个更好的计谋,他也不是不能考虑。

 只是他若再卖关子,他不介意让人将他拎出去清醒清醒。

 见苏文渊几乎要按耐不住性子,顾琪傲然一笑,又故意拖延了片刻,这才不疾不徐开口。

 “围而不攻,扰而不打,末将相信,至多月余,便可使苏锦遥乖乖投降。”

 几十万勤王军,还怕区区十万人马不成?

 围也能围死他们。

 就这?

 众勤王军将领暗自摇头。

 愚蠢啊!

 顾家怎么会有这样的愣头青?

 原以为是个智勇双全的,没成想,只会泛泛而空谈而已。

 顾怿几乎没眼看。

 草率了。

 他怎么会允许他出来丢人现眼?

 苏文渊也是一阵失望。

 他目光意味深长的看向顾琪。

 见他比他大不了几岁,年轻俊秀的脸上皆是骄傲无畏,心里原本就不多的恼怒,也被无语代替。

 “你的意思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功劳,便要放弃京城内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将他们视作敌人一般对待?”

 苏锦瑶是叛乱不假,但百姓无辜。

 如果贸然围城,便是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

 此举不仅不能使苏锦瑶乖乖投降,反而会逼着他狗急跳墙。

 毕竟一城百姓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里,这就是他的筹码。

 到时勤王军即便赢了,京城只怕也会元气大伤。

 而普通老百姓,更不会感激明明该拯救他们于水火,却硬生生将他们逼入绝境的王师。

 到时候失去的,又岂止是民心?

 更遑论,城内还有数不尽的门阀世家。

 毫不夸张的说,在古氏叛乱之前,朝中百官,皆出世家。

 如果采用顾琪的办法,那便是彻底将他们逼向了苏锦遥。

 毕竟从围城的那一刻起,城内君民,便自成荣辱一体。

 苏锦遥是不会允许有异心之人留在城内的。

 所以各世家,只有两个选择,顺或是死。

 包括他们的家资粮物,也只会便宜苏锦遥。

 而遍布各地的世家子弟,在本家陷入生死危难的情况下,又会如何抉择?

 诚然,不论皇兄,还是他,都有瓦解世家势力的打算。

 这次的盐铁粮斗争,其实就是皇家和门阀势力之间的博弈。

 赢了,江夏会迎来彻底变革,脱胎换骨。

 输了,腐烂会继续蔓延,直至走向灭亡。

 但这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需缓缓图之。

 顾祺一怔。

 任他再是胆大鲁莽,也不敢说出不管百姓死活的话。

 而且,他后知后觉的想到,顾家一门,也还在京城,不曾撤出。

 “让父皇和百官无家可归,继续在外流落,顾前锋,这就是你所谓的上上之策?”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整个江夏,都在看着这场京师大战。

 江夏皇身为皇帝,被亲儿子利用春狩的时机,占了京城,已是处于下风。

 若再拖延日久,皇家威严何在?

 苏文渊眸色冷静,并无多少责怪的意思,却让顾祺忍不住白了脸。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他只是对比了双方的兵力和粮草情况,并未考虑过其他因素。

 包括皇上的处境。

 苏文渊别有深意的注视着他,一字一句,“这里是京城。”

 他着重咬了京城两个字,希望他能明白。

 不论江夏皇还是各世家,都不会允许围城的情况发生。

 顾祺醒悟过来。

 他不是傻子,一经点醒,便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但就此放弃刁难苏文渊,却是不能的。

 “不围城就不围城,只要主帅拨给末将五万精兵,不出三日,末将必将京城拿下。”

 他信誓旦旦的保证,“末将可以立军令状。”

 当年他和顾怿同入朝堂,一文一武,完全可以成为表兄的左膀右臂。

 可因为古家把持朝政,他空有抱负,却无总机会施展。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契机,他自不想错过。

 只要攻入京城,活捉苏锦瑶,皇上绝对会重用他。

 到时候,谁也别想再惦记表兄的太子之位。

 其他将领已经对顾琪不抱一点希望。

 说好听是单纯,说难听点,就是没脑子。

 谁和他共事,恐怕都会被他连累。

 顾怿冷冷打击他,“你想简单了。”

 再不阻止,他怕这小子会说出更离谱的话。

 许是没料到自家堂兄会持反对意见,顾琪明显有些怔愣。

 但不过须臾,他便听到,另一道略显温和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