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鹅踏雪泥 作品

第95章 董三来村

 小乔越来越滑不溜秋了,周主任拿她也没什么办法。


 几天看下来,这四个村子的油茶树种的还不错,瞧这样子三年后挂果估摸着没问题。


 村里人也伺候的精心,本来就投入了大价钱进去,又抱以大希望,不精心伺候也不成。


 天气渐热,夏至已到。


 村里的老人都说进入夏至后,知了才会开始叫。


 今年的夏天来的早,才进入六月份呢,乔茗茗在外头随便一走额头上就冒了汗。


 要知道这会儿端午节还没过,端午未过千万别把厚被子收起来,这是人们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但今年这个经验明显不怎么好用,乔茗茗还没到夏至呢就热得不行,到了夏至那天,着急忙慌的赶紧把厚被子给收了,又把薄被子给翻了出来。


 乔茗茗边把被套换下边道:“被套洗了没,被套千万不能睡久了。小弟你也是,你们那男生宿舍……也该精心点。”


 她上回给小弟送书,才站在他们那男生宿舍的门口呢,就隐隐地闻到里头传来的味。


 乔小弟抓耳挠腮地坐在桂花树底下的桌子上做着他的数学题,头也没抬道:“洗了洗了,有些人就是这样,那衣服好些天没洗,我们柜子又不够,只能把衣服放在桌上。”


 放着放着,混着穿了呗!


 乔小弟本来觉得自己和姐姐姐夫一家比挺脏的,可和知青院里有些男同志比,他真真算个干净卫生的人!


 反正他就受不了衣服混着穿,穿几天后大家一起把衣服扛到河里去洗的行为。


 这样脏到啥程度?


 脏到每次洗衣服都得用掉小半块的肥皂,门前的一条小河都得飘着黑沫子!


 乔茗茗嘴角抽抽:“怪不得项琪他总想搬出去住。”


 就是被那一屋子的男生气的。


 让这位就跟知青院里的大家长一样,大家舍不得他,他的责任心也重,把知青院里的人都当成兄弟姐妹了。每回气急了想搬出去,气消了就把这事抛到脑后。


 宁渝挺爱跟这种人相处的,他总说:“我是成为不了项琪这种人,但却不妨碍我喜欢和他这种人打交道。”


 聪明,却又忠义。


 蝉鸣阵阵,吵得正在做题目的乔小弟愈加心烦。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我怎么跑到哪儿都避不了这鬼叫声!”


 在知青院里能听见,来到姐姐家这儿还能听见。


 乔茗茗把被套泡下去准备等宁渝回来一起洗:“夏天嘛,避免不了的。”


 不过今年的知了是多了点,乔茗茗琢磨着晚上要不要找几个网兜都去摸知了。


 别瞧这东西长的难看,但是过油一炸,撒上孜然辣椒面,那味儿简直绝了。


 乔小弟眼珠子转啊转,放下笔:“姐,我今晚来和衡衡睡。”


 屁!你就是也想摸知了猴!


 乔茗茗搓洗完枕头套,拧干朝着他一甩:“做你的题目去吧,乔为家你要是没做出来小心你的皮!”


 你姐我和你姐夫前几天晚上挤出时间来给你讲题目,能别让我们这时间花得没价值吗?


 乔茗茗有时候真觉得有那时间还不如去喂猪好。人家舅爷那猪也不知道咋喂的,竟然自个儿琢磨出猪饲料,这种猪饲料吃了后猪的体重蹭蹭往上涨。


 她上辈子压根没喂过猪,从前觉得猪一天能长一斤半的肉都算顶天了,谁能想到在舅爷手里那几头肥猪一天能长近两斤。


 给猪喂一顿,人家的肉立刻就贴在身上,那效果是能显现出来的。


 不像小弟,砸多少时间进去,好像都是个无底洞。


 不过学习苦就苦在这里,花时间却看不到进步是常有的事儿。


 总说庄稼活比学习苦也是不对的,乔茗茗这种经历过高三冲刺的人最能体会。现在再让她选,她宁愿去秋收也不愿意重回高三一百天冲刺。


 所以只能一直花时间,不停花时间,以图谋用量变达到质变。


 乔茗茗深知乔小弟这岁数的孩子对这方面还没有太深的认知,他这岁数在几十年后就是高中生,心性跳脱,没人逼着不行。


 于是又抬了抬手,乔小弟缩缩脖子,耷拉着脸再次低头,咬着手指看题目。


 语文他憋憋能憋出来,数学题他咋憋嘛,咋憋都憋不出来。


 下午,乔茗茗又去了趟龙虎窟看山葵。


 等到回来时已经下午三点钟,宁渝今天回来得格外早,她到家时宁渝也在家。


 宁渝抱着闺女,指了指竹筐里的木薯:“刚刚在山上挖来的,老师那边分去一半,咱们这边也有一半。你不是说想吃木薯煮的汤吗,这够吃上十天半个月的了。”


 乔茗茗眼睛一亮:“这玩意儿滑溜溜的,做完汤后拌饭最好吃了。”


 奶茶的很多小料用的就是这玩意儿,但乔茗茗最喜欢的还是直接拿来做汤。


 “我记得家里有点肉,切成肉末加上香菇,再把木薯给磨成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


 当然了木薯很多,光做汤肯定吃不完,也不可能连着吃上十天半个月。


 宁渝:“那就做木薯饼吧,这玩意好吃,如果不够我改明了再去山上找找。”


 夫妻俩说着话,聊着聊着就聊到晚上要去摸知了猴的事儿。


 就在此时,村口有人骑着自行车悠悠地朝着村子而来。


 正在挖水渠的村民们定睛一看,是小宋。


 “小宋来啦,这次是谁的信啊?”


 田埂边上有人笑笑问。


 小宋挥挥手:“凤英婶子家的,还有宁渝哥家的。”


 “呦!是凤英她儿子寄信来了吧?”


 “宁渝的信,肯定是首都来的信!”


 田埂上的人纷纷道,然后大家就注意到自行车的后头还有一个人。


 谁呢?


 正想问呢,就见小宋骑着自行车已经走远了。


 有人嘀咕:“瞧着怎么像那个董老三?”


 “这人来咱村干啥?”


 “董老三也是可惜了,他家那榨油坊还在,他就是少爷命。”


 “啥少爷不少爷的,他这性子身份越高没准闯的祸越大。前几年把人腿打断了,不仅把家底都掏空了赔人家,还搞得自己有家不能回,工作也不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