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二章全明星阵容与被囚禁的双胞胎

    蜀郡。
 

    昌平君望着漫山遍野即将成熟的粮食,稍稍松了一口气。
 

    经过了范目那么一搞,昌平君是真的缺粮缺怕了,如今粮食即将成熟,他也可以放心征讨巴郡了。
 

    这次,他要用漂亮的战绩向所有人表明,他可不是废物点心。
 

    他也可以成为一代名将的
 

    这一夜,昌平君做了一个好梦。
 

    梦里,他横刀立马,不仅拿下了巴城,还一路拿下了巫郡、夺回了黔中郡,并在郢都之战中大放光彩。
 

    他甚至梦到了记忆中已经模糊了容颜的楚考烈王,梦到了自己在郢都加冕。
 

    楚考烈王在大决战之前也给他写过一封信,并送给他了一个信物王玺。
 

    楚考烈王的信与其说是信,倒不如说是诏书,主要内容是告诉他,必要时他继承楚国的王位是完全合法的,因为他可是楚考烈王的长子啊
 

    其实,同样的诏书楚考烈王其实准备了好几份,楚考烈王的几個未成年的儿子还有几个以及成年的王族,都人手一份,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但昌平君不知道啊
 

    他还以为他的那个把他抛弃了的父亲把他当成了唯一,当成了楚国最后的希望呢
 

    昌平君的心情有些复杂。
 

    春秋战国时代,很多国家都喜欢扶植别国的公子当国君乃至复国,像超长待机的秦昭襄王,如果没有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不一定能够上位;像是燕国的子之之乱,也是赵武灵王武力护送公子职回燕国登基,燕国才得以存续。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王子复仇记。
 

    昌平君也梦到自己成功复仇了。
 

    他梦到自己登基之后,一路东进,所向披靡,灭掉虞国,重建楚国社稷,并把项燕千刀万剐,报了楚考烈王被鞭尸的血仇
 

    “寡人真是”
 

    梦里,昌平君嘴角上扬,正要夸耀自己再造楚国的功绩,却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昌平君,昌平君,快醒醒,事急矣”
 

    呼唤的声音越来越急促。
 

    “竟敢称呼寡人昌平君,大胆等等”
 

    昌平君一个机灵坐了起来,看到了一脸焦急的田光。
 

    历史上的田光,是燕国的豪侠,参与了荆轲刺秦王的谋划。
 

    因为谋划时太子丹说了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觉得太子丹不信任他,于是在引荐了荆轲之后便自杀了。
 

    这是一个以生命践行春秋大义的侠士。
 

    这个时空的田光,倒是更像秦时明月里的田光,目前还不是农家的侠魁,而只是农家六堂之一的魁隗堂的堂主,在董璜睡服华阳太后之前,华阳太后曾把神农令给了昌平君,昌平君就此和田光搭上了线,田光被昌平君的风度所折服,便一直待在田光的身边。
 

    “怎么回事”
 

    看着焦急的田光,昌平君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昌平君很了解田光,他确信田光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如果不是情况真的紧急,他不至于急成这个样子。
 

    “火、火、着火了”
 

    田光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此时的田光还年轻,养气的功夫还不过关。
 

    “什么着火了”
 

    昌平君心里一突,看向窗外,窗外的远方,似乎隐隐有红彤彤的火光浮现。
 

    “稻田着火了,无数稻田着火了,漫山遍野都着火了”
 

    田光的眼中蕴含着惊恐与愤怒。
 

    作为农家的一员,田光信奉民以食为天,这种大规模烧毁粮食的行为,在田光看来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又因为作为昌平君的心腹幕僚,知道很多秘密的田光也很清楚这么多稻田着火意味着什么
 

    情况真的危急了。
 

    “什么”
 

    昌平君一下子站了起来,抓住了田光的肩膀,神情狰狞犹如困兽“你再说一遍”
 

    说完,不待田光回答,昌平君就飞也似的跑了出去,一路飞奔到城楼上。
 

    上了城楼的昌平君举目望去,四面八方都是火光。
 

    “虞贼,我与你们誓不两立”
 

    昌平君大恨
 

    “虞贼,我农家与你们誓不两立”
 

    田光也握紧了拳头。
 

    一个如此不爱惜百姓的势力,绝对不是明主,绝对是农家的敌人
 

    农家决不允许这样的邪恶势力继续残害百姓
 

    只可惜我不是侠魁,否则我一定劝说农家与虞国斗争到底
 

    田光暗暗下定了决心。
 

    虞国对于秦国的攻击当然是早有预谋。
 

    在水稻即将收获的时候,一个又一个长相丑陋如同鲨鱼化的干柿鬼鲛一般的鲛鲨,利用水陆双栖积年累月在水中也不用换气或者上岸的优势,顺着大江一路逆流而上,而后入青衣水、岷江。
 

    而后,这些鲛鲨十条一组,迅速分散在成都平原的青衣水、岷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重点关照拥有都江堰的岷江。
 

    他们在约定的日期,于夜间从江中爬出,找准上风向的位置,开始放火;放火之后也不恋战,立刻跳回水网之中,直奔下一处放火地点。
 

    一夜之间,成都平原的主要粮仓,处处都是稻米的焦香味。
 

    偶尔还有爆米花与烤野味的味道。
 

    虽然秦国军民积极灭火,但是有些火一旦烧起了可就不好灭了,只是区区一个晚上,成都平原的粮食就被烧了起码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新的流言在蜀郡开始流传昌平君是为了养寇自重割据巴蜀,这才故意放了一把火,为的就是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去打虞军,为的就是有充足的时间和手下士兵建立感情为的就是日后割据巴蜀
 

    总之,一切都是昌平君的阴谋
 

    总之,一切都是昌平君的错
 

    偏偏大部分蜀人都愿意相信这个鬼话。
 

    一来,蜀人不愿意相信远在巴城的虞人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一夜之间在成都平原遍地开花放火;
 

    二来,他们听说虞人是太阳神鸟图腾,这个图腾跟蜀人的很像,比起作为征服者的秦人,他们更愿意相信虞人才是自己人至少是好人。
 

    这就像是老人有两个孩子,在身边整天伺候的,往往会被各种嫌弃;在远方常年来不了一次的,反而被当成大孝子。
 

    人性就是如此。
 

    甚至就连秦军的将士,看向昌平君的目光也别有味道。
 

    别看秦国高层楚系很强大,但是秦国的中下层对这些楚人可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有些敌视谁知道你们这些外国人有没有别的想法你们这些居心叵测的外国人凭什么占据高位,抢了我们秦人的位置
 

    全军上下的怀疑,这可把昌平君给气到了,偏偏他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仅如此,他还得想办法去抚慰百姓,着手抢收救灾。
 

    如此一来,对大虞的战事不可避免的拖延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可昌平君缺的就是粮草。
 

    别看成都平原只是毁了三分之一的粮食,但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抛去百姓的口粮后还能够剩下多少
 

    百姓可比士兵要多得多。
 

    烧掉的三分之一,几乎就是昌平君大军计划中行军作战的军粮数。
 

    昌平君很无奈。
 

    在战和之间,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昌平君这边的情况自然不可能第一时间传到王翦那边,所以王翦还是按照约定出兵了。
 

    在休养生息的这段时间里,王翦又灭了宕渠附近的两个巴王。不过,在虞军的骚扰下,王翦的粮食都没种出多少来,粮食主要靠秦国从关中转运到汉中再转运到宕渠。
 

    漫长的粮道对于秦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然有战争代行者献上了独轮车之类,但是如此漫长的粮道,且为了安全还会要不少人护送,直接导致粮食的消耗大增,十石粮食从关中出发运到宕渠,剩下不到三石。
 

    王翦都想上书先不要在巴蜀开战了,而是集中全力打赢郢都之战。
 

    只要打赢了郢都之战,以郢都的位置,训练一部分水军,找个机会铁索横江,随时都能够把虞军截死在巴城到西陵一线,秦军主力也就有机会过江。只要过了江,虞军就完了
 

    这个时代,水军可以逞一时之威,但真正决定国运的,还都是强大的军阵陆军。
 

    只是,王翦是懂政治的,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上书,否则不仅得罪了昌平君,一旦郢都之战失利或者巴蜀失利,责任都会落在他的身上。
 

    王翦能做的,只有打好这一仗。
 

    利用大军都在抢收的机会,王翦再次示敌以弱,看似大军出去抢收,实则准备了一支精兵,出其不意,在叛徒的指引下,击灭了宕渠的第四个巴王。
 

    至此,算上范目的父亲,王翦已经杀了五个巴王,宕渠到垫江一线的巴人都被杀怕了,要么选择臣服,要么逃到虞军的控制区,要么逃到更远的深山。
 

    这几个巴王的人头和数千巴人俘虏,被王翦打包送往了咸阳。
 

    王翦搞了一出献俘。
 

    王翦知道,秦国现在需要这么一个献俘。
 

    秦国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军心士气,一手提拔他的秦王更需要他干出点成绩来以维持君王的颜面。
 

    果然,秦国君臣在接受了王翦送来的俘虏和人头后,都是大悦。咸阳城的百姓看到这么多的俘虏也是张灯结彩,欢天喜地。
 

    不知道的还以为秦国又开疆拓土了呢
 

    百姓其实最好骗。
 

    不过,消灭了这些巴王,并不能够改变王翦军的困局。
 

    王翦的兵力说多不多说少,宕渠水倒是暂时有了布置,不太担心虞军从水路进攻,但消失的王平所部,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不把他找出来,王翦心中总觉得不安定。
 

    有这么一支神出鬼没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隐藏在暗处,实在是太可怕了,一日不把他除掉,秦军的运粮部队就得配置大量的护卫军团,这极大的加重了秦国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