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三百二十九章风!风!风!

    当甘宁小心翼翼的派兵占领了空无一人、城防设施被秦人毁了大半的南安城的时候,岳飞所部已经在武阳城大快朵颐了。
 

    直到此时秦人都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们没有想明白,虞军按理说连南安都没过啊,怎么绕到秦军后方,以并不算突出的兵力优势,把秦军的一支大半都是锐士的精锐部队给歼灭了
 

    歼灭了之后这支部队还不歇歇,竟然胆大包天的来诈城,还成功了。
 

    这波操作,切切实实震惊了秦人。
 

    当然,最震惊的还是那些秦锐士,他们发现,这些虞人很大一部分的个体战斗力已经不下于他们了,有的格斗技巧甚至还要强于他们。
 

    秦锐士们搞不明白,虞人的军队什么时候都这么强了
 

    从之前完全不敢与秦军正面作战,到主动出击强力奔袭,这才几年啊
 

    敏锐的秦人已经意识到,虞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虞人。但是他们却没法把情报传递出去。
 

    占据武阳城后,大虞军虽然疲惫,但却各个士气高涨,信心爆棚的杨再兴甚至提出了渡河奇袭对面秦军的想法,但却被岳飞拒绝了。
 

    通过审问俘虏,岳飞已经得知,对面的秦军起码有一万秦锐士和三万大军,且不确定对方有没有收到消息,在这种情况下,他这点儿疲军过去,偷袭成功还好,一個不小心就要全军覆没了。
 

    岳飞从来不敢轻视秦锐士,哪怕他已经两次击败过秦锐士,但他也很清楚,这两次都是用计,都没有让秦锐士发挥出军阵优势,且领兵的都是无名之辈如果领兵的是王翦呢
 

    轻敌向来是兵家大忌。
 

    不仅如此,不要忘了,秦军的水军可没有全军覆没呢万一在渡河时遇到秦军的水师,也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这种仗没必要打。
 

    军事可以冒险,但不能一直冒险。
 

    真正的大将,必须要能够判断出什么时候该冒险,什么时候该稳妥,什么时候该堂堂正正。
 

    岳飞命令大军在武阳城修整,同时看管俘虏修缮道路、并大量征集各类家禽家畜,准备好劳军。
 

    当十天后董璜主力到达武阳城的时候,全军得以饱食酒肉。被压榨的疲惫无比的秦军俘虏也没有搞事的,不过,对于动不动就屠杀、坑杀敌人的秦军而言,能够保住命就很不错,苦点儿累点儿反而不算什么。
 

    董璜对于岳飞的表现很满意,贾诩等人也向岳飞投以赞许的目光。
 

    岳飞用他一连串的胜利,证明了他的大将之才。
 

    在武阳稍作休整之后,董璜亲率大军再次出征。
 

    这次,大虞军主力终于下船,董璜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了广都。
 

    广都,又称都广,曾经是古蜀国的首都。
 

    蜀王本纪言“蜀王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都广位居都广之野的中心地带,是古蜀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天府之国”农业中心地区。
 

    同时,也是昌平君选好的战场。
 

    按照昌平君的想法,本来应该是不断诱敌深入、步步骚扰,让虞军成为疲军、骄兵之后,再在都广之野这块最适合发挥秦军军阵优势的地方,与虞军决战。
 

    不过,事情具体执行起来的时候,与昌平君的设想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在昌平君的设想中,经过秦军步步为营的阻击、漫长的补给线和漫长行军的拖累以及蛮人的不断骚扰,虞军到达南安的时候,应该已经十二月了,到时候已经是枯水中的枯水了,河道狭窄,大船难以行驶、掉头,刚好给秦军水军火攻的机会说不定一把火攻能够连虞军的主力一并烧没了。
 

    就算是没烧没,虞军也会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粮草补给势必出现大问题,到时候虞军只有两条路,一是沿漫长的河谷平原、山地、丘陵撤军,但几十万大军想要撤退,哪有那么容易
 

    昌平君有信心将虞军咬死。
 

    第二条路则是虞军孤注一掷进入都广之野,与秦军决一死战,到时候昌平君也可以先运用白起长平之战的战法,最后一举打败虞军。
 

    昌平君的战略构想和部署并没有问题。
 

    但谁能想到,虞军十月就到了南安,并且神不知鬼不觉的奇袭秦军水师大营,让昌平君的水师直接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火攻之计也无法实施,昌平君只能够命令军队撤退。
 

    然而,大胆的虞军竟然神速奔袭,抢在秦军前面在秦军的地盘而上设伏,直接将昌平君部署在江水东岸的军队覆灭,并趁机夺去了武阳。
 

    整个过程中,虞军有如神助,而被秦军寄予厚望的蛮族却似乎没有给虞军造成一点儿骚扰。
 

    昌平君很想知道僰道等地的蛮子们究竟被灌了什么迷魂汤,也想知道奇袭水寨、伏击秦军并夺取武阳城的虞军究竟是什么来路。
 

    不管昌平君心中究竟有多少疑问,虞军终究是来了,比他预想的提前两个月到了南岸,提前三个月到了武阳。昌平君能做的,只有抓紧集中手中的兵力,以应对虞军。
 

    结果昌平君一盘算手中的兵力,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他手中只有三万锐士和十二万精锐军团了。
 

    有一万锐士和三万精锐被岳飞吃了,还有三万精锐在白竭、羌廆手中,剩下的两万以及他招募的蛮人士兵,则被他交给田光率领,埋伏在了僰道等地,准备骚扰虞军乃至断虞军后路。
 

    昌平君所不知道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田光所部,都没用大虞军出手,就被蛮人们通过在酒水中下毒、夜晚偷袭等方式,给放倒了,田光仅以身免,逃入了大山之中,仗着农家弟子擅长识别药物的优势,勉强在深山中躲藏了起来,正在艰难养伤呢。
 

    手中只有这点兵,昌平君难免心中发慌。
 

    虽然按照秦人对于虞国的战力计算,在正面战场上,他的这些部队起码能够打赢五十万虞军,优势很大,但从岳飞所部全力奔袭连战连捷来看,其精锐程度就算是比不上秦军锐士,也相去不远了。
 

    如果这样的部队再多一些,秦军恐怕真的要危险了。
 

    这种时候,昌平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副作用显现出来了。
 

    他竟然有些害怕了。
 

    董璜军大军都要逼过来了,他竟然开始犹豫究竟是要在都广决战还是退守成都。
 

    成都是个坚城。这个时代的成都,由张仪和司马错两次筑了两座城池。
 

    东周慎王四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两座城池互为犄角,又有河流相护,十分坚固且安全。
 

    但昌平君又害怕如果就这么退守成都的话,他原先定下的诱敌深入之策就真的变成了畏敌如虎不敢进攻了,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是极为巨大的。
 

    昌平君很是纠结。
 

    主帅的纠结也可以理解为进退失据。
 

    将为兵之胆,昌平君的进退失据很快影响了整个秦军。
 

    之前秦军连战连败近乎放弃了二分之一的蜀地,尽管那些地方多是蜀人、蛮人所居,但也是大秦的土地啊,诱敌深入示敌以弱和畏敌如虎不战而逃,可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
 

    关键时刻,还是几员参加过多次大战乃至参加过长平之战的老将点醒了他。
 

    “昌平君,为将者最忌迟疑,将军若要战,当直接率军在都广之野列阵,堂堂正正决战即可;若要退守成都,也要早日坚壁清野,集中兵力于成都,守好成都两城以及绵竹关,与之对峙,静候时机,切不可犹豫啊”
 

    “昌平君若是犹豫,迟早军心尽失啊。”
 

    老将夏侯法忍不住劝道。
 

    夏侯姓源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人。夏侯家族入秦百余年,世代为将,夏侯法曾跟随过白起作战,是昌平君麾下锐士的统帅。
 

    夏侯法说完之后,其他将领也纷纷劝谏。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秦军将领的总体素质是真的高,别看日后威震天下的王翦还没有成为完全体,但是白起的遗泽却没有用光,高层中层基层将官都不存在断档的情况,昌平君麾下的大将们,都拥有扎实的为将基本功和一定的战略眼光。
 

    当他们不再轻视虞军,而是把虞军当成赵楚那样的对手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也被全面激发出来。
 

    “朕知道了”
 

    昌平君点点头。
 

    昌平君是一个聪明人,钻完牛角尖后立马明白了形势的紧迫性。
 

    “那就战吧”
 

    昌平君下定了决心。
 

    比起防守战,秦军其实更擅长进攻战,且秦国的锐士车阵,只有在进攻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传我将领,今天犒劳三军,明日出城前往都广之野扎营列阵,与虞军决战”
 

    昌平君手握剑柄,严肃的下达了军令。
 

    “诺”
 

    早就憋了一股气的众将领命。
 

    当秦军在做最后的战争动员的时候,兴致颇浓的董璜却在听有关都广之野的传说。
 

    贾诩捻着胡子笑眯眯的说道“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又有传说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后苏。其半鱼在其间。”
 

    “后稷”
 

    董璜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后稷为黄帝玄孙,帝喾ku四声嫡长子,其母为帝喾元妃,出身炎帝世系的姜嫄。帝喾在神话中疑似又被称为帝俊夋,qun一声。
 

    后稷被尊为稷王、农神、耕神、谷神。是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尧舜之相,司农之神。也是大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后稷还是周王朝姬姓的祖先;后稷的庶母弟契则是商王朝子姓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