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风 作品

080(一更) 献俘大典与宏愿

    这是洛阳的门户。
 

    苏定方已经历过两次长安的献俘, 一次是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一次是铁勒的都曼,却还是第一次在洛阳上呈战败国的俘虏。
 

    洛阳自被指为东都还没有几年时间, 李唐的祖宗社庙也都不在此地, 这让历来遵循周礼章程的献俘看起来有些奇怪。
 

    但想到早前已传到他面前的消息, 苏定方又觉得, 这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更何况, 这出献俘礼的场面丝毫也不逊色于他此前参与过的那两场。
 

    定鼎门上的钟鼓,随着他与众士卒的列队而越发响亮。
 

    这扇门户的门楼与双阙本就特殊, 并无前后区分, 而是并列作一字。
 

    以至于当一列列北衙禁军出现在城墙、门楼、一字阙之上的时候,仿佛是另外一堵拱卫洛阳的城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为今日晴光所照的,何止是那门楼屋瓦, 还有禁军手中树立着的一只只长戟。
 

    也就是在此时, 城楼之上传来了一声拉长的高呼。
 

    “开定鼎门”
 

    徐徐开启的定鼎门之后, 屯营飞骑少有地出场在人前, 还尽数身着明光铠,骑乘宝马。
 

    在其前方领队的, 一位是阿史那道真, 一位则是作为宗室子弟代表出现在此地的韩王李元嘉。
 

    成为了迎接凯旋兵马的第一支队伍。
 

    作为与之相对应的一方,苏定方震声喝道“列队”
 

    昨夜他们已在附近的洛州府衙中经由了一番休整, 不至于因战事奔波而颓丧无力。
 

    现在正是他们该当展现出唐军风采的时候, 又怎能在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之下,做出任何一点懈怠的举动。
 

    被裹挟在其中的百济国主甚至有一瞬间在恐惧,他会不会被遵从那等古老的献俘典礼,在仪式之中被割掉耳朵。
 

    可在此时的队列中, 他显然没有任何一点反抗的余地。
 

    将士的锐气与数年征伐培养出的血气两相映照,让这洛阳城门里外已是一片肃然景象。
 

    他好像只是其中的一块小石子,无法在此时发出任何一点声响,只能看到鼓吹令、令旗手、歌工、乐工尽数骑马而来,在仪式指挥官员的引导下,立定在了城门之内。
 

    这条贯穿洛阳外郭门、皇城门、宫城门的长街,无论在哪一段都能叫做天街,正是应和了这面见天子之路。
 

    或许原本位于洛阳里坊之间的这一段,还达不到献礼的要求。
 

    可在武媚娘指挥着洛州官员对这条路快速翻修后,却绝不会让人在途经此路的时候还会去想,这条路比不上长安的朱雀大道。
 

    当苏定方缓缓策马,跟在乐工、飞骑以及旗手的后头踏上这条长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当他看到了道路两侧的人时更是如此。
 

    扶余义慈大概也是这样想的。
 

    在惶惑的情绪之中,他难以避免地朝着周遭东张西望,就瞧见了许多明显不属于唐人特征的面容。
 

    他们衣着光鲜,像是在这洛阳地界上从事着什么体面的工作,所以能有余暇,用格外好奇的表情看向了他们这些战败者。
 

    这样的目光,让人哪怕明知道那些西域势力也经由过大唐的毒打,依然在此时因落入围观的窘境而觉臊意上涌。
 

    洛阳的四方人员交汇,在这条长街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真正的洛阳人更是混在人群之中看热闹得起劲,组成了其中为数更多的看客。
 

    毕竟,在洛阳被起复为东都之前,他们哪里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他们恐怕也没法在贾敦颐这位洛州刺史病故之后,迎来另一位负责的长官。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刚在东都尚药局领了一碗驱寒的药汤,这才站定在这里。
 

    也不知道,到底是因这献俘景象的激动人心,还是因为驱寒汤药的药力发作,这才让他们的面色发出了潮红之色。
 

    又或者,这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另外的声音。
 

    桑宁举起了手中的信号旗。
 

    在这信号一节节传递下去到达尽头的那一刻,已被苏定方等人抛在后头的定鼎门上,忽然又传出了一道鼓声闷响。
 

    于此同时,鼓吹的乐队终于奏响了乐声。
 

    倘若有人能告诉扶余义慈的话他就会知道,那乐声正是破阵乐。
 

    他只能听到如同层叠浪涌的欢庆胜利之乐,在骤然之间将他吞没。
 

    这支并未以舞图变化方式展现的破阵乐,其中的气势一点不减,反而因其中确有凯旋的将军和被困的俘虏,而更有一种呼应之美。
 

    这让扶余义慈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行到的洛水之前。
 

    而如果说,洛阳百姓的围观是以一种人力的方式给他带来压迫感,那么当骑兵同行于洛水河桥之上,两侧阙楼与远处的皇城门拱卫而立,就是一种“九天阊阖开宫殿”的恢弘。
 

    洛水河桥因水陆法会而扎下的石桩,让这座桥梁在承载着骑兵渡河之时也未曾摇晃。
 

    让人只见冬日稍显平静的洛水,也仿佛是一道粼粼玉带,将这座东都守卫在中间。
 

    也将这些归来的将士们托举过河
 

    正在他们之中的最后一人度过最后一道河桥之时,在皇城门上传来了一声与定鼎门上相似的鼓响。
 

    随着鼓声大振,两列同样精锐的甲士自皇城之中缓缓行出,列队于侧。
 

    苏定方一眼就看见了这一次负责统领之人的模样,不由心头一跳。
 

    因为那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李勣。
 

    在昨日休憩之时他就被人告知,这次作为皇城门的端门其实承担的是太社门的作用。
 

    当他列队于前,合该由献官出迎。
 

    可“献官”这样一个引路之人由英国公担任的那一刻,作为被迎接的将领,苏定方无法不感到这场献俘大典中受到的重视。
 

    阿史那贺鲁被献至昭陵,是他对于先帝有了一个交代。
 

    而今日
 

    今日是如今的天子所给予的荣耀
 

    不,并不只是陛下。
 

    他既将这出献俘大典全权交托给皇后来办,那么能有此等隆重场面,让远征的将士有归来的荣光,也合该对皇后有一份感谢。
 

    他往前看去。
 

    皇城之内的天街两侧,早已是五步一人,旌旗飘动。
 

    甚至让人忘记了破阵乐声已在端门之前结束,只觉这两侧官舍林立的长街远远通向那则天门的所在之地。
 

    此时的那扇宫城门户虽然还有些模糊,但苏定方完全能想象得到,那上头会是什么画面。
 

    为了迎接远行归来的将士,皇帝也需筹备一番晨祝。
 

    赐福之酒、胙肉和黍稷饭都已在此时被礼官呈递于天子,算作是先行对于宗庙的告祭。
 

    那也是对献俘将士的尊重。
 

    想到这里,苏定方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了心中沸腾,在李勣的引导之下翻身下马。
 

    与他同步下马的,还有前头的领路仪仗与随同他一并抵达皇城之外的将士代表。
 

    在“邢国公率俘馘觐见”的高呼之中,苏定方又扶了扶头顶的盔甲,这才迈开了向内走出的步伐。
 

    在这一次的天街两侧,他看到了众多熟悉的面容。
 

    也有一部分他觉得该当出现在此地的人,并没有在这里。
 

    但在缓步向前的齐整脚步中,他是无法继续去想此事的。
 

    只因他已听到了在两侧响起的唱词祝祷。
 

    这取代了破阵乐的声音乃是庆和之词,似乎此前并未听到过,应当是为了这一出献俘而专门写下的。
 

    齐唱的乐官之中似乎有不少女官,却丝毫不见宫闱内苑之气,反而因为那乐音高亢而回荡在皇城之内,分明有一番穷极浩宇的巍然。
 

    他也听到了陆续散开的引路队伍站定的声音。
 

    哪怕此前他们不曾在洛阳天街之中从事过这样的迎接礼节,也并不妨碍他们的动作停止得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