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干扣面 作品

第165章 我是姜鹿溪的狗

    第165章 我是姜鹿溪的狗
 

    程行正想继续去讲。
 

    郑华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对着程行道“在下面讲听到的人太少了,上台给大家重新讲讲。”
 

    程行没想到老班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本来他只是想将这些讲给姜鹿溪听的。
 

    因为这的确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知识点。
 

    程行上了台,将刚刚所讲的东南西北各个风向对应的季节又重新讲了一遍。
 

    他道“给这些风向和季节定规则的人不是古代的诗词文章,它和古代的阴阳五行有关,比如阴阳家以春夏秋冬代为四方,春东,夏南,秋西,北冬。四季与五行,八卦与八方,都早已经定好了风向和季节的关系。”
 

    “先秦典籍里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判断季节的鹖冠子,同样出自道家。”程行道“当然,扯远了,我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让大家知道,古代诗词文章里出现的风向所对应的季节,不是某个文人作者自己定的,而是自古就存在的。”
 

    “说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程行道“这句诗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相信大家也都学过。这句诗确实是一个易错题,对于一些语文成绩不够好,或者是说对于语文的诗词理解不够透彻,看到这句诗出现春风的第一时间就觉得这道题肯定是写春天的学生,那这道题肯定是错的。”
 

    对于11年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确实是个挺容易错的题,因为这道题在其后的几年考试里是出错最为严重的一道题。
 

    在13年的今日教育杂志里,它还成为了当时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甚至在央视的智力快车这档节目中,还出现过选手全都答错的场景。
 

    因此,这道题在后世就成为了公务员考试必考的经典题目。
 

    不过后面基本上老师都会去着重的讲这道题,错的人也就少了。
 

    前世程行印象深刻的就是张环当时参加徽州省的公基试题时,就栽在了差不多同样的题目上,当时题目考的是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写的属于同一季节的诗句。正确的答案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而张环偏偏选择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好家伙,跟孙莹一样。
 

    看到两个一样的春风想都没想就先选上了。
 

    他当时就差这一题没考上,别说多懊恼了。
 

    而台下的孙莹听到他这话时则是有些无语。
 

    程行这句话不就是在说她吗
 

    但是谁知道这个语文题里面有那么多弯弯绕。
 

    “当然,对于语文成绩很好的人来说,特别是对诗词理解特别高的,哪怕是不知道梨花就是雪,这一题也肯定不会错。”程行说完后笑道“但就怕有些人脑子太聪明了然后钻牛角尖认死理,认为这首诗第一句里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里的八月是中秋的时候,所以结合前后语境,把这句诗当成是秋天来看待。”
 

    “先不说人家考的就只是这一句,没有去考其它的句子,光是这首诗的名字,也不应该去猜测是秋天吧”
 

    程行笑道“所以聪明是好,但同学们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哦。”
 

    程行说完后向着姜鹿溪看了过去。
 

    而姜鹿溪看到程行看来,则是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程行笑了笑,继续说道“而且,哪怕是联想到了第一句。”
 

    程行在黑板上将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句诗写了上去。
 

    他道“就像我刚刚所讲的那样,大家看到这个北风没有,以后只要在诗词文章里见到北风,那么不用去想其它的,它描写的一定是冬天。”
 

    程行说完后扔下了手中的粉笔。
 

    郑华率先鼓起了掌。
 

    紧接着三班教室的大部分学生都跟着鼓起了掌来。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程行所说的知识点确实对他们受益匪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只要好好审题,他们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东风对应的是春天,南风对应的是夏天,西风对应的是秋天,北风对应的是冬天,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首诗,他们都是从其它地方判断描写冬天的,程行却从风的角度来另辟蹊径告诉了他们一个最简单去判断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方法。
 

    这个知识点对他们确实有用。
 

    以后再在诗词文章里看到这样带有风向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