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干扣面 作品

第206章 暖灯燃起

    第206章 暖灯燃起
 

    10年左右,安城小镇上的村子里,每个村的村长都要有些学识的,不用太高,但是高中文化是要有的,再过几年,甚至都不只是高中文化了,都得上过大学的了。
 

    到了16年的时候,国家下达通知。
 

    村长也不能称作村长,而是称呼为村主任。
 

    毕竟到了后面国家施行乡村振兴的时候,村主任是得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
 

    因此姜鹿溪他们村的村长赵国富是上过学读过书的。
 

    他的名字,也跟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有关。
 

    为了予以未来予以祖国最美好的期待和期盼。
 

    他们那些入了学堂,上了些学的孩子,名字大多都不是家人起的,家人都是文盲不识字,学名也就是大名便都让学校的老师帮忙起,而那个年代学校的老师,给起的名字都是这般,如国富,国强,振国,振业之类。
 

    属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段为国,当年被老师起的名字也是这般。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每个时代被赋予的特殊含义。
 

    比如程行的大伯,也就是爷爷的第一个儿子。
 

    身为家里的长子,当时爷爷给大伯起的小名,就叫革命。
 

    大伯的学名,也是程平帮忙起的,名叫程志国。
 

    那个时代的人,都想着长大成人能报效祖国。
 

    也都觉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好。
 

    这些年,赵国富对于姜鹿溪他们一家确实也颇为照顾,因为上过书,念过字,赵国富确实也很喜欢村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而在其中,姜鹿溪无疑是成绩最好的,也是每每跟其它村的村长提起时,能一脸骄傲的将姜鹿溪的成绩与人炫耀出去的。
 

    在程行那篇灯火出来的时候,赵国富很喜欢这篇文章,买了当期的那份报纸后,在家里接连看了好几遍,他很喜欢文章里的程平。
 

    因为在当年,赵国富的愿望,也是想去当一名教书先生。
 

    只是,他到底不是程平,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没有将这份职业坚持下去。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程平那样,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没有老师,也要一个人身兼数职,也要让村里的孩子去有书读。
 

    所以他很敬佩文章中的程平。
 

    喜欢一本书,自然就能认识这本书的作者。
 

    当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还在上高中,才十六七岁的时候。
 

    当时的赵国富别说多吃惊了。
 

    对于他们村的姜鹿溪,赵国富都已经觉得没有人比她更天才了。
 

    后来,安城大火后,赵国富就去买了一本。
 

    对于前半部大量描写安城乡土风情的内容,赵国富特别喜欢。
 

    因为程行笔下童年里的记忆,却是赵国富正值壮年的青春。
 

    虽是两个时代,但都踩着一片大地。
 

    只是一个是幼时孩童的记忆。
 

    一个是壮年踌躇满志的风景。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如赵国富,如陈实,都很喜欢安城的原因,它虽然是一部青春,但里面,却也有属于他们的许多青春。
 

    赵国富也没想到,这个原本以为只是姜鹿溪普通同学的人,竟然会是程行,原本他还想着等丧礼结束之后,自己找姜鹿溪说说,现在应该是学业为重,不能为了谈恋爱这种事情影响学业,等以后完成学业之后,想怎么谈恋爱都没事。
 

    但现在,显然不用再去提醒了。
 

    赵国富也起身给程行敬了杯酒。
 

    而对于赵国富这个村长,一直没有起身的程行,则是起身跟他喝了一杯。
 

    因为程行听姜鹿溪说过,赵国富对对他们一家颇为照顾的。
 

    以前村里的路上没有路灯,她上下学不好走,就是赵国富去提意见,把她上学路上的路灯给按好的。
 

    姜鹿溪敬完酒后也上桌吃了些饭。
 

    只是她还处在失去奶奶的悲伤之中,吃不进去多少饭菜。
 

    就只吃了几口菜,便没有再吃了。
 

    这些客人吃过午饭,便都相继离开了。
 

    村里的人又安慰了姜鹿溪几句,然后认识的说会话,喝了会儿茶,也都离开了。
 

    维持了三天的葬礼,到此就结束了。
 

    不过戏班子的人还没走,因为到了晚上,他们还有一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演出。
 

    从饭店里叫菜叫桌子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吃完饭后不需要自己收拾。
 

    那些饭店里的人自己就来把桌子盘子什么的收拾了。
 

    灵棚早在出殡的时候,就被曹大爷安排人手给拆除了。
 

    屋子里又恢复了宁静。
 

    甚至于比之前更要宁静。
 

    因为从今以后,这座屋子,就从两人变成一人了。
 

    以后,就只有姜鹿溪一个人住了。
 

    姜鹿溪将屋子跟院落打扫了一下。
 

    忙完这些之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下午三点了。
 

    程行给她倒了杯水。
 

    姜鹿溪小小地喝了一口。
 

    “谢谢。”姜鹿溪真挚的看着他道。
 

    这三天,程行帮着忙了不少。
 

    这些本该跟他无关的事,但他却很伤心。
 

    “我们之间,不用说这些。”程行道。
 

    “你算一下办这次葬礼花了多少钱,我去把钱拿来给你。”姜鹿溪道。
 

    这次葬礼,应该是花了不少钱的。
 

    饭菜都是很好的饭菜,怎么也是要三百一桌的。
 

    光是今天中午的五十桌,就得一万五了。
 

    再加上前两天合在一起的十二桌,这就得一万八千多了。
 

    还有棺材,烟酒,戏班子之类的,差不多得有两万五的。
 

    好的棺材得两千,请吹响的戏班子得两千。
 

    那么多烟酒也得好几千块的。
 

    “先记在账本上,等以后赚到钱了再还。”程行道。
 

    让她不还,她肯定是不乐意的。
 

    因此程行便想让她先记在账本上。
 

    至于以后,以后追到她,这些自然就不用还了。
 

    “不行的,这不是小钱,现在就得给你,而且我现在身上是有三万块钱的。”姜鹿溪道。
 

    她这一年多做家教,再加上之前剩下的一些补偿款,再加上奶奶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差不多正好三万块钱。
 

    “伱把这些钱给了我,你以后怎么办你还要上大学呢,难道以后不吃不穿了还是说,想要让我养着”程行问道。
 

    “啊”姜鹿溪闻言脸红了红,她道“怎么能让你养,不需要你养的。”
 

    她道“上大学还有一段时间呢,这次高考完之后能放很长的假期呢,足足有将近快三个月的时间,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我去打工,就能赚不少钱,就够以后的生活费了啊以后不会缺钱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