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49章 宋真宗赵恒(大章)

    第五位是唐玄宗,唐玄宗名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
 

    由于从小于危难中成长,更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他在登基大宝后,仁义治国,礼贤下士,赏罚分明,不滥用刑法,不包庇亲人,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意见,减轻百姓负担,减少税收,重视文化和科技,使得唐朝人才辈出。
 

    政治的清明导致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至天下富庶,在开元年间出现了空前的盛世景观。
 

    正是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们纷纷上书,请唐玄宗东至泰山封禅,李隆基在一番谦让之后也坦然接受,于开元13年到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
 

    大队人马到达泰山之西时,突然狂风大作,顿时队伍乱作一团,封禅使急忙打了圆场,才让众人安下心来。
 

    可是,不料到了晚上突然狂风又起,令李隆基不禁开始坐立不安,他虔诚的向上天祷告。
 

    或许是上天知道他为国为民,亦或者他的祷告起了作用,不再狂风大作,也顺利完成了封禅。
 

    第六位是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说到封禅的皇帝中,最不应封禅的当属他宋真宗。
 

    其余几位皇帝封禅都是有功绩在身,而他宋真宗却安守一隅,打不过辽国,驱除不了外辱,还签订了侮辱性的檀渊之盟。
 

    最令人不齿的是,赵恒竟然认为他做了一桩自傲的功绩,骄傲自得。
 

    然后有一位谄媚臣子向赵恒进言,让他举行封禅大礼,本就好大喜功的赵恒怎能不动心,于是欣然同意。
 

    赵恒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队伍便向泰山而去,经过17日的长途跋涉到达泰山,山下斋祭三日,登上泰山,完成祭天大礼后,第二日举行祭祀地神之礼,再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天的时间,在泰山举行了一连串的闹剧,而赵恒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的皇帝。
 

    正是由于宋真宗的不耻行为,让后世历代皇帝都不屑与之为伍,泰山封禅似乎成为了一个笑话。
 

    于是自赵恒之后,没有皇帝再举行封禅大典了。
 

    唐玄宗主要还是活太久,要是早点死的话,现在的评价绝对提升一大截
 

    以开元盛世来说李隆基完全够资格,可惜后期膨胀了
 

    此时是中国古代巅峰时刻,也是李隆基功绩巅峰的时刻
 

    宋朝就没有一个有资格上泰山封禅的,赵匡胤都不行,差太多了
 

    我只能说宋真宗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禅的水平,让泰山逼格一落千丈
 

    终于来了,泰山封禅的耻辱
 

    要不是封禅泰山被宋真宗搞臭了,后世洪武永乐等一代雄主也可封禅泰山
 

    秦始皇就是你小子搞得后代皇帝都不敢封禅的
 

    宋真宗家人们,让我把泰山封禅的档次给你们打下来
 

    泰山完了,这会是真完了,赵恒这崽种
 

    宋真宗总有人叽叽喳喳,拿我寻开心
 

    要不是宋真宗整了这個货,现在泰山上估计全是乾隆盖的章
 

    要是宋真宗一路打穿辽上京,那他确实可以泰山封禅,但可惜,他甚至连檀渊之盟都不敢亲自去签
 

    宋真宗才是最聪明的,他要是晚两天去封禅,泰山就成别人的地盘了
 

    宋真宗真是千古明君啊,知道封禅劳民伤财,自己去了以后的皇帝就不屑再去了,属于是造福后代了
 

    泰山家人们谁懂啊,下头的宋真宗
 

    宋真宗泰山封禅唯一受害人,朱元璋
 

    宋真宗封禅的时候据说朝廷大臣都差点笑死了
 

    大唐。
 

    李隆基朕就知道又要挨骂了,一介绍朕就说什么活太久,恨不得朕早死的。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倒是告诉朕啊,朕也好早点做准备啊,除了骂朕什么有用的信息都不说,这让朕怎么应对,朕岂不是白挨骂了
 

    尽管他早有心里准备,但看到后世人诅咒他早点死时。
 

    他还是破防了,整张脸十分难看,阴沉无比。
 

    任谁被辱骂早点死都会愤怒的,更何况他这个帝王。
 

    在平时,他身为大唐的皇帝,谁对他不恭恭敬敬的谁敢诅咒他早点死根本就没有人有这个胆子。
 

    可现在呢,这两天他已经不知道被后世人骂过多少次了。
 

    只要天幕上有关于他的介绍,他少不了要挨一顿骂。
 

    可骂就骂吧,你倒是告诉朕原因啊
 

    什么都不说,他都不知道后面到底出了什么变故,以至于后世人如此诅咒他。
 

    愤怒的同时,他心头阴云密布,有一丝恐惧在心头蔓延。
 

    就凭这么多后世人骂他,他大致也能猜得到一些原因。
 

    估计是他执政后期出现了重大错误,导致大唐帝国陷入危局,开元盛世急转直下,甚至很有可能出现全国动乱的局面。
 

    也只有这个可能性,才会使得后世人诅咒他早点死。
 

    可他怎么也想不通,如今开元盛世被天下臣民称赞,还有什么样的危机隐藏在暗中
 

    如今的大唐盛世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他完全没有发现隐藏在开元盛世表面下的暗流涌动。
 

    肯定是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而且还是很大的危机。
 

    他不禁低头深思,回忆平时有哪些疏漏的地方。
 

    可思考了半天,他也没有头绪。
 

    他此刻多么希望后世人能告诉他一些有用的信息,哪怕为此多挨几顿骂也心甘情愿。
 

    相比于解决大唐的危机,多骂骂他也就不算什么了。
 

    他抬起头看着天幕上关于泰山封禅的介绍。
 

    原先的历史中,他带领群臣去泰山封禅。
 

    但现在,这段历史将要改写了。
 

    因为他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去泰山封禅。
 

    之前他的确有想去泰山封禅的打算,并且再过不久就和大臣商议泰山封禅的相关事宜。
 

    毕竟他开创了大唐盛世,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一是此时的大唐有巨大的危机,他必须找出隐藏在暗中的危机并解决,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泰山封禅。
 

    二是大宋的宋真宗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禅的逼格,他要是去泰山封禅的话,心里多少有些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