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7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页)

 

    “船长见清军押走了自己的船员,随即联系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代理领事被打,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英国公使在查出亚罗号执照已经过期的情况下,认为清朝官员都很愚昧,应该不知道这一细节。”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要求叶名琛放还水手,向英国道歉,并处分当时登船搜查的清军水师总督。”
 

    “叶名琛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在命人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认为既然亚罗号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就不应再受英国法律的庇护,并且清军撕毁英国国旗一说也纯属捏造。”
 

    “因此叶名琛给出的最终回复,便是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可以放回一部分水手,但是拒绝道歉。”
 

    赵匡胤虽然这件事上清朝占了理,但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敌人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他看得很清楚,亚罗号事件的过错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船只的执照已经过期了,本就是英方有错在身,清朝扣押英方的船员也很正常。
 

    讲道理是这样的,但可惜的是,道理只存在实力相差无几的两个势力之间。
 

    此时英国的实力远超清朝,直接动用武力是最好的办法,怎么可能还跟清朝讲道理呢
 

    他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弱肉强食再正常不过。
 

    他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消灭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只因他的实力要比其他势力强大,自然不需要说些没用的废话,直接真刀真枪的干就行。
 

    “见叶名琛不道歉,英国人索性也不装了,当即出兵攻打广州。”
 

    “10月23日,英国海军越过虎门进犯广州。”
 

    “5天后,英军攻入广州城,并在对两广总督衙门进行一番劫掠后扬长而去。”
 

    “总督衙门被洗劫了,叶名琛岂不是被英军俘虏了”
 

    “并没有,叶名琛不是这一次被俘的,他当时不在总督衙门。”
 

    “英军攻城时,叶名琛无力抵抗,便只好求助于菩萨保佑。”
 

    “当英军洗劫两广总督衙门时,叶名琛正好跑去庙里上香,幸运逃过一劫。”
 

    “事后叶名琛见英军撤走,一面大呼万幸,感谢菩萨保佑。”
 

    “一面派人向朝廷报捷,说自己指挥得当打死打伤敌军七八百人,现已逼退英夷。”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总共打死打伤英军523人。”
 

    “如今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叶名琛就敢上报歼敌七八百人。”
 

    “这种严重注水的战报,哪个正常人会相信”
 

    “除非是傻子,而咸丰就正好是这个傻子。”
 

    “12月14日,咸丰皇帝收到奏折,他的第一反应是大喜。”
 

    “然后立马下诏,向叶名琛下达了一道在今天看来非常无语的圣旨。”
 

    “大致意思是说,不必追击,给英国人留点面子,咱是天朝上国,要有气度,大人不记小人过。”
 

    “地方官员打败仗却向上报捷,皇帝对实际情况不仅一无所知,反而还以大国之君自居,如此荒诞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强暴揍呢”
 

    朱元璋清朝都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敌人就攻下了广州城,洗劫了两广总督衙门。
 

    广州城也是一座大城池,保卫力量不低,可如此轻而易举的沦陷了,可见清朝军事实力那时候已经虚弱到了何种地步。
 

    更加离谱的是,一个封疆大吏明明打了败仗,却谎称大捷。
 

    由此可见,清朝晚期的官员已经烂到根里了。
 

    更为讽刺的是,堂堂一个皇帝被臣子蒙在鼓里,完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如此种种,无知自大的皇帝统治着大清帝国,帝国的覆灭也是早晚的事。
 

    清朝的遭遇不断的警醒着他,让他对欧洲诸国的防备心大增。
 

    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大明也会和欧洲诸国对上,切不可狂妄自大。
 

    “英国国会在经过一番争论后,决定向东亚增兵,扩大对清朝的战争规模。”
 

    “在英军的增援抵达之前,叶名琛见英军大半年没有动静,便又向皇帝邀功。”
 

    “说他大半年以来多次打击英夷,然后摧毁英夷多只轮船,击毙英夷无数,现在洋鬼子已经不敢来了。”
 

    “然而,当叶名琛还沉迷于自己构建的大捷幻境时,英军就伙同法军气势汹汹的杀到了广州。”
 

    “19世纪中叶的法国,如同英国的跟屁虫。”
 

    “之前英国要打击沙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兵30万,屁颠屁颠的跟着英国一起出兵。”
 

    “损失了95000人,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
 

    “如今英国要打清朝,法国又跟着一起出兵。”
 

    “不过英法联军打清朝用不着几十万大军,这一次英法联军只出动了5700人,但是仅仅5000多人对付清朝也足够了。”
 

    “攻城战打响后,五千多英法联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而菩萨这一次也没有再保佑叶名琛,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活捉,并被英军押解到了印度。”
 

    “事后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得知叶名琛被掳走,感觉莫名其妙。”
 

    “不是说洋鬼子被叶名琛打跑了吗”
 

    “不是说英夷法夷被叶名琛打得不敢再犯我大清了吗”
 

    “怎么突然之间广州就陷落了叶名琛就被俘虏了”
 

    “谁能告诉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十几天后,咸丰终于了解了真实情况,顿感上当受骗,随之震怒下旨罢免叶名琛,剥夺一切荣誉。”
 

    “叶名琛在得知咸丰对自己的处分后羞愧难当,最终于1859年客死他乡。”
 

    各朝古人不禁暗自惊呼,倒吸一口冷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才主播说英法联军只出动了五千多人,仅仅用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这让大家直呼不可思议,有些不敢相信敌人出动的兵力居然如此之少。
 

    攻下了广州,大家倒是没什么强烈的反应,真正让大家感到震惊是英法联军凭借这五千多人攻破了京城。
 

    大家知道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还以为英法联军有十多万人。
 

    即便没有十多万人,最少也要有数万人吧,万万没想到才数千人就攻破了京城。
 

    要知道京城可是大清帝国的都城,是清朝最重要的地方,重兵保护是一定的。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京城,却被敌人用了五千兵力就攻破了,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直到这一刻,各朝古人才深刻感受到了英法联军实力的强大。
 

    “叶名琛的遭遇可谓是清王朝的缩影,若以传统士大夫的标准来看。”
 

    “叶名琛的素质并不算差,他善于理财,知人善任,被英军俘虏后仍不失气节,始终不投降。”
 

    “他如果早生几百年也算是一代名臣,但是在晚清他只能算个丑角。”
 

    “清朝也是如此,若以古代王朝的标准来看,清朝统治者算是把专制统治的那一套玩明白了,算得上是历朝历代之集大成者。”
 

    “但很可惜碰上了西方列强,清朝就什么都不是了,这种反差表现只能说是时代变了。”
 

    “当清朝的统治者墨守成规,在旧赛道上庆祝胜利时,同时期的西方已经进入了一个新赛道。”
 

    “这种错位发展就好比清末的一个读书人,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正信心满满的准备参加科举,考个状元功名时。”
 

    “却发现朝廷把科举废了,不考四书五经,改考数理化了。”
 

    “英法联军拿下广州后,派代表到上海向两江东督何桂清发出照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坐等咸丰派人来谈判。”
 

    “但英法代表等了好几天,只等来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州的回复。”
 

    “见清政府不想谈判,英法联军随即北上天津,准备直接找咸丰谈判。”
 

    “1858年4月,英法两国公使率军舰来到大沽口外。”
 

    “与此同时,沙俄和美国公使也乘坐着本国军舰与英法联军汇合,准备趁火打劫。”
 

    “当然趁火打劫是我们的说法,按照美俄公使的说辞,他们是来充当调停人的。”
 

    雍正是啊时代变了,大清不能再墨守成规了,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历史的悲剧。
 

    要说谁的心情最复杂,就属他了。
 

    他从父皇手里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江山,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大清慢慢好转。
 

    现如今改革非常成功,大清的国力蒸蒸日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进行。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他一手把大清帝国带到了最巅峰。
 

    可还没等他松口气,就得知了清朝晚期被英法联军轻而易举的碾压。
 

    这让他心里极不好受,他辛苦努力一辈子,使得大清国力急剧飙升,这一切仿佛成了一个笑话一般。
 

    不过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他知道必须要改变了,否则迟早有一天西方诸国会打过来。
 

    “4月20,负责调解的美国使者向咸丰呈上了一封时任美国总统的亲笔信。”
 

    “信的原文是英语,使者知道咸丰看不懂,就事先翻译成了中文。”
 

    “信的开头是这样说的,朕选拔贤能志士,姓列,名威廉,任亚美利加合众国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之任。”
 

    “咸丰见信后,还没往下看,只看到开头的朕字就勃然大怒。”
 

    “蛮夷国王竟敢自称朕,实属夜郎自大,气死了,不谈了,开打。”
 

    “直隶总督,直隶提督,天津镇总兵,山海关都统,通通到天津大沽口抵御敌人。”
 

    “见咸丰不想谈判,原本也不想谈判的英法联军随即开始备战。”
 

    “1858年5月20日上午10点,战斗打响,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天津大沽口炮台。”
 

    “得知大沽口炮台陷落后,咸丰的态度立马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随即任命东阁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两人奉召离京后,咸丰担心他们没有外交经验,会被英法谈判代表拿捏,便又任命当年签订南京条约的齐英为副使一同去天津谈判。”
 

    “在被咸丰征召之前,齐英因为朝堂争斗,被咸丰下旨革职圈禁。”
 

    “这次被重新启用,齐英很高兴,大呼自己翻身了。”
 

    “然而齐英还没有高兴太久,英国代表便给了他一记棒喝。”
 

    “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了大量档案文件。”
 

    “英军发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齐英多次欺上瞒下,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并没有如实向道光皇帝禀报英国的谈判要求。”
 

    “因此当齐英乘兴而来时,直接吃了闭门羹,英国代表表示拒绝与其谈判。”
 

    “见事败露,齐英惶惶不可终日。”
 

    “不久后,咸丰也知道了这件事,便下旨赐死了此时清廷中唯一富有谈判经验的齐英。”
 

    各朝古人对咸丰鄙夷不已,一点一国之主的样子都没有。
 

    敌人都打上门来了,怎么着也要把信看完,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内容吧。
 

    仅仅因为一个称呼问题就直接开战,未免也太儿戏了。
 

    更可笑的是,敌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攻破了天津。
 

    把那个硬气的咸丰一下子就打趴下了,不得不屈服,之前的硬气多少有些讽刺了。
 

    不过不用想也知道,哪怕是派人谈判,最后肯定也是谈判破裂了,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圆明园之劫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