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3章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2页)

 

    “光绪被康党所迷惑,这样下去,清王朝会失人心,将会亡国。”
 

    “慈禧重重的撂下一句话,你要是再坚持,小心你的帝位可就不保了。”
 

    “面对慈禧赤裸裸的威胁,光绪皇帝极受震动。”
 

    康有为变法的败局已经显露,是我没有考虑全面,以至于到了如今这地步。
 

    随着维新变法的推进,他越来越感受到想要借助光绪这个无权无势的皇帝来推进这场巨大的改革,简直是在白日做梦。
 

    他也是慢慢认识到实权是在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手中,而他们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人,还没有实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持他们进行变法。
 

    他现在有些后悔了,没有好好利用慈禧不反对变法的有利因素,反而走到了慈禧等守旧派的对立面。
 

    他的不成熟以及激进的变法内容,最终激怒了慈禧太后,引来了守旧派的强烈反抗。
 

    他不禁猜测,要是能考虑到顽固派的承受能力,稳切而不激进的话,改革或许会走向另一个结果。
 

    不过现在说这些太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不可挽回。
 

    “第二天光绪发布了一条极为沮丧的密诏,要求杨锐带出去。”
 

    “现在慈禧反对辞退旧官僚,如果变法实行下去,朕位可能不保,希望康有为他们出谋划策。”
 

    “此时京城已经开始疯传,康党预开议政殿,后与帝不相容。”
 

    “新旧势力已经是剑拔弩张,北京城硝烟弥漫。”
 

    “第二天,9月16日,光绪又向康有为发了两份诏书。”
 

    “一个明诏,让他速去上海督办官报,显然这是给慈禧看的。”
 

    “此时康有为自称收到第二个密诏,光绪向他解释了叫他去上海办报的原因,有不得已的苦衷,爱惜身体,将来为朕效力,朕有厚望。”
 

    “收到皇帝密诏的康有为痛哭流涕,并准备开始行动了。”
 

    “康有为等人经过商议,既然圣上帝位不保,有两种方案可以挽回局势。”
 

    “一是求助于日英帝国主义,二是武装政变干掉慈禧太后。”
 

    “这时维新派的目光锁定在了袁世凯,袁世凯曾经驻兵高丽,知道外国事情,和日本人打过交道。”
 

    “也曾加入康有为办的强学会,现在正在天津小站,训练的又是新式陆军,似是一个倾向改革的人。”
 

    “袁世凯与康有为等改良派也有过来往,并盛赞康有为有悲天悯人之心,经天纬地之才。”
 

    “康有为觉得拥有兵权可以救光绪的,就只有袁世凯一个人了。”
 

    袁世凯我一个前途大好的有志青年,才不愿意和维新派搅合在一起。
 

    一开始光绪皇帝要任用康有为变法,慈禧太后没有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他秉承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跟维新派接触。
 

    他倒也不是说支持变法,变法不变法的和他也没有关系,只要不侵犯他的利益就行。
 

    可随着光绪和慈禧的矛盾越来越大,他就再也没有和维新派走动了。
 

    毕竟一边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和不懂政治的康有为,一边是深谙政治斗争掌握实权的慈禧。
 

    既然光绪和慈禧闹矛盾,他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选择站队慈禧再正常不过。
 

    “9月16日和17日,在康党的上书要求之下,光绪接见了袁世凯。”
 

    “当时袁世凯还是荣禄的直接下属,光绪言明嘉奖袁世凯训练新军有功。”
 

    “并使袁世凯脱离荣禄,直接对光绪负责。”
 

    “此时似乎光绪还完全不知道康有为武装政变的意图,而康有为、梁启超听到消息,拍案叫绝。”
 

    “天子圣明,袁世凯现在必定是喜而图报,皇上是在给我们暗示,让武装政变继续下去。”
 

    “康有为、梁启超冒险决定一边向英国、日本求救,一边鼓动袁世凯。”
 

    “此时正值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以布衣身份来华,伊藤博文是推动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
 

    “而当时的东亚局势是日本和英国结盟对抗俄国,康有为的外交主张一直是连英国和日本来抗衡俄国。”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又是效仿日本,对伊藤博文是极致推崇。”
 

    “早有聘请伊藤博文为改革顾问之意,光绪也有此意,准备20日召见伊藤博文。”
 

    “听到此消息的保守派觉得时机已经到了,9月18日下午,后党成员上奏慈禧。”
 

    “言明康有为排斥老官僚,培植党羽。”
 

    “现在伊藤博文来京,将要专政权柄。”
 

    “后党官员言明祖宗所传之天下,将要拱手让人,慈禧听完震动。”
 

    “18日,光绪从颐和园回宫。”
 

    “当日下午,慈禧收到奏折,当即决定第二天回宫。”
 

    “就在慈禧决定回宫的当天,康有为的政变也开始了。”
 

    晚晴时期的老百姓听到光绪和康有为要聘请伊藤博文为改革顾问,瞬间一片哗然,纷纷斥责康有为勾结敌人。
 

    伊藤博文是谁,他们老百姓再清楚不过。
 

    完全可以说,伊藤博文就是大清国最大的敌人,是造成大清国屈辱的罪魁祸首。
 

    伊藤博文主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这才使得日本实力大增,发动了侵略中华的甲午战争。
 

    甚至于甲午战败之后,就是伊藤博文和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现在让中华遭受巨大耻辱的日本敌人堂而皇之的来到京城,还要被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聘请为改革顾问,一跃成为大清国的座上宾,这让他们老百姓如何能接受。
 

    “康有为拜见了伊藤博文,把光绪和慈禧的分歧说给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没有呼应,康有为明白,只说请伊藤博文设法劝说慈禧变法。”
 

    “那天夜里,本来反对信任袁世凯的谭嗣同,在康有为的坚持之下,带着必死的决心访问了袁世凯。”
 

    “如果杀荣禄围颐和园,你就是救皇上的第一功臣。”
 

    “袁世凯听完大惊失色,表面说道杀一个荣禄就像杀条狗一样。”
 

    “但是心里盘算自己的枪和火药都在荣禄那里,天津小战掌握的兵力只有7000人,京城数万兵。”
 

    “一边是年轻皇帝和没有实权、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
 

    “另一边是久经政治场,经历权力斗争洗礼的慈禧。”
 

    “袁世凯已经有了答案,但袁世凯并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
 

    “这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康有为同时发动。”
 

    “什么都不知道的光绪刚从颐和园回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了。”
 

    “9月19日凌晨,谭嗣同见完袁世凯回来。”
 

    “康有为已经知道策反袁世凯失败,大势已去。”
 

    “大家纷纷劝康有为走,加上光绪已命康有为离开北京,康有为决定次日清晨坐火车去天津。”
 

    “9月20日,光绪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借接见了伊藤博文,问了一些变法的问题。”
 

    “袁世凯也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往荣禄那里,急急忙忙的去把政变的事情报告给荣禄。”
 

    谭嗣同我就知道袁世凯不可信,不应该把希望放在袁世凯身上。
 

    他和袁世凯打过交道,隐约可以感受到袁世凯并不是真心推崇变法改革的,而只是客套话而已。
 

    袁世凯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并不是一个为了理想愿意为之奋斗的爱国人士。
 

    所以老师让他去策反袁世凯时,他就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守旧派有慈禧撑腰,像袁世凯这种人肯定会选择站在慈禧一边。
 

    可这时候已经山穷水尽了,掌握有兵权的袁世凯是政变成功的唯一希望,他这才冒着必死的决心去策反袁世凯。
 

    可如今看来,果然一切如他所料,袁世凯选择了告密。
 

    “9月21日,政变发动。”
 

    “慈禧说你的维新变法,我本来是答应的。”
 

    “但不料你昏庸糊涂,胆大妄为。”
 

    “你五岁入宫,我辛苦抚养成人,我没有一点对不起你。”
 

    “你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拨弄,像个木偶。”
 

    “随即光绪宣布,国事艰难,自己太劳累,太后做事一直尽善尽美,为了祖宗社稷,恳请太后训政。”
 

    “慈禧训政后,第一道明旨,捉拿康有为。”
 

    “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3天,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结束。”
 

    “9月21日,梁启超和谭嗣同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
 

    “求助日本和英国,设法营救光绪和康有为未果,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
 

    “9月22日,谭嗣同到日本使馆,梁启超劝说一同逃走。”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嗣同开始。”
 

    “并说,我去赴死,而你要继续活下去,现在康有为生死未卜,继续图将来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此时袁世凯的告密到达了慈禧那里,慈禧下旨捉拿谭嗣同,光绪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
 

    “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
 

    各朝的皇帝对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行为无不深深的动容,内心升起万分敬佩之情。
 

    明明有机会逃走,可却为了变法理想心甘情愿的选择赴死,这种精神令他们内心大受触动。
 

    朱棣谭嗣同这是想要用自己的热血唤醒国人对满清政府的不满啊
 

    他对谭嗣同深感佩服,这种大无畏的行为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谭嗣同的英勇就义不仅让各朝的统治者为之震撼,就连晚清时期的老百姓也是大为震动。
 

    尤其是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谭嗣同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明白了变法这条路在中国彻底走不通,唯有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华儿女。
 

    “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新政,除去京师大学堂之外,全部废除。”
 

    “整个中华帝国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随即被扑灭,中国人民又一次陷入了集体迷茫。”
 

    “民族危机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在加深,中国到底将要往何处去。”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很多解释,因为康有为的政策太过于激进,政治经验不丰富,又太过于狂妄,到处树敌。”
 

    “也因为光绪皇帝太过于年轻,没有权利,当然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然而根本上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救国尝试的失败。”
 

    “康有为主张民权,本质上主张的并非中国劳动人民的权利,仅仅是部分知识分子的参政权。”
 

    “康有为和广大中国人民是脱节的,羸弱的刚萌芽的资产阶级没有力量,只能到处向各种势力妥协,到处卑躬屈膝。”
 

    “和帝党的合作是向封建地主妥协,想引入伊藤博文是向帝国主义妥协。”
 

    “在封建顽固派势力的百般阻挠面前,终究不堪一击。”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大大启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权观念广泛传播,封建皇帝的权威发生了动摇。”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共和革命之说开始取代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神情很复杂。
 

    中华民族遭逢大难,他们知识分子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戊戌变法上面。
 

    可如今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让他们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不少有志之士开始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维新派的改革行动急躁冒进,导致大量措施缺乏人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改革行动进行的很仓促,维新派没有考虑到一个新事物的出现,社会大众也需要有接受的过程。
 

    加之当时很多有实权的人还是守旧派,维新派人士有法令出来却缺乏人手去实施。
 

    此时此刻,很多知识分子思考着出国留学,找到拯救中华民族的办法带回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