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1章 直奉大战,奉系走向巅峰(第2页)

 

    “11月3日,全军覆灭的吴佩孚率两千残部乘船驶离塘沽,第二次直奉大战遂告结束。”
 

    冯玉祥并非我愿意临阵倒戈,而是吴佩孚做得太过分,把我往死里打压。
 

    他和吴佩孚的矛盾由来已久,选择在关键时刻倒戈也就没有什么好奇的。
 

    吴佩孚想要的是一个言听计从、毫无主见的下属,而他冯玉祥需要一个宽宏大量、用人不疑的上级。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他被吴佩孚任命为河南督军。
 

    但是吴佩孚对他不放心,不信任他。
 

    为了牵制他,吴佩孚特意任命了和他不合的人为河南军务帮办,让他在战场上大受制约。
 

    即便这样,他也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取得了丰厚的战果。
 

    可哪怕他有战功,吴佩孚也当看不见,并没有赏赐他什么职位。
 

    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他怎么可能释怀呢
 

    不仅仅如此,吴佩孚还在平时经常打压他。
 

    如果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胜了张作霖,吴佩孚的势力就会进一步扩张。
 

    假以时日,吴佩孚击败所有对手统一全国,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
 

    他冯玉祥无法从吴佩孚的势力增长中得到好处,甚至会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乐于接受手下发动政变的提议。
 

    “吴佩孚战败的同一天,奉军第二军进入天津。”
 

    “听说吴佩孚战败,冯玉祥很高兴。”
 

    “但冯玉祥得知奉军进入天津后,顿时又对张作霖恼怒不已。”
 

    “先前说好了奉军不入关,现在怎么入关了,大骂张作霖不讲究。”
 

    “对于冯玉祥的不满,张作霖当然是不在乎的。”
 

    “我现在兵强马壮,连吴佩孚都被我干趴下了,你冯玉祥算老几”
 

    “我还明确告诉你了,奉军不仅要入关,接下来还准备一统天下。”
 

    “面对张作霖的恃强凌弱,冯玉祥想了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主动让出了北京。”
 

    “不过冯玉祥也不是吃亏的性格,为了制衡张作霖。”
 

    “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打算借国民党的招牌笼络革命派。”
 

    “孙中山北上之前,冯玉祥还需要为自己营造革命人设。”
 

    “毕竟他之前是军阀,连同盟会成员都不是,现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没有相信。”
 

    “那么冯玉祥要怎么打造人设呢这个时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为旧势力代表的溥仪。”
 

    “11月5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逐出紫禁城。”
 

    “驱逐溥仪事件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效果是真不错。”
 

    “大家见冯玉祥不卖遗老遗少和保皇党人的面子,与北洋军阀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冯玉祥也因此成为孙中山在北方的名义代表。”
 

    冯玉祥我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个时空的隆裕太后在弹幕上大骂他不信守承诺,但他丝毫不在意。
 

    隆裕太后和国民政府签订了清皇室优待条件,允许溥仪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将溥仪撵出北京城。
 

    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自己的革命人设。
 

    而是溥仪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这才将溥仪赶了出去。
 

    溥仪总觉得自己不能行驶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政府的牺牲,因此仗着清皇室优待条件找民国政府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可随着军阀混战,国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给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些拖延和减少。
 

    可结果溥仪大发雷霆,还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严重损毁国民政府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仪还一心想着复辟,在满清遗臣的帮助下率领五千辫子军复辟称帝成功。
 

    不过好在这场复辟闹剧仅仅十二天就被镇压了,逼得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之后溥仪不断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溥仪的这种行为让大家都很担心,觉得待在紫禁城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且溥仪还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画大肆倒卖,使得国宝文物流落到海外,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此种种,他把溥仪驱赶出紫禁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头是段祺瑞、孙中山和张作霖。”
 

    “孙中山远在广州,对北方是鞭长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系的实力也偏弱。”
 

    “因此张作霖早先并没有打算与段祺瑞、孙中山平分胜利果实,他想的是入关之后一手遮天,独霸北洋政府。”
 

    “然而时局被冯玉祥这么一搅和,张作霖也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段祺瑞给抬了出来,担任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所谓临时执政,就是张作霖无意操控中央,只是情势所迫,让段祺瑞临时出来撑撑场子。”
 

    “等孙中山到了北京,大家再组建联合政府。”
 

    “不过,张作霖抬出段祺瑞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渡,他的真实意图是联合皖系制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陆军部大礼堂宣誓就职。”
 

    “随后,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开了个会,划定各自势力范围。”
 

    “山东、安徽、江苏归皖系,西北一片归冯玉祥。”
 

    “华北对半分,北京、保定由国民军控制,天津及其他地方由奉军控制。”
 

    “这个划分方案明显奉系不利,张作霖没有捞到实质性的好处,但这正是张作霖的精明之处。”
 

    “因为安徽、江苏当下都在直系手上,他把皖系推到前面,自己随时都可以玩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月7日,段祺瑞下令罢免江苏都军齐燮元。”
 

    “齐燮元不服,自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决心联合浙江的孙传芳,力拒皖奉联军南下。”
 

    “段祺瑞玩政治很有一手,他见江浙联手,便把齐、孙分别处理,授予孙传芳恪威上将军勋位,还派人给孙传芳送去珍宝。”
 

    “孙传芳获利颇多,加之他本来也不想对抗张作霖和段祺瑞,便转变了态度,宣布中立。”
 

    “没了孙传芳的支持,齐燮元陷人孤立。”
 

    “1925年1月,奉军张宗昌部和皖系卢永祥部南下。”
 

    “由于张宗昌早年在江苏当过师长,江苏本地武装见到混世魔王来了。”
 

    “要么投降,要么让路,要么仓皇出逃。”
 

    “一时间,齐燮元沦为光杆司令,被迫下野,流亡日本。”
 

    张作霖从始至终,我奉行的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略方针。
 

    他能从蜗居东北的奉系小军阀,成为直奉大战最后的胜利者,多亏了这种战略方针。
 

    有足够的实力,自然毫不客气的抢地盘,快速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可要是实力不允许,那他就选择低调,让其他势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看来,他的这套战略方针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
 

    虽然在直奉战争中胜利了,致使他奉系的势力范围一举达到了巅峰。
 

    但他丝毫高兴不起来,反而内心有着深深的担忧。
 

    原因很简单,奉系阶段是北洋时期最后的阶段,再后面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最后还是败了,而胜利者则是南京的国民党。
 

    “江苏和安徽是连着的,江苏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系势力由山海关一路延伸到了长江下游。”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经日本辗转抵达北京。”
 

    “当天的前门车站外,约有30万北京市民集聚欢迎,可谓人山人海。”
 

    “孙中山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冯玉祥的话语权。”
 

    “不过还没等孙中山有所作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孙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就因为左右之争陷入混乱。”
 

    “见形势有利,张作霖联合段祺瑞又把冯玉祥踢出北京,撵到了张家口。”
 

    “张作霖、段祺瑞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为当时冯玉祥的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屯垦督办。”
 

    “一个本该在张家口办公的西北督办,成天在北京待着,完全不像话。”
 

    “临行之前,冯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仅靠察、绥地区的税收养不活几十万国民军。”
 

    “为了给部队寻找出路,冯玉祥便会务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还请苏联派军事顾问到国民军做指导。”
 

    “就这样,冯玉祥与苏联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即便搭上了线,苏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为冯玉祥实质性的帮助。”
 

    “见冯玉祥暂时构不成威胁,张作霖便开始专心对付皖系。”
 

    “1925年4月,张宗昌故意把部队集中于徐州附近,暴打了山东的皖系部队。”
 

    “段祺瑞惹不起奉系,只好将山东督军郑世奇调往安徽,改派张宗昌为山东军武督办。”
 

    “张宗昌这次撒泼只是试水,看到皖系好欺负,张作霖也不客气了。”
 

    “很快,江苏督军卢永祥和安徽都军郑世奇受到奉系排挤,黯然去职。”
 

    “挤走了皖系,奉系也达到了顶峰,控制的地盘除了东四省外,还有直隶、山东、江苏、安徽。”
 

    “其势力所及,北到黑龙江,南到长江下游。”
 

    “全国几乎三分之一的繁荣地区都在张作霖的掌握之下,奉系的势力至此达到了巅峰。”
 

    孙中山1925年与世长辞,这么说的话没几年可活了。
 

    骤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他要说不落寞是不可能的。
 

    毕竟伟大的革命事业还没有完成,他还不想那么早离世。
 

    可哪怕他再不愿意,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选择坦然接受。
 

    不过话说回来,他倒也没有太过伤感。
 

    毕竟自己身体状况怎么一回事,他非常清楚,也早就知道时日无多。
 

    能在临死前得知革命事业取得成功,他已经非常满足了,再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张作霖的奉系势力达到巅峰,但这个天下最后依旧是他革命党的。
 

    北洋时期之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也就意味着最后革命党打败了张作霖,统一了全中国。
 

    再没有什么消息能比革命成功更令他高兴的了,尤其是在临死前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