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9章 北洋时代的落幕(第2页)

 

    “5月2日,日军第六师团5000余人开进济南,与北伐军爆发正面冲突。”
 

    “当天晚上,蒋介石得知消息,担心引发中日战争,决定对日军的挑衅不加抵抗。”
 

    “其在5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
 

    蒋介石虽然我也很想干小日本,但为了避免爆发更大的冲突,一时忍让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的北伐军马上就要统一全国了,小日本这时候跑出来横加阻拦,他自然对小日本极其痛恨。
 

    可他也明白,不管他再怎么对小日本不爽,小日本的实力摆在这里。
 

    一旦选择对小日本开战,他是没把握打赢小日本的,而且甚至会有全军覆灭的风险。
 

    北伐军一片大好形势,要是因为和小日本的冲突,使得他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到时候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不管小日本如何挑衅,为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他不得不忍辱负重。
 

    “5月3日,见北伐军示弱,日军不顾国际公约,冲入国民政府驻山东交涉署。”
 

    “将公署主任蔡公时的耳朵、鼻子割去。”
 

    “然后又割掉舌头,挖去眼睛,拖至院落与公署内的其他十余名外交人员一同用机枪扫射而亡。”
 

    “如此凶残之举,驻济南的英美领事看不下去,出面调停。”
 

    “但日军不仅拒绝接受调停,反而还威胁国民政府在12个小时内下令解除济南城内的中国军队武装。”
 

    “蒋介石思索再三,选择继续忍。”
 

    “命令北伐军主力撤出济南,仅在城中留下一个团。”
 

    “趁济南空虚,日军在城中烧杀劫掠。”
 

    “用亲历者的话说,日军遇中国人,不论兵民,即开枪射击,一时尸体满街。”
 

    “这次惨案,导致至少约5000人惨死。”
 

    “蒋介石一忍再忍,但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
 

    “5月16日,日本内阁通过关于维持满洲地区治安措施的方案。”
 

    “确定了日方的底线是阻止北伐军出关,顺便向张作霖榨取某些垂涎已久的权益。”
 

    “面对日本政府的施压,蒋介石再一次选择隐忍,他命令自己的黄埔系各军撤至徐州以南。”
 

    “蒋介石的这个决定影响非常大,这标志着他放弃了对北方的控制。”
 

    李世民这小日本毫无人性,胆敢屠杀我中国人,这蒋介石更是懦弱,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
 

    小日本对外交人员实施的酷刑,还有对济南城的烧杀劫掠,听得他怒火中烧。
 

    不管怎么说,北洋时代的老百姓和他同宗同源,都属于炎黄子孙。
 

    现在小日本对炎黄子孙大肆屠杀,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唐皇帝,如何能不暴怒。
 

    除了小日本,要说最可恨的,还得是蒋介石,完全是把炎黄子孙送给小日本屠杀。
 

    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者,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治下的老百姓。
 

    可如今蒋介石惧怕和小日本起冲突,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如此软弱无能,看得他好生气愤。
 

    “蒋介石放弃控制北方,那北京让谁打呢”
 

    “一开始,蒋介石希望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沿京汉线北上攻打北京。”
 

    “为此蒋介石还把富庶的山东让给了冯玉祥,但这个决定明显欠考虑。”
 

    “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曾经在塘沽与日本海军有过一次炮战。”
 

    “如果冯部北上,必然会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应。”
 

    “冯玉祥不合适,阎锡山又无力单挑奉系,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桂系的第四集团军。”
 

    “5月19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石家庄开会。”
 

    “决定以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担任津浦线防务,第三集团军担任京绥线防务,第四集团军担任京汉线防务,制定了三路出兵的计划。”
 

    “就在北伐军调整部署的同时,张作霖那头与日本闹掰了。”
 

    “5月17日,也就是日本内阁决定出兵干涉北伐的第二天。”
 

    “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找到张作霖,要求他在满蒙新五路协约上签字。”
 

    “这个条约,非常恶毒。”
 

    “一旦让日本得逞,东北的事情就由不得张作霖做主了。”
 

    “因此,张作霖便没有正式署名,只是在协议上签了一个阅字。”
 

    北洋时代的老百姓原本还对蒋介石抱有好感,可如今随着蒋介石对小日本屈服而荡然无存。
 

    之前蒋介石强势复出,大家还期待着蒋介石赶紧北伐打败张作霖,以便快一些结束军阀混战的乱局。
 

    也正是看在蒋介石有能力统一全国的面上,大家才对蒋介石充满好感。
 

    可如今蒋介石对小日本妥协,出卖同胞的行为,让他们对蒋介石的好感荡然无存。
 

    他们原本就对小日本憎恶,现在蒋介石屈服于小日本,自然而然就对蒋介石充满厌恶。
 

    况且小日本对中国有莫大的威胁,蒋介石不想着联合张作霖一起打击小日本,反而要继续内战攻打张作霖,这让他们对蒋介石内斗的行为更加反感。
 

    “芳泽谦吉见张作霖又是那套软磨硬泡装糊涂推脱的老招数,恼羞成怒,便略带威胁的说请好自为之。”
 

    “战事不利,张作霖本来就烦。”
 

    “现在又被威胁,张作霖便与芳泽谦吉大吵一通。”
 

    “与日本闹掰,张作霖决定联合英美制衡日本。”
 

    “然而,张作霖不知道的是,他这边还没开始部署,日本军方就已经准备动手了。”
 

    “5月20日,日军第13、第14师团向沈阳移动。”
 

    “另有2000日军前往锦州、榆关一带布防,打算武力吞并东北。”
 

    “5月23日,日军的大规模调动吸引了英美的注意。”
 

    “英美随机向日本施压,东北是中国的,中国是大伙的,你别想独吞利益。”
 

    “面对英美的反对,日本政府起初还想以维和为幌子糊弄过去。”
 

    “但列强都是千年的狐狸,一个比一个精。”
 

    “日本政府见糊弄不过去,迫于压力只得修改指令,仍保留张作霖的地位和力量。”
 

    “见政府在关键时候怂了,日本关东军内的右翼分子非常不满。”
 

    “于是这些右翼军官便决定先把张作霖做掉,造成既定事实,再跟上头打招呼。”
 

    张作霖我虽然与小日本合作,但也只是想利用小日本而已,绝对不可能出卖国家的利益。
 

    小日本和他合作,也只是想要控制他。
 

    从而控制整个东北地区,进而觊觎整个中华大地,这些他都是明白的。
 

    但他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管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还是从奉系的利益来看,他是不可能当汉奸的。
 

    小日本想要做掉他,从而彻底控制整个东北,他也有所耳闻。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这一点,那他就可以提前做好安排,避免悲剧发生。
 

    “5月30日,在日本和北伐军的双重压力下。”
 

    “张作霖决定退出北京,返回东北。”
 

    “临行之前,张作霖已经得知日本要对他不利,因此他故意变更了两次出发时间。”
 

    “但这时候的奉系内部早就被日本渗透,毫无秘密可言。”
 

    “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沈阳皇姑屯被关东军安置的炸弹炸毁。”
 

    “张作霖重伤,于当天不治而亡。”
 

    “张作霖遇刺当天,张学良便得知皇姑屯事件,他当即下令奉军主力加紧退出北京。”
 

    “同时化妆成伙夫,秘密潜回沈阳。”
 

    “张家父子权力交接的空窗期,关东军蠢蠢欲动,决定武力攻占沈阳,但被内阁否决。”
 

    “6月16日,关东军18000人在沈阳南郊举行大规模的野外演习。”
 

    “打算利用演习制造纷争,只待奉军开火,就武装占领沈阳。”
 

    “不过由于张学良并未回应,这场阴谋未能得逞。”
 

    “6月18日,张学良正式对外公布张作霖死讯,并宣布继任奉天督办。”
 

    “7月1日,张学良通电全国,表达了易帜意愿。”
 

    “张学良决心投效国民政府,蒋介石对此自然是持肯定态度。”
 

    “蒋介石此时已经决定偏安东南了,无心再插手北方事务。”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三省及热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北洋时代彻底结束。”
 

    北洋时代的落幕令无数北洋时期的老百姓心情复杂,他们没想到北洋时代居然是以这种方式落幕的。
 

    他们原本想的是蒋介石的北伐军消灭了张作霖,从而统一全国结束了北洋时代。
 

    却不曾想到是小日本暗害了张作霖,致使张学良投靠国民政府,使得北洋时代退出历史舞台。
 

    和小日本抗争的张作霖却死了,对小日本妥协的蒋介石却统一了全国,还有对中华大地露出獠牙的小日本在一旁虎视眈眈。
 

    对于这种结局,他们心中说不出的难受。
 

    他们非常清楚,即便北洋时代结束了,步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也不意味着他们所渴望的和平会到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