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3章 儒将鲁肃(第2页)

 

    “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
 

    “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
 

    “刘备率部进驻夏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
 

    “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有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
 

    “孙权知道鲁肃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询问。”
 

    “听完鲁肃的劝谏,孙权深以为然。”
 

    “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
 

    “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
 

    “周瑜归来后,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
 

    “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
 

    “最终,孙刘合力在赤壁大败曹军。”
 

    鲁肃我之所以去荆州给刘表吊丧,暗中是有重要使命的。
 

    他要是不快点赶去荆州,恐怕会让曹操赶在前面,到时候对东吴的局势极其不利。
 

    荆楚之地与他们江东邻接,顺水就可以前往北方。
 

    外连汉江,内隔山陵,有如坚固的城池,沃野万里,百姓富足。
 

    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
 

    再加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
 

    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
 

    刘备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其才能而不敢重用。
 

    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一心,他们东吴则应该进行安抚,并与之结盟。
 

    如果刘备和刘表儿子之间离心离德,他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也正因如此,他才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
 

    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
 

    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
 

    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在众将领劝谏孙权投降曹操时,唯有他力主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当时为了劝谏孙权的抗曹决心,他着实花费了一番口舌,这才说服孙权抗曹的决心。
 

    投降迎接曹操,他鲁肃可以,唯有孙权不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非常明白一件事。
 

    要是他投降了曹操,曹操理当送他回到故乡。
 

    根据他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
 

    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
 

    但要是孙权投降了曹操,曹操只会像软禁汉献帝那样对待孙权。
 

    也正是他的这番言论,才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赤壁战后,孙权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知己。”
 

    “后来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
 

    “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表达同样的意思。”
 

    “唯有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孙权听完鲁肃的分析后,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曹操听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手中的笔掉落在地。”
 

    “周瑜病危时,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
 

    “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
 

    “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
 

    “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
 

    “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鲁肃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
 

    “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
 

    “我与刘璋托名为皇族后裔,希望借助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
 

    “如今刘璋得罪了大家,我独自内心惊惧不安,不敢听说攻取蜀地的话语,希望您对他实行宽恕。”
 

    “如果这个请求没有得到答复,我当披散头发归隐山林。”
 

    “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也就没有趁机攻取蜀地。”
 

    “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
 

    “孙权明白刘备吞并蜀地的意图后,勃然大怒,大骂刘备是狡猾奸诈的小人。”
 

    赵祯尽管周瑜和鲁肃有矛盾,但从周瑜临死前极力推荐鲁肃来看,周瑜还是非常明白事理的。
 

    在刘备借荆州一事,周瑜和鲁肃就有明显的矛盾。
 

    鲁肃认为孙权固然实力强大,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
 

    按照鲁肃的说法,东吴刚刚占有荆州,还没有来得及在民众中施行恩德信义。
 

    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刘备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
 

    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孙权多了一个朋友。
 

    要知道,周瑜视刘备为眼中钉,欲杀之而后快。
 

    所以鲁肃提议把荆州借给刘备时,周瑜就当众斥责鲁肃养虎为患。
 

    但是令他佩服的是,周瑜病逝时,竟然极力推荐鲁肃接替自己。
 

    在临终之际,却能不顾政见分歧,将鲁肃推上军中大将的位置。
 

    可以说,从周瑜的这一举止上看,鲁肃的才能丝毫不亚于汉末众多名将。
 

    “这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
 

    “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严词拒绝,于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攻。”
 

    “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来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
 

    “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
 

    “鲁肃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
 

    “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易涉足险地。”
 

    “鲁肃毫无畏惧,说道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
 

    “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
 

    “鲁肃说完就毅然赴会,并在会上数次指责关羽。”
 

    “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
 

    “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
 

    “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领进行反驳。”
 

    “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
 

    “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
 

    “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最终单刀会并没有讨论出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
 

    “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于是孙权合刘备休兵罢战,史称湘水划界。”
 

    “当时,鲁肃等人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
 

    “孙刘两家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
 

    “但吕蒙却秘密地劝孙权要尽快消灭关羽,完全占据长江。”
 

    “孙权虽然认为吕蒙的建议很合理,但依然采纳鲁肃等人的主张。”
 

    “继续维持孙刘联盟,转而北上进攻合肥。”
 

    朱棣东吴和蜀汉能够组成联盟,鲁肃居功至伟。只是可惜鲁肃一死,这个联盟也就破裂了,这才给了曹操逐个击破的机会。
 

    孙权绕过鲁肃,派遣吕蒙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反观刘备,则提兵五万坐镇公安。
 

    而关羽更是携兵三万,直入三郡。
 

    孙权、刘备的联盟,转眼之间就要破裂。
 

    当时,鲁肃驻兵益阳,见关羽兵马到时,立刻邀他谈判。
 

    为了缓和双方剑拔弩张的矛盾,鲁肃更是只身入营,单刀赴会。
 

    在会谈中,鲁肃多次怒斥关羽忘恩负义。
 

    纵然关羽狂傲不可一世,可在鲁肃面前,也没了脾气。
 

    不久后,刘备采纳鲁肃的建议。
 

    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将长沙、零陵、桂阳割让给东吴。
 

    一触即发的战斗,就这样被鲁肃化解为无形了。
 

    很显然,鲁肃的举动,仍旧是为了保护孙刘联盟。
 

    在鲁肃眼中,曹操依然是孙权、刘备最大的敌人。
 

    自曹操屯田后,鲁肃就越发感到危机重重。
 

    无论是东吴还是蜀汉,单纯的依靠一方势力,根本不足以抗衡曹魏。
 

    因此,湘水之盟后,鲁肃周旋于荆州,谨小慎微的处理双方关系,逐渐化解了关羽的复仇之心。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元229年,在孙权称帝登坛祭天时,念念不忘的就是鲁肃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帝业为目标的人。”
 

    “当孙权迁都建业时,与将相文武大会,跟大臣说道。”
 

    “我过去把鲁肃比作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当时你们争论没有停止过,现在又觉得如何呢”
 

    “大臣有些不理解,我不明白这个意思,觉得夸赞鲁肃太过了吧。”
 

    “于是孙权解释其中的原因,过去邓禹见到光武帝,当时光武帝在更始帝手下,抚河北,行大司马事。”
 

    “光武帝最初并没有帝王的志向,是邓禹劝说刘秀光复汉业。”
 

    “刘秀最终能成为帝王,追索源头,开端是邓禹的提议。”
 

    “而鲁肃为人豪爽有奇略,与我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
 

    “鲁肃这点与邓禹相似,我才这么比较。”
 

    “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我非要偏爱鲁肃。”
 

    “大臣听完恍然大悟,于是对鲁肃深表佩服。”
 

    “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鲁淑治军严整,有才干,于274年病逝。”
 

    “鲁淑去世后其子鲁睦承袭了鲁淑的爵位,并统领兵马。”
 

    雍正鲁肃有些可惜了,死得太早,致使东吴再未能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奇才。
 

    鲁肃死时才四十六岁,这个年龄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是很大。
 

    东吴拿下了荆州,刘备发兵东吴,吕蒙病死,将大都督的职位给了鲁肃。
 

    鲁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训练军队,严格防备曹操。
 

    另一方便,要派人联系诸葛亮,重新修好两国的关系。
 

    鲁肃作为一个有远大谋略的人,他希望在自己手上,能够化解这场天大的危机,可以说是呕心吐血了。
 

    这样一来,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这样的劳累。
 

    再加上不断的战事告急,本来身体可能只有一点点问题。
 

    但是由于不断地批示文案等,彻底累垮了,身体虚弱不堪。
 

    再加上曹军出兵讨伐东吴,抵达不久,就遭逢大疫,军中病死者不计其数。
 

    本就体弱多病的鲁肃,也未能逃过此难,立马就暴病身亡了。
 

    鲁肃死后,东吴恶意撕毁湘水之盟,悍然向荆州发起偷袭,斩杀了关羽。
 

    如此一来,也彻底打破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之间的平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