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祖冲之(第2页)

 

    孝武帝派了权臣戴法兴,和祖冲之就新旧历法公开进行辩论。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赛异常激烈精彩。
 

    因为戴法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所以这场辩论赛的结果,肯定是祖冲之输了。
 

    祖冲之和小皇子信心满满的以为孝武帝会采用他们研制的新历法的美梦,当然是化为泡影。
 

    不过聊以欣慰的是,最后大明历还是得到了采用,并沿用了八百年之久。
 

    “宋大明八年,宋孝武帝死后由皇子刘子业继位。”
 

    “刘子业把弟弟刘子鸾杀掉,朝廷内讧,祖冲之从南徐州被排挤到离京城五百里远的娄县去当县令。”
 

    “之后十五年,皇室内部连年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
 

    “更换了四个皇帝,其中三个被篡杀的,无暇顾及祖冲之的调动和升迁。”
 

    “祖冲之在这任上继续做研究,最终与儿子祖暅之一起提出祖氏原理等。”
 

    “宋升明三年,南齐灭了刘宋,祖冲之被调回到京城。”
 

    “根据齐高帝萧道成的指令,开始仿造指南车,并试制木牛流马、千里船、水碓磨这些奇巧机械。”
 

    “祖冲之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最终造出了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
 

    “发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马、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水碓磨,还设计制造出计时用的漏壶。”
 

    “凭借这些成绩,祖冲之在官场上被委以重任,起先任仆射,后来兼任校尉。”
 

    “祖冲之的晚年,正值南齐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祖冲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着重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也比较关心政治。”
 

    “隆昌元年到建武五年之间,祖冲之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
 

    苏轼遇到齐高帝萧道成之后,祖冲之从此以后,余生都是坦途。
 

    祖冲之除了对天文历法有浓厚兴趣,还成天捣鼓各种小发明,研制各种新东西。
 

    在战乱不断的南朝,刘子业被杀死后,继位的刘彧封萧道成为辅国将军。
 

    早有野心的萧道成深知,要成就大事,得登大位,笼络人才的重要性。
 

    所以在掌控朝中官员任免权的萧道成手下,祖冲之还担任过娄县令,直至最终官任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要职。
 

    在萧道成的手下,祖冲之的第一个发明是指南车。
 

    当年,宋武帝平定关中的时候,缴获了一架后秦时造的指南车。
 

    这个指南车的构造如鼓车,上面有木人举手指示方向。
 

    但是车子转向后,木人手指的方向仍然不变,需要人手动转向。
 

    这在行军打仗十万火急时,非常耽误事。
 

    于是,祖冲之奉萧道成之命,重造指南车。
 

    祖冲之改用铜制机构,内置转轮,可以自动调节手指转向,这充分体现了祖冲之设计精巧机械装置的聪明才智。
 

    消息传出后,不想来了一个打擂台的北方大汉。
 

    于是,类似当年新旧历法辩论赛的场景,再次出现。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比嘴上,而是比手上功夫。
 

    在萧道成的主持下,这场工艺产品对决赛,在乐游苑正式开斗。
 

    双方拿出各自所造的指南车,在广阔的乐游苑,纵横任意驰骋。
 

    比赛的结果是祖冲之研发的指南车,始终全自动准确无误指向南方。
 

    而北方大汉的指南车,却指向有所偏差,结果自然是祖冲之完胜。
 

    最后,萧道成当众一把火烧了北方大汉的指南车。
 

    祖冲之一战成名,萧道成的这一把火,从此映红照亮了祖冲之余生的半边天。
 

    自成功研制指南车后,在乐游苑这个发迹之地。
 

    祖冲之再接再厉,又开始研制水碓磨。
 

    这个水碓磨,顾名思义,就是借由水力来舂米的工具。
 

    要是萧道成没有去世得早,或许祖冲之后面的境遇就会大不一样。
 

    只是有些可惜,在南北朝动荡的时期,祖冲之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黯然收场。
 

    “当时祖冲之写了一篇安边论,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齐明帝看到后想令祖冲之兴建可以利好百姓的土木工程,后因南齐的统治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
 

    “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连年战争。”
 

    “祖冲之良好的政治主张无法在国家内部施行,更无法实现了。”
 

    “于是祖冲之告老,退出官场,以著述自娱。”
 

    “在齐梁文学风气的影响下,祖冲之研究哲学、文学、音乐,写下了不少著作。”
 

    “连同数学著作缀术九章术义注,汇编成长水校尉祖冲之集51卷。”
 

    “长水校尉祖冲之集后来丢失,由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最后编定。”
 

    “包括祖冲之的所有著作,也包含祖暅之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集。”
 

    “公元500年,卓越的大科学家祖冲之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600年后,北宋大观三年,祖冲之被封为范阳子,享受子爵。”
 

    “祖冲之逝世后,他的儿子祖暅之进一步研究大明历。”
 

    “并证实大明历比其他历法精密可靠,一再向当时的梁朝廷提出废除元嘉历、改用大明历的请求。”
 

    “从509年末开始,学者道秀等人对大明历和元嘉历同时加以实际测验,结果证明大明历精密。”
 

    “于510年大明历被朝廷采用,一直沿用到陈后主589年,在南朝境内前后使用了八十年。”
 

    祖冲之距离大限之日也没有两年了,只是可惜终究没有等来理想中的盛世。
 

    他纵观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
 

    从刘宋王朝就开始的宫廷血腥斗争,在经历南齐王朝短暂的停歇休整之后,再次如毒瘤般在南齐王朝蔓延开来。
 

    因为不关注不参与不站队,虽身处朝野。
 

    他倒也能隔岸观火、全身避害。
 

    又因为自身才能卓越,在萧氏掌控的南朝,他也一直被赏识重用。
 

    36岁那年,他就官至谒者仆射。
 

    这谒者仆射,那可是皇帝出行的大总管。
 

    65岁时,他更官至长水校尉,成为南齐八大校尉之一,是朝中四品大员,位高权重。
 

    只是,这荣华富贵加身,于他,似乎可有可无。
 

    年少时,他埋头经书,著书立说,研制新历,雄心万丈。
 

    中年时,他醉心发明,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乐此不疲。
 

    而今老矣,他亦再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孜孜以求。
 

    面对这流离乱世,战乱频繁,他再没有心力去研究天文历法、发明创造,举目是无休止的王权纷争、内斗叛乱。
 

    此时此刻的他,眼里心里,只有黎民百姓,只有天下苍生。
 

    他开始思考救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乱之道。
 

    他写了一篇政论长文安边论,向齐明帝谏言,欲恢复汉朝就已建立的屯田制度。
 

    让贫苦百姓耕者有其田,借此恢复农业生产,救民也救国。
 

    由于连年战乱,汉初为恢复农业生产,开始实行屯田制,就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
 

    而由朝廷派遣农官、屯田都尉,募民耕田种地,即为民屯。
 

    他的初衷不过是把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农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有田有屋,既养活了一家老小,又能稍稍提振社会经济。
 

    愿望当然是美好的,齐明帝也答应了。
 

    还打算派他巡视四方,创建可以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千秋大业。
 

    那一刻,他看到年轻的自己,仿佛又回来了。
 

    那一刻,他是年迈的廉颇,却仍可以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战敌人。
 

    可如今,他已经70岁了。
 

    然而,纵他有廉颇之志,却终究败给了这南朝的乱世。
 

    因为战争,看重他的齐明帝战死沙场。
 

    至此,他此生最后一个政治心愿,也从此化为泡影。
 

    齐明帝之后,其次子继位,却是昏庸无道的主。
 

    这易主的江山,不论姓刘还是姓萧。
 

    这昏庸之主,好像一直如影随形,从来不曾离去。
 

    换了一个舞台,他们改头换面,重新粉墨登场。
 

    这南朝的乱世,仿佛没有尽头,众生的苦难,亦没有尽头。
 

    在这个人们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南北朝,七十岁的他早已活过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回顾这漫长的一生,他原以为这世道总是向前走的。
 

    虽然无比艰难缓慢,可终究是一点一点往前走的。
 

    可是到如今,这风烛残年,他才猛然惊觉。
 

    原来这世道,走的并不是直线,而是曲折不堪的道路。
 

    两年后,他将走完致力于科学研究、孜孜以求的一生。
 

    只是让他有些遗憾的是,他是没有机会看到战乱结束的那一天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