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大旱(第2页)

  另一位老者也深有感触地说:“我有个女儿就是那时死掉的,若活到现在,恐怕也出嫁了,那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天天求着下雨,如今我们不求老天爷,王爷就能给我们带来水。”

  话题一转,乡亲们开始由衷地歌颂起白羽等人的功绩来。他们纷纷表示,与当年的旱灾相比,现在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爷是谁,那是千万年难出的大圣人!”一位乡亲激动地说,“说起来,我们现在是生活在圣人治下,百世修来的福气,北疆有福啊。”

  如此大旱,还能有水,无疑是一件很有说服力的事情,乡亲们纷纷附和,

  “说得没错!王爷他们不仅帮咱们解决了用水问题,还传授了科学种田的知识和技术,我老汉是不懂什么大道理,不如俺家在学堂读书的娃娃,但老汉我也知道,跟着王爷,绝对没错!”

  “那是,是这个理!”

  “纺织厂那边的匈奴人都说王爷是龙神,我看有理!”

  “没错,龙神就是管水的嘛!”

  乡亲们聚集在田埂旁,热烈地讨论着。随着水泵启动,清冽的井水自水管中涌出,流向干渴的田地。初始只是涓涓细流,但很快,水量逐渐增大,流淌在纵横交错的田沟之间。

  田间的土壤开始吸收井水,由干变湿。这一场景在北疆各地上演。

  ............

  在南阳的太和殿内,一身明黄龙袍的澹台听雪慵懒地坐在龙椅上,不时打着哈欠,显然对今日的朝政已有些不耐烦。

  然而,当户部尚书出列奏报时,她的神情略微一振,“可是修铁轨的事情?”

  户部尚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闻言一愣,他手持玉笏,声音洪亮而清晰:“启禀陛下,修铁轨一事进展顺利,无有新报,而是南阳近日有流民大量涌入,情形堪忧。据报,这些流民主要来自南面大乾的秦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秦地今年遭遇罕见大旱,田地龟裂,颗粒无收。百姓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北逃亡。南阳地处交通要道,又有丰饶之土,和圣明之治,故而成为这些大乾流民的首选之地。”

  “流民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一路上忍饥挨饿,景象十分凄惨。我们南阳虽然没有旱灾,不担心粮食问题,但过多的流民涌入南阳,对我们也十分不利......”

  “他们涌入南阳后,四处寻找生计,如果粮食不够,难免沦为乞丐或盗贼,给南阳的升平之治带来极大的压力。”

  澹台听雪打了个哈欠,刚准备从怀里摸一块糕点出来吃,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顿时一亮。

  她刚准备说话,就听底下又有大臣奏报,“启禀陛下,如今大乾大旱,流民四起,入我南阳,而坊间也是传统花八门,说铁轨影响我南阳风水,如果不停下来,恐像大乾一样,有不测之天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