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两场朝会


                 就在北疆紧锣密鼓地准备反攻之时,这一日,大乾与南阳两地,两场朝会几乎在同一时间拉开帷幕。

  澹台听雪,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少女皇帝,缓缓步入大殿。她身姿高挑,容颜越发美丽,眉宇间透着一股奇妙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曾是她深深羡慕和欣赏夏芷安所拥有的。如今,她自己已然成为了这大殿的主宰,身上自然散发出了同样的威严与尊贵。

  她登上高高的龙塌,优雅地坐下,目光扫视四周。群臣们林立两旁,恭敬地垂首侍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旁边的太监见状,尖声喊道:“朝会开始,百官朝拜,山呼万岁!”随着太监的喊声落下,群臣们纷纷下跪叩拜,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撼人心。

  澹台听雪微微颔首,示意群臣平身。她微微握紧藏在龙袍里的拳头和“雪羽剑”的剑柄,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这场朝会,在南阳的历史上将是前所未有的。

  此时,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大殿,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像剑气一般荡开尘埃,将整个大殿映照得金碧辉煌。

  澹台听雪端坐在龙椅上,金色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的紧张情绪,准备开始这场前所未有的朝会。

  她扫视群臣,目光深邃,启唇而言,其声清脆却满载威仪:“诸卿,今朝会聚首,朕有重大事宜需与诸卿共商。南阳国运虽昌盛,百姓亦安居乐业,然朕深知,时移世易,固步自封绝非长久之计。朕观天下,变革之风已起,创新之道方兴。南阳若要持续繁荣昌盛,必须顺应时势,勇于革新,切不可固守陈规,错失良机......”

  而与此同时,在大乾的京城,已经屹立百年之久的宣政殿里,气氛同样凝重。

  夏斌高坐其上,他执政数年,已然消瘦了许多。颧骨高高隆起,稀疏的胡子修剪得整齐划一,目光依旧炯炯有神,锐利如昔,仿佛当年的萧齐王重现。然而,只有最熟悉他的人,如皇后彭氏,才能从他眼底深处捕捉到那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底下的群臣们肃穆站立,他们仿佛成了一排排立定不动的木头桩子。很多人身体都在微微发抖,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与敬畏。

  此时站在这里的大臣与往昔相较,已然面目全非。昔日那批官员,多数已遭夏斌之手,或贬或杀,更迭如走马灯。

  夏斌执政,手腕之强硬,心性之残酷,实乃罕见。他对于旧情,毫无眷恋,对于异己,更是毫不留情。是以,群臣在他面前,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恐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便会触怒此君,招来灭门之祸。

  夏斌居高临下,目光如炬,扫视着底下的群臣。他心中暗自满意于他们此刻的恭顺与畏惧。他深知,人之常情,莫过于趋利避害。只有让他们深感恐惧与敬畏,才能令他们更加忠实地执行自己的命令,维护大乾的统治。

  然而,夏斌也清楚,这种基于恐惧与敬畏的忠诚,并非真心实意的归附。但他对此并不在乎,他所追求的,只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一切手段都是值得的。

  他心中暗想:“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之本,在于权势;道之生,在于手段。只要能够牢牢掌控大乾的权柄,这些群臣的真心与否,又有何妨?”

  夏斌缓缓开口:“诸位臣工,今日朝会,朕有要事相商。目前,大乾正处危难之际,外有强敌环视,欲阻我大乾发展之路;内则人心浮动,通敌、三心二意者不乏其人。此等局面,朕岂能坐视不理?”

  他顿了一顿,目光锐利地扫过群臣,继续说道:“朕自执政以来,夙兴夜寐,无一日不忧国忧民。大乾的江山社稷,是朕的责任,也是朕的信仰。朕誓将保护大乾,万死而不辞!任何敢于挑战大乾权威、破坏大乾稳定者,朕都将严惩不贷!”